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微”力,创“新”课 |
范文 | 雍建中 摘 要:培养学习兴趣有许多途径和方法,微课堂是一种符合校情、符合学情的良好形式,且拥有课程的基本功能。微课堂的设计以其短、平、快的特点和新、奇、特的优势,较好地应用于物理学史的教学之中。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计划;物理教学;新模式 “如果一本教科书只是公式、定理、定律的罗列,将是最害人的教科书。”这是英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培根的名言。现行的物理教科书已关注到这个问题,加进了一些物理学史的事例,但是,对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及发现时的背景介绍很少。因此,物理教师在授课中应有意识地穿插一些物理规律形成的发现史,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物理学家的科学态度、专研精神及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提升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质。 一、问题的提出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表现出枯燥、单调、呆板的特征,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无法在课堂上比较系统、完整地讲述物理学史,因而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教育领域已悄然进入了“微时代”,着眼于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微”理念下的数字化的教学模式,于是,物理微课堂给我们带来了实现愿望的空间。 二、发挥“微”力,聚合“精”品 1.课程设置: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学期初,由教研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识水平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利用午会课时间(12:15-12:30),每周一课时,每学期十节课(含展示交流课一课时)。 2.师资来源:由本校物理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或主持;邀请学生社团的学生及指导老师;邀请部分在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的学者及相关学生家长。 3.教学形式:以讲座(15分钟)、广播剧(10~15分钟)、播放视频(10分钟)及学生展示交流为主。 4.其他:到中科院上海分院及有关科研院所参观物理实验室,聆听科研人员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培养。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培养学习兴趣有许多途径和方法,微课堂是一种符合校情、符合学情的良好形式,且拥有课程的基本功能。微课堂的设计以其短、平、快的特点和新、奇、特的优势,较好地应用于物理学史的教学之中。以点、线、面整合了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扩大了物理教师的教学领域,提升了物理教师的学科素养,良好的社会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 微课程是以视频、讲座、广播剧、设计展示为教学模式。其中视频用作存储媒体,由图像、文本和声音组成,以连接特定的知识点,总时间不超过10分钟。教师设计、制作或选择适合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视频,并将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学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有机地贯穿于其中,集图、文、声、像多重刺激于一体,使学生大脑的视觉等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相关知识在大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实施初中物理微课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学习,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增强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质疑精神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学习物理大师的科学方法和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的方法。通过具体案例,总结如何运用微课来教授初中物理学史,以促进学生物理思維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以“微”力,创“新”课 微课堂与具体课程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研究的趋势,对教师而言,微课堂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而言,微课堂满足个性化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能够拓宽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展示微课堂的教学动力,开创物理教学的新模式。 编辑 谢尾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