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媒体时代下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的探索
范文

    陈璇 田川 薛亚萍

    [摘? ? ? ? ? ?要]? 网络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网络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加强网络宣传引导,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教育领域的新课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创新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网络阵地的教育作用,以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关? ? 键? ?词]? 大学生;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0-0050-02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媒体的革新推动了新媒体的产生,在网络技术影响日益增大的新媒体时代下,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平台和工具的新媒体具有如下两大特点:(1)实效性,新媒体更新速度快,可以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施的可行性和达到目的的程度进行有效结合;(2)互动性,在传播过程中,发起者可以与接收者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将高校师生最大范围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共享和互联推动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教育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新媒体都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这是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最佳时机。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现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抓住网络本质,利用网络对大学生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一直以来,高校的思政课基本都是采取书本学习、导师课堂讲解、出卷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化。但是,到了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环境开放性的冲击,导师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功能被弱化。相比面对面的交流,学生更乐于接受文字的信息和网络上的虚拟信息。假使能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来完成思政教育工作的宣传和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工作成效。

    三、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新媒体依托互联网,通过当下流行的微博、微信、QQ等信息交流工具,其强烈的时效性特点决定了这种大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许多时政信息通过网络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的报纸杂志等,网络新媒体中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中那些时效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得到了有效传播。

    2.实现思政教育资源共享

    互联网的大数据库具有开放性,开放性与信息的多元化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慕课等APP中有大量思政名师的公开课以及重要的课外延展资料。高校的思政教育可以通过视频公开课的形式传达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传播了知识而且促进了平台上的师生交流,学生间也可以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学习资源也可以十分便捷地进行共享。

    3.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师板书、课件展示、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开展,具有很大的枯燥性,而且大学的生活偏于安逸,这种形式一旦缺乏监管便会出现较多学生逃课或者课堂玩手机的情况。而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传统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创新,学生可以在线交流新事物,有一个平等的发声平台,在这种氛围下,汲取知识的氛围会更加浓厚。

    4.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率非常高,在开展思政工作时,这些设备就有了一个新身份——知识传播媒介。大学生可以利用学习交流平台学习最新的思政成果,分享学习心得,而且很多软件都设置了学习中途不能同时打开其他软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控制自己不能玩游戏,长此以往,其自我管理意识得到有效提高,锻炼了自我约束能力。

    (二)消极影响

    1.传统教育模式受到冲击

    新媒体时代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模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尽管我们不得不承认,新媒体时代下产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对以往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许多不足,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我们还要认识到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如果只是盲目依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教师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权威地位就会受到一定的撼动,从而使高校的思政工作陷入混乱。

    2.扭曲了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

    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不深,易受外界不良信息影响产生错误的价值观。目前国家综合整治的快手、内涵段子、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上有大量负面行为和不良信息,部分大学生出于好奇或猎奇心理会进行模仿。可见网上错误的思想观念正在侵蚀着部分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高校教材缺乏时效性,不能直面热点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比较多地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工作上,这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环境影响的敏锐度不够,不能对大学生指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应以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为契机,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现实性,关注最新的现实问题,及时準确地解答现实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正面引导的教育和教化功能不显著

    新媒体时代不仅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了诸多便利,而且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价值尺度、道德观念等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当今时代,由于网络上的信息混杂真伪难辨,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思潮,及时消除错误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并且应针对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利用多种资源进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三)高校思政教育者对网络新媒体运用不广泛

    新媒体作为21世纪的时代特色,有着非常广泛的覆盖范围。但对于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仍然存在对新媒体的认识不足、观念滞后的现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上的各种资源和数据,也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不断地发掘更多有利的教育资源,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在有效拓宽大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

    五、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的拓展创新

    (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开展思政工作

    以往教育离不开书本报纸等纸质媒介的传播,结合老师面对面授课,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最后再进行相应的考核。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教师群体中,部分教师会选择课堂面对面授课与课后视频讲解、在线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一种学生更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被学生吸收,形成线上线下思政教育互动空间的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达到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育成效。

    (二)拓展新媒體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阵地

    以往的高校思政教育基地不外乎课堂或学校专门设立的思政学习基地,但是要想达到更大的教化成果,需要拓宽教育阵地的范围,借助新媒体拓展思政教育阵地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可以采用像上文提到的超星学习通、慕课等APP,也可以借助QQ、微信等聊天软件,建立学习讨论组或群,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方便思政教育工作者随时与学生交流,且学生能各抒己见,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而且因为设备的便携性,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不再受限,思政教育阵地也跳脱了两者的限制,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拓展,增强其渗透性。

    (三)利用新媒体优化大学生思政社会实践活动

    目前高校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一些开展的思政社会实践方面不仅要靠实践结束后学校的严查,也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可以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平等沟通,给予学生远程指导协助。除了现实实践外,还可以开展一些网络思政社会实践活动,如网上扫墓、访问红色网站形成社会实践报告等,这种建立在新媒体网络基础上的思政教育实践更能吸引大学生的参与。

    (四)建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目前在大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是检查教学质量、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就目前情形,高校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尤其缺乏符合时代特点的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高校在开展对思政教育者的考核时可以加入教师对新媒体教学的掌握程度,新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率等评价细则,满足思政教学变化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思政教育者评价学生时也可以将学生在教学新媒体平台上的表现和社会热点问题的了解程度纳入评价内容,促使学生真正重视思政课的价值,增进思政教育者与学生的距离,最终提升高校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贴近社会、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六、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的浪潮下,高校思政工作既面临挑战,又充满机遇,这就迫切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把握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利用具有互动性、及时性、便捷性等特征的新媒体,对症下药,在能吸引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同时发挥网络在思政教育环节中的积极作用,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有效安排和调整,尽力做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全面开展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这样能使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社交、生活、学习,从而全面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探析[J].东方教育,2014(8).

    [2]冯祥.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

    [3]吴雪莹.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J].党史博采,2018(5).

    [4]朱孔阳.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17).

    [5]杨俊林.基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21).

    ◎编辑 冯永霞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