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学工匠精神的培养
范文

    姜华 姜男

    关键词:技工院校 ?工匠精神 ?专业课教学 ?人才培养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的综合反映,与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的神圣使命。学校只有全方位将工匠精神贯穿于育人的各个环节,才能培养出具有精湛技能的人才,而在专业課教学中贯穿工匠精神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般认为,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其实,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产品不断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至善至美的精神理念,蕴含着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它具有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三大特征。工匠精神可细化为在细节上精益求精,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追求极致与完美;在标准上一丝不苟、严谨求是;在专业上专注坚持,追求进步;在目标上专心致志地打造同行难以超越的卓越产品。对技工院校学生来说,工匠精神就是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对从事职业的忠诚,对自己作品追求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对人生追求极致和止于至善的精神。二、“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匠心独运、巧夺天工是对工匠精神的最高赞誉。在我国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关键阶段,提升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倡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加快发展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壮大战略新兴产业,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说,技工院校把工匠精神培养作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内核,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技能竞赛、教师引领等方面构建工匠精神教育与专业课程融通路径,深化专业课教学改革,细化日常行为管理,强化校企合作育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是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是促进学子职业生涯成功发展的需要。技工院校向社会输送的技能人才具备工匠精神,那么学校就有较强的社会美誉度和行业竞争力,其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也使得其人生价值得以体现。

    当前,职业院校较为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往往忽略对其职业精神的引导,因而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常常缺乏“心性”。没有一流的“心性”,难有一流的技术。为此,技工院校应通过工匠精神教育,为广大学子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具有成为工匠的目标和动力,这样学生在技能成才的道路上会越走越稳、越走越快。不管学生学的是什么专业,只有将工匠精神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才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其责任意识与创新意识。只有学生具有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才能独具匠心,雕琢出一流的产品或提供一流的服务。三、专业课教学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

    1.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技工院校学生生源素质总体上不高,很多学生缺乏人生理想和实现人生目标的追求,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缺乏兴趣。技工教育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从而满足企业生产一线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工匠精神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操守的重要抓手,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此,学校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及教学评价考核等各个环节,将工匠精神的构成要素融合进去,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打造知识、技能、素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学生积极探究、认识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内驱力。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结合我国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专业发展前景,引导学生对其所学专业课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只有“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才能践行工匠精神。

    2.发挥课堂教学培养“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作用,以德育之,以严渗之

    培养工匠精神要把对学生德行的培养放在首位。教师在重视培养学生具备职业能力的同时,更要着眼于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及其自身工匠精神的培养,这就需要完善教学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将职业素养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等元素融入到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使学生养成质量、精度意识和职场工作的安全、环保意识以及良好的职业习惯,这有利于教育引导学生对产品精雕细琢,技术上精益求精,培育一流的“心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追求卓越、专注细节的好品质;有利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掌握先进技术标准的综合型技能人才。

    想要发挥课堂教学培养“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作用,就需要重构一体化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进去,把课堂教学评价重点转变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素质、行为习惯考核和对职业精神的认知践行程度的评价上,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力争评价科学、合理、客观。

    3.课堂教学培养“工匠精神”的方式与内容要易于学生接受

    专业课教学,特别是实训环节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重搜集整理与专业内容相关的具有职业精神元素的教学资源,将其归纳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中。我们常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功亏一篑”,这些成语为学生们所熟知,所以更易于接受。笔者所在学院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传统教育元素,培育“工匠精神”,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教师常给学生讲“放大镜照钢丝”“五毫米见精神”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早年大庆会战时期的行为文化,培养学生“敢同强手争高下,不向困难让寸分”“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等为主要内容的“自觉从严,好字当头”的特色行为文化。在教学中讲好油田传统故事,教育学生练技术,要项项工作高起点,时时从严、事事从严、人人从严,做到干一项工程,铸一座丰碑,拓一块市场,赢一方信誉。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精益求精,关注细节,做到精确测量、精准操作、精益求精,进而达到精准水平,引导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实操习惯。

    4.积极探索“以赛代训,以赛促学”课程教学模式

    该模式实为教赛结合、寓学于赛、学赛融合,包括将职业技能竞赛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将与大赛相对应的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中,也包括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体现竞赛性。“以赛代训,以赛促学”是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抓手,它能起到激发一小批、培训一大批、成长一大片的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专业课教师通过将竞赛有关规定向学生不断渗透,测评标准强调加工制作产品过程中每一步的精度和质量,教育学生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行为上养成“严在针尖上,细在发丝上”的严谨细致作风。这种精细化工作态度、精益求精意识、追求卓越标准的养成,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在竞赛中,教育学生看其他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要用放大镜;查找自身技能水平与加工产品的缺点与不足,要用显微镜;在技能上有卓越表现需要站得高、看得远,要用望远镜;解决加工过程中技术难关,抓主要矛盾,要用聚光镜。用好这四面镜子,照出高水平、照出高标准,照出学生技能成才的前进方向。

    5.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职业素养

    在培养工匠精神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教师身上首先要具有工匠精神的特质,要能够看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追求卓越的育人精神,看到对教学内容的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執著专注地追求教学质量的优秀品质。专业课教师要有一颗纯粹的教育心,始终如一,初心不改,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技能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将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传递给学生,把“工匠精神”融入每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中,通过这种贯穿式、伴随式的渗透教育,发挥教师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就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感染和影响处于发展、成熟过程中的学生。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只有实现两种能力同步提升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工匠精神是教师教学态度的重要体现,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随着老教师的退休,经验丰富的教师在不断减少,这就需要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养,以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加快教师队伍建设,要利用环境熏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于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向“双师型”教师发展,成为真正的行业专家和教育能手,将情感置于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陶文辉,马桂香.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7(2).

    [2]薛茂云.用“工匠精神”引领高职教师创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7(8).

    [3]董显辉.工匠精神视野下的工匠之师培养探析[J].职教论坛,2018(2).

    [4]钟文峰,刘晓璐.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探索[J].科技风,2019(5).

    [5]田振升.“五毫米见精神”——油建十一中队的行为文化[J].中国石油石化,2005(1).

    (作者单位:大庆技师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