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加快转型 创新发展
范文

    方卫国

    经济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技工教育整体利好的发展环境,对身处首都北京的技工院校在如何服务首都城市功能战略定位、服务首都区域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方面明确提出了方向指引和机遇挑战,服从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是北京技工院校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底线。

    一、学校概况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创建于2002年1月,是由三所均有50年以上办学历史的国家级高级技工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由市国资委所属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业务隶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市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02年成为全国首批13所技师学院之一,也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目前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教职工500余人,拥有以学校专业教师命名的加工中心、烹饪、服装、钳工四个北京市首席技师工作室,包括2个重点资助的工作室。常设28个主体专业,48个专门化方向,具有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和技师四个学制培养层次,年均培养毕业生2000余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2016年学院培养输送毕业生共计2581人,其中高级工以上毕业生1119人,2016年学院共计有260人次的学生参加了市级、国家级、世界级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有126名学生151人次的学生获奖,其中包括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移动机器人第一名、时装技术项目前两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动画片制作二等奖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中职组计算机平面设计一等奖。学生的就业单位主要包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北京饭店、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妙音动漫设计有限公司、北京红都集团公司、玫瑰坊时装定制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事业单位。学校在办好学制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型的社会服务工作,其中年社会培训规模目前已达30000余人次。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技工教育办学方针,坚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逐步建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验学校、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43届、44届)、移动机器人项目(44届)、烹饪(西餐,44届)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北京市公共实训基地、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等。

    二、地处首都北京面临的发展环境

    2014年2月,习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发表讲话,对北京作为首都所承载的核心功能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今后一段时期内,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梳非控人,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突出矛盾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从疏解对象来说,重点并优先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和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服务机构、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

    2015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明确北京市不再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不再新设立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积和建设面积。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5】57号)中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中职教育在校生规模保持在6万人左右,全市中职学校数量调整到60所左右。相当于现有116所中职学校的数量减少48%,现有在校生16.71万人减少64%。从北京市高中阶段招生情况看,生源数量持续下降,总数已从2010年的136594人下降到2016年的66040人,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到2016年仅为1.2人。同时从生均拨款的角度进一步控制限制非京籍生源规模,技工教育的发展规模和生存发展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与此同时首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也将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向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转变,未来将围绕交通、能源、环保、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商贸流通、航旅、金融和新兴服务等十大产业板块,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机器人、增材制造、金融、设计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旅游服务、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15个产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也必将带来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尤其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将成为实现这一转变的有力支撑。

    2016年,人社部印发的《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为技工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提出了新要求,提出了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管理规范、质量提升、特色鲜明、环境优化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技工院校在加大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推动集团化办学、坚持多元办学、强化内涵发展,不断激发技工院校办学新活力的任务和要求。

    三、学校的对策与具体做法

    1.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内生动力

    (1)学院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社会认可度、专业可持续发展、基础条件、办学历史与特色等多方面进行多维度综合考量,对现有专业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评估,撤销了机械装配、光伏應用技术、模具制造、美容美发等8个学制培养专业,不再开展学制教育,但对美容美发等有短期社会培训需求的专业重点向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职业体验转型。

    (2)围绕北京打造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谐宜居之都的城市定位,新开发了演艺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陶瓷美术、珠宝首饰鉴定与营销(设计与制作)、数字出版、服装设计与制作京绣方向等新专业,重点在文化传承、技艺传承方面挖掘专业潜力。同时要求新开发专业务必做到按需开办、与需求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同时按照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技术开发路径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切实保证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目前学校的文化创意、现代服务等三产类专业的数量已占学校专业数量的65%,机械加工类专业也面向航空航天类等高端制造类企业进行升级改造。

    (3)按照文化艺术类专业群、现代服务类专业群、智能制造类专业群进行专业布局,形成三大类专业集群。其中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烹饪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又作为各专业群的品牌专业,充分发挥其在世界技能大赛的集训选拔、与优质企业院校合作开展学生培养、非遗文化传承、社会培训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4)提升专业培养层次。一方面是申报服装设计与制作学制技师培养专业,使学校的学制技师培养专业达到3个,至此,学校预备技师层次及以上专业达到11个。另一方面是积极开拓合作办学,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开放大学等院校开展预备技师以上培养层次的学历、技能联合培养,学生在取得技工院校的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取得合作院校的大专学历,目前又再积极开展技师层次对应的大学本科学历培养。同时与中央美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师资、课程、教学方面的合作,发挥各自育人优势取长补短。

    2.转型发展,服务社会

    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快推进社会培训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工作,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及社会服务工作。

    一是发挥专业优势资源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2016年全年培训35000人次,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培训近1100人。培训类别涵盖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社区居民培训、中小学生的职业体验培训、中学生社会实践培训、赛前选手集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类赛事的赛务员、裁判员、考评员以及督导员的培训等,尤其是不断开拓面向中小学生的职业体验培训、社会实践活动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技师研修等高端技能培训,烹饪专业的技能培训进入了中南海,服装专业开展了面向新疆和田地区的对口援疆培训。

    二是承办国家、北京市、行业企业的各类技能竞赛。包括第七届全国数控大赛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操作工(四轴、五轴)、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5个工种决赛;北京市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操作工3个工种决赛、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中央空调系统操作工决赛、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CAD机械设计、信息网络布线、移动机器人和烹饪(西餐)5個赛项的北京市选拔赛以及移动机器人赛项的全国选拔赛等。2016年学院成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移动机器人、烹饪(西餐)三个项目的国家集训基地。通过各类大赛的参赛、承办与集训,积累了办赛集训的经验,掌握了技术和评价标准,提供了人才评价鉴定服务,完善了技能人才的培养标准,提升了专业的影响力。

    三是依托加工中心操作工(多轴)和服装定制工两个重点资助的首席技师工作室和钳工、烹饪北京市首席技师工作室,开展社会培训、技艺传承、导师带徒等工作,与中航国际技术研发中心、中国全聚德有限公司、巴威公司等合作,参与解决企业的技术工艺、首件制作、菜品研发等技术难题,如与中航工业开展飞机起落架技术攻关等。学院与京城控股公司等所属单位还共同成立了“北京智能机电创新中心”,开展新产品的工艺攻关和首件试制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精品化

    根据首都功能定位、产业升级转移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需要加快主动调整专业,实现专业的撤、调、转、增。以争创国家级示范性技师学院为载体,持续加强内涵建设。与规模品质企业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合作,总结梳理世界技能大赛的集训经验和评价标准,高端引领,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集团化

    积极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河北、天津等职业院校优势互补组建技工教育集团,找准各自的优势和短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取长补短。

    3.社会化

    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深化建设项目和北京市公共实训基地、北京市首席技能工作室,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面向社会、企业开展各级各类技能人才培训和面向中小学、街道社区的技能服务,重点是扩大技师、高级技师高技能人才培训规模。

    4.国际化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对接世界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在专业建设、人才联合培养、技能输出培训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