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六味安消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及胃内24h胆汁的影响观察 |
范文 |
摘要:目的: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展开探析,剖析六味安消胶囊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干预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胃内24?h胆汁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7月-2020年2月为本研究对象纳入时间,共计纳选86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单纯接受熊去氧胆酸干预),观察组(43例,熊去氧胆酸与六味安消胶囊联合治疗),评价对比两组患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各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胀(0.44±0.15)分、腹痛(0.48±0.15)分、呕吐(0.38±0.3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2±0.52,0.92±0.52,0.87±0.2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2,p=0.000,t=6.326,p=0.000,t=11.656,p=0.000);观察组反流次数(38.18±7.25)次、最长反流时间(42.32±7.36)min、反流时间>5min次数(5.04±1.06)次均少于对照组(42.85±7.93、62.04±8.15、8.93±1.24),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4:74.41,x2=14.886,P<0.05)。结论: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六味安消胶囊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对控制胆汁反流次数及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六味安消胶囊;熊去氧胆酸;胆汁反流性胃炎;不良反应;症状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6-072-03 胆汁反流性胃炎即幽门括约肌功能出现导致无法正常将胆汁及胰液等内容保持在正常位置而致其流至胃部,使患者胃粘膜遭到外部侵入因素而出现损伤,导致糜烂、出血及炎症现象发生,由此造成胃粘膜发生不应有的病变[1]。其中的早期症状一般都是胃部饱胀以及呕吐、嗳气之类,如果开展治疗活动不及时的话,往往会进一步造成胃出血乃至于胃癌之类的严重后果。熊去氧胆酸为临床常用的抑酸药物,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早期可较为显著的改善症状,但然而一系列时间活动则体现出其有不低的副作用,由此进一步影响患者预后。中成药六味安消胶囊的特点在于效果好且安全性高[2]。本研究的宗旨在于分析熊去氧胆酸联合六味安消胶囊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所产生的的效果和相应的安全性做出分析,其内容包括。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7月-2020年2月为本研究对象纳入时间,共计纳选86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上腹痛、恶心呕吐和反酸;②同意参与研究;③和《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下)》这一文献内关于此病的诊断标准相互如何;④精神状态良好且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相关禁忌症、过敏体质;②存在言语沟通障碍或严重精神性疾病;③存在以心肾功能障碍为代表的各种他器质性损伤;④有激素药物治疗史;⑤因故对研究有抵触情绪;⑥中途退出或资料缺失者。本研究已获患者、家属同意以及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区间值在32-69岁之间,平均值为(45.98±3.28)岁,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2.01±0.15)个月;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区间值在32-69岁之间,平均值为(45.98±3.28)岁,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2.01±0.1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协助其进行身体评估,并根据患者情况考虑是否补液和其他对症处理。对照组以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即口服熊去氧胆酸片(国药准字H32024715,江苏黄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次/d,50mg/次,50mg*30s,一疗程为7d,睡前服用。观察组除了上述内容外,进一步联合使用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六味安消胶囊(0.5g*24s,国药准字Z10950047)2~3次/d,1.5g~3.0g/次,一疗程为7d,两组都开展2疗程的均连续用药和相应的观察[3]。 1.3观察指标 ①接受干预前后,本研究涉及的患者按照《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4]之类文献对其临床症状加以必要的评价,0-2分分别代表无症状、轻微症状、存在可感知的症状但表现轻微,未影响正常生活),3分(症状明显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②借助膽汁检测仪监测患者胃内胆汁变化(24h),其中的主要内容为反流所表现出的诸多情况。 ③治疗有效率:显效(临床症状及胆汁反流均完全消失,黏膜组织、患者食欲均恢复至正常状态),有效(有所改善,胆汁反流胃镜可见降低,组织学病变黏膜检查可见有所减轻);无效(病症恶化或未达到相应的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软件对所获数据加以处理,以()的形式体现计量资料并对其加以t检验;以(%)的形式体现计数资料并对之加以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表现为P<0.05。 