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分析 |
范文 | 黄永群 【摘 要】物理是初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来说也是难以掌握的学科之一。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物理理论知识,还需要采取必要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热情。本文分析了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择优选择和创新改进,达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方法 择优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71-02 初中物理作为初中课程的难点学科,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加强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不但要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方法改进,择优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更充分的学习物理知识,而且要全面创新物理教学方法,整体上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因此,提高教学思想观念,择优创新教学方法是加强物理教学的关键。 一、物理学科的特点 第一,物理学习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物理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需要学生要密切观察生活现象,将复杂的生活现象归类到物理知识学习,并通过逻辑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总结。第二,物理学习要以科学实验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充分理解、活学活用。第三,物理学习是一项不断探索学习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相对于其它学科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课堂趣味性成为物理教育的主要问题。基于物理知识特点,需要教师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多增加实验教学,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常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理论知识教学法 无论哪个学科的学习,都要以学科本身的理论知识为基本内容。也就是说,老师要通过教学大纲内容,按照书本理论知识设计教案,对学生进行内容分析讲解,使学生能详细掌握物理知识要点。初中物理学习是物理学科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逐渐趋向生活化。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引用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通过具体例子去发现物理规律,加深所学知识点记忆。 物理的基本定义和规律是初中物理学习的主要内容,物理教学就是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变成生活所见,利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学习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案中增加物理情境,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主观认识。 (二)物理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是物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具体分为课上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和课后活动实验三种教学方法。课上演示实验是指老师为了讲解某部分物理知识,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法,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讲解,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到实验现象,增加课堂学习效果。学生实验也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老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器材,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亲自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老师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步骤,对各个实验环节进行详细分析,并及时纠正学生实验中的错误做法,促进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学习兴趣。课后活动实验法是指按照课上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课后去完成实验,目的是对所需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习题教学法 习题教学法是物理教学最基础、也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课上老师在讲解物理知识的同时,通过做相关习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后作业也是习题教学法的一种表现形式,借助大量作业习题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自身知识薄弱环节,及时弥补不足的部分,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 三、物理教学方法的优化 综合运用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不仅能够增加课堂乐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理论知识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的组合优化 为了更好的完成物理教学任务,要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学生的物理成绩搞上去。将理论知识教学法和物理实验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是物理教学方法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每一名学生,制定出适合学习理解的教学方案,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关系,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合适的机会创造实验条件,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教师要及时对实验内容作理论指导和说明,并及时解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探讨,找出物理规律,总结出知识要点,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通过实验验证加强了理论学习,更有利于物理教学的展开。 (二)理论知识教学法和习题教学法的组合优化 理论知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物理现象,对物理知识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而习题教学是利用课上和课下的习题练习,对所学内容进行掌握巩固,两者相辅相成。理论知识为习题奠定了基础,通过习题练习更充分的理解物理知识,教学中需要教师将理论知识和习题教学紧密的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物理应用的同时找出自身的学习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习题进行分组练习,并进行理论分析讨论,最后归纳解题思路。例如在讲解电路图分析时,老师通常会借助习题的方式,让学生画出复杂电路的等效电路,便于电路相关参数的计算。通常情况下学生可以绘制出多种等效电路图,这时老师要对每种方式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选择能利用现有的物理知识便于计算的电路图,对习题进行解答。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快速的融入到物理学习中去。 (三)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优化 除了上述的优化教学方法外,在物理教育中,不但要改进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还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老师可以采取鼓励方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解答,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物理学习的主动性对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积极的意义。 四、结语 初中物理知识是学生整个物理学习过程的基础,它对以后高层次的物理学习能否顺利进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自身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高上去,使学生更好的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深造。 参考文献: [1]宋春艳.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7,4(35): 44-45,52. [2]赵呈领,徐晶晶.翻转课堂中学习适应性与学习能力发展研究—基于学习活动设计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