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发挥比较优势 创建东风品牌 |
范文 | 沈炳生 1985年10月5日,国家教委与德国政府委托的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以下简称赛会)签订职业教育合作协议。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东风技校)是遴选出的6所合作校之一。 自该项目开始至今,东风技校及其上级主管的历任领导都始终支持项目,无论资金多寡和生源多少,也不为业界的流行和时髦所动。经历28年实践检验的工学结合办学理念,在企业办校、校企具有相同对话体系的制度保障下,为东风培养了众多优秀员工。这些成为企业骨干的校友,又坚持着他们曾经的成功体验,多年的传承积累形成了双元制的东风品牌。 实践:“三步走”造就东风品牌 东风技校确立了建立双元制模式下的东风特色品牌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采用了“三步走”的“十八字方针”。 第一步:请进来,走出去。 将德国专家请进学校,长期指导、培训学校教师,并形成机制。学校一批年轻的专业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和东风品牌专家,他们的课程和实训场地建设模式已经成为西部20多所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东风版标准。 第二步:广吸收,深融合。 通过消化吸收,学校引进了双元制一级、二级培训模式以及双元制大学模式。在专业工种方面引进了机修钳工等10多个专业,目前学校所有专业及其层次都是由此演化而来,德国职教理念的东风办学实践成了东风品牌的基石。 第三步:勤思辨,勇创新。 学校思考着如何根据自己的东风背景和国情,将双元制真正运用到办学实践中,利用好东风“企老师”的各种资源,使之成为东风特色的双元制职教体系。 一是强化订单和培训。开展“订单式”培养,实行学分制管理,强化技能实践教学过程,这些订单班的基本培养要素就是东风版双元制课程。二是积累成长和总结。学校自编了6个专业的系列教学文件和校本教材,50%的课堂教学用教材和90%实习用教材均为校本教材。三是项目扩展和深化。学校引进两级工长、AHK培训认证、双元制大学、EBG平台下国内职业院校教师境内外培训、赛会的各类学术和讲学交流、西部学校援助、企业培训师境外培训、学校师生互访等各类合作项目,构成了一线技工、工长和技术员的全品系培养特色。四是引领带动和示范。近两年学校的赛会培训主要为中德合作教学和到中西部学校进行专项培训。此外,双元制的本土化课程在国家师资培训中已经显现出独特价值。 思考:打造东风模式的通用版本 一个由国家指导和东风公司支持、历经28年的合作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校、教师和参与者的命运,也影响着从这个地方走出去的受教育者的职业生存状态,学校国际合作项目的影响绝不止于目前所见。 首先,与东风的品牌企业合作、与境内外学校和协会合作,在项目载体下实施“校中厂”和“厂中校”教学,逐步形成了集合企业、学校、协会、政府等的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的办学层次涵盖了中专+技工、大专+高级工、本科+技师的全品系,实现多级多类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布局,形成了学历教育“中、高、技”与继续教育“中职、高职、本科”的互通立交。 其次,学校的工长培训、技术员教育、实习教师训练、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的综合培训等,与“双元制”培养方式互相借鉴,使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中的课程效率和品牌效应双提升。 第三,学校积累了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办学和培训经验,成为全国和全省职教师资培训、企业员工培训、技能人才培训的基地。学校四个专业被评为湖北省技工学校二级重点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进一步成为省一级重点专业,汽车以及钣焊专业已经成为社会培训企业化运行的典范。十堰、武汉校区成为名副其实的面向全国全省的东风品牌培训基地。 应该如何构建一个可推广、可延展、可示范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形成东风模式的通用版本,是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我们有以下五点体会。 一是管理团队要有一贯的理念和坚持,要分析本土化资源优势,有效借鉴并进行规划;二是需分阶段推进,并从部分专业和班级的实践开始,而后普及;三是教师学会干活并会教干活非常重要,要坚持校企合作和教师企业实践;四是采用“德国职教理念和教学体系学校+企业实践专家培训和项目训练”二元法培养教师,让双元制教师本土化,是实现双元制本土化的前提。(特约通讯员 吴珍丽)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