2结果 2.1症状评分分析 治疗前两组的症状评分相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胀(0.44±0.15)分、腹痛(0.48±0.15)分、呕吐(0.38±0.3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2±0.52,0.92±0.52,0.87±0.2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2,p=0.000,t=6.326,p=0.000,t=11.656,p=0.000),见表1。 2.2两组24h胆汁反流情况分析 观察组反流次数(38.18±7.25)次、最长反流时间(42.32±7.36)min、反流时间>5min次数(5.04±1.06)次均少于对照组(42.85±7.93、62.04±8.15、8.93±1.24),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疗效分析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4:74.41,x2=14.886,P<0.05),见表3。 3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患者幽门括约肌功能受到合并病症、外部入侵干预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维持其正常功能,若不及时对之加以必要的干预治疗,往往很容易造成各种更加严重的疾病,给患者的很多方面都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4]。临床多使用西药进行干预,随着人们对西药耐药性的认知逐渐加深,人们更加倾向于中西医联合干预的效果[5]。 本研究中可以明确地看出,熊去氧胆酸、六味安消胶囊两药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联合治疗能够很好地促进患者恢复身体,能够很好地对症状恢复产生促进作用,从而缩短反流时间、降低反流次数。分析其原因过程中可以发现:在正常状况之下,机体胃粘膜受到肠胃反流的损伤一般都不大,胆汁反流症状也极少出现。然而如果肠胃动力发生不应有的异常的话,则很容易发生幽门功能的变化,造成十二指肠逆蠕动极大程度上的增加,甚至造成胰液、胆汁之类反流入胃[6]。而在有关的药代动力学领域之研究也可以看出:熊去氧胆酸有着很高的口服吸收率,能够获得高达九成以上的生物利用率和七成左右的总蛋白结合率。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获得的临床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出:西药治疗存在很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预后改善也颇为不利[7]。中医学则将此病归入“胃脘痛”、“吐酸”的范畴,将其发病机理总结为“气机升降”造成的“胃气上逆”。治疗原则也因此被定位为止痛和胃、疏肝理气。 中药制剂六味安消胶囊的主要成分之中,诃子具备收敛止泻、收肺止肠的功效,而碱花具有祛瘀、祛血、祛虫、清肠的功效[8]。诸药合用可起到胃脾、止脂消积、活血止痛的效果。西医治疗此病的效果不差,但因为存在副作用,预后不甚理想。而中医药物则不存在上述问题。本次研究还发现,联合中西医药物治疗治疗后观察组腹胀、腹痛、呕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反流时间>5min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4:74.41)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上述内容不难看出,将熊去氧胆酸这一药物和六味安消胶囊相互联合,在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实践活动中,可以看出其效果颇为显著,此法也因此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苏婷, 邱超平, 张丽娜,等. 石景亮教授应用温阳降浊化瘀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J]. 四川中医, 2018, 414(5):21-23. [2]魏若男. 铝碳酸镁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残胃炎的疗效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17, 32(12):2030.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下)(2006,上海)[J]. 中华消化杂志, 2007, 5(2):44-55. [4]钱浩. 铝碳酸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胆囊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9):66-69. [5]Hyun J J, Yeom S K, Shim E,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Bile Reflux Gastritis and Biliary Excreted Contrast Media in the Stomach.[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 2017, 41(5):1. [6]張晓慧. 莫沙必利联合阿嗪米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1):140-141. [7]黄璠, 朱云清. 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 西南国防医药, 2017, 27(11):1220. [813]Hatta W, Tong D, Lee Y Y, et al. Different time trend and management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in three Asian countries[J]. Digestive Endoscopy, 2017, 29(Suppl 2):18-25. 作者简介:蒋勇(1973-4),男,汉族,重庆人,本科学历,中级职称,重庆广达康复医院内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内科。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