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加强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
范文 | 石晓春 摘 要:高职学生党员是国家经济建设基层建设者的优秀代表和中坚力量,做好高职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在制度建设、学习教育、活动载体等方面对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 实践与思考 高职学生党员队伍是我国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在高职学生中得以落实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党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各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加强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高职学生党员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强高职党员党性教育是个体成长的需要 高职学生党员经过党组织严格的考核和选拔,无论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中都是高职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的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但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政治敏锐度和辨别力不够,再加上新媒体时代西方价值观的渗透,他们的价值观念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加強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他们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对他们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强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高职基层党组织发展的具体体现 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当前我国学生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重点领域。广大教育工作者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学生党支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当前高职基层党建的重要课题。 二、当前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党课教育;二是学生党员的党内组织生活和日常管理。当前,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中存在一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化和流程化 一是“三会一课”制度流于形式,或内容不充实,不接地气。二是对学生党员的日常表现没有规范化、科学化的考核办法,对不合格党员、违纪党员不能进行快速稳妥的处理。 2.党员教育机制不健全,教育方法单一 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弱化,教育的方式单调落后,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另外,因为高职院校学制短,学生在校时间仅为2年半,对在企业实习的高职学生党员缺乏必要的教育和管理的载体。 3.高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部分党员入党动机出现偏差,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还有的学生入党动机虽然端正,入党后却忘却了初心,不愿付出,不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不能积极为学校和学院服务,不能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学生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有待增强 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对组织观念的认同感以及在组织生活中的归属感逐步减弱,表现为有的学生党员组织纪律性较差,缺乏协作精神,缺乏工作热情;部分学生党支部成员间缺少信任感、团结性较差;党支部书记领导力有限。这些问题制约着党支部创造力和号召力的发挥,最终会削弱学生党支部执行力与战斗力。 三、加强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的实践探索 针对高职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建工作的实际,学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1.以创新机制为重点,完善学生党建制度建设 (1)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学院工作实际,建立了《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支部工作制度》,内容主要包含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员发展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六个方面。这些制度结合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支部的工作实际和工作重点,清晰明了、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有效避免了难以执行的难题。 (2)制定《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员考核办法》作为考核和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依据。《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员考核办法》围绕思想政治、组织纪律、文化学习、服务奉献四个方面对学生党员提出明确要求,并给予相应的量化赋分标准。党员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接受群众的监督。支部建立了每学期一次的考核和评议制度,并将考核结果和考核排序反馈给学生,使学生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员考核办法》还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依据。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首先向全院师生公布《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员考核办法》,全院师生以此为标准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发展对象,发展对象以此为标准努力提升自己争取早日入党,支部按照党员的标准对发展对象进行初步考核作为是否发展的重要依据。 (3)建立菜单式的支部活动计划和明确的责任分工。每学期开学前,支部会利用假期召开本学期工作部署会,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并以菜单的方式列出,时间、内容清晰,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确保支部各项工作的有效完成。 (4)高质量开展组织生活。高质量地开展组织生活会,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党员大会,学生党员们开展交流,进行思想汇报,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党员之间开诚布公。每学期末要进行本学期的组织生活会,每名学生党员要对本学期思想、工作、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全体党员民主评议,总结成绩,指出缺点和不足。 2.强化学习,注重党课教育层次化 学院建立了支部每月一次的学习制度,每次学习有笔记、有讨论、有记录、有心得体会,切实做到学习内容、时间、人员、笔记“四落实”。明确了每位学生党员每个学期读一本书,办一次读书体会沙龙的制度。学生党员通过读书关注新知识、积累新经验,通过报告分享体会、共同提高。 学院针对三个层次学生进行党课培训。第一个层次是入学新生,着重做好新生进步方面的启蒙教育。第二个层次是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端正入党动机,创造条件入党的提高素质培训。第三个层次是发展对象,对发展对象进行如何按照党员的标准、党员如何在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增强能力的培训。 支部委员集体备课,认真研究党课内容,确保党课教育真正能入脑、入心,受到学生的喜爱。党课的形式丰富多样,既有理论授课,也有观看视频、专题研讨、撰写心得体会,还有公益劳动或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 3.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实现目标管理 为促进学生党员和发展对象更快成长,弥补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支部对学生党员和发展对象实行目标管理,具体流程如下。 每学期学生党员根据支部工作目标,结合个人实际自定目标;组织生活会支部全体党员集体讨论并提出目标意见,确定本学期的目标任务;报党支部审批,签订目标责任书;学生党员结合组织生活会按月进行自查互查;学期末通过民主评议党员等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党员工作目标的落实情况。 通过目标管理,学生党员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由于目标是由学生党员自主提出,可以尽可能调动学生党员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构建党员交流、服务的载体和平台 (1)建立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支部党员微信群,目的是方便学生党员之间的交流。学生党员可以在群中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布置工作、上传学习资料,这有助于党员形成归属感和荣誉感。 学生党员微信群成立以后,成员交流非常活跃,不仅是一个学习工作的平台,也是情感交流的平台,甚至已经毕业的学生党员也会继续在群中交流思想。 (2)建立“党员志愿服务日”制度,目的是使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提高学生党员的角色意识。支部党员、发展对象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内或校外开展公益劳动或志愿服务,学生党员在开展服务活动时要佩戴党徽,时刻提醒自己的党员身份。 (3)開展“党员亮身份”活动,目的是教育引导学生党员时刻铭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义务。一是学生党员所在宿舍门上张贴“党员示范寝室”标志。学生党员在其床铺上张贴照片,制作写有姓名、职务、政治面貌等情况的小卡片,展现党员风采,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学生党员自觉佩戴党徽,特别是在重大场合和考试中,将党员身份亮出来,让广大同学监督。 (4)开展党员“五个一”活动。党员开展“五个一”活动是学院传统项目,如2016年根据学院工作实际,开展的学生党员“五个—工程”系列活动的内容如下:带好一个寝室、帮助一名特殊学生、参加一次主题实践活动,读一本理论书籍(习近平重要讲话摘编)、递交一份“两学一做心得体会”。 四、工作成效 高职学生党支部承担着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具体工作,因此党建工作重点在党支部,难点也在党支部。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学院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景亮,田立欣,徐中华.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邢台地区高校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7(S2). [2]聂辉.新形势下关于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2). (作者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