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探索与创新 |
范文 | 吴华 [摘要]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变了过去以教定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为基本原则,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又要恰当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发展与统一要求的矛盾,科学有效地上好信息技术课。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21-0024-02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需要围绕学科的核心素养展开,注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习力。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For循环语句”为例,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探索与创新。“For循环语句”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选修1)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学生在此前已经学过顺序结构、选择结构,能读懂并编写简单的程序。本节课的重点是For循环语句的格式理解和使用,以及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而难点就是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教材上采用的是“超级水稻种植试验的统计分析”的例子,然后直接给出For语句的基本格式,接着以流程图来讲解执行过程,总共才两三页内容就讲解完两大重点,但是笔者所在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此前根本没接触过编程,所以学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有限,对于本课内容不易理解消化。基于核心素养,本节课笔者决定从考试大纲和学生学情出发,大幅度改动课本上的教学流程。笔者认为本节课有两大亮点,也就是本节课重难点的教学: 首先是For循环语句的格式的教学。从简单的学生熟悉的顺序结构的程序开始,以For循环语句来改写,使学生容易理解什么情况下使用For语句,而不是直接给出格式让学生死记硬背。然后再引出For语句中的Step步长,分散难点,在作业设计上难度递增,体现分层次教学。不采用书上的直接给出For循环语句格式的方式,而是采用改写学生熟悉的顺序结构的方式,让学生改写后总结出格式,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其次是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的教学。这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执行10000条的语句用简单的三句就可以实现,笔者大胆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协作、学生自主探究、作业分析等方法来讲解这部分内容,得到了同行的好评,并从课堂实践中发现这种方法确实让学生明白了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既帮助学生消化了难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本节课总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配合默契,能积极参与和思考,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的新课标理念,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下面结合笔者执教“For循环语句”的实践,谈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高斯的故事引入,然后给出几个复杂的数学算式,让学生与计算机进行速算比赛,在学生惊讶于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时,告诉学生如果学会这节课的内容,复杂的算式只用几秒就能得出结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只有先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感兴趣并认真上课。通常好的引入是课堂成功的开始,许多教师也比较重视引入部分的设置,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如何用Photo-shop修改图片时就先用学生熟知的“找茬”游戏来引入,有的教师在教枚举算法时先以“QQ被盗,请学生试着破解”引入,有的教師在讲解如何上网下载时先播放从网上下载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段……引入部分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也可以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习的大概内容和方向。 二、由浅入深,分散难点,化整为零,化繁为简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充满了好奇心,但是知识的严谨性又让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程枯燥无味。如何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习起来不觉得枯燥,不觉得内容多、内容难?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认真备课,对难点能“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由浅人深,分散难点,化整为零,化繁为简,逐层深入,最后再合成,消除学生对学习的畏惧感。在讲解For语句格式时,笔者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由浅入深的办法,不采用书上的“超级水稻种植试验的统计分析”的例子,而是从最简单的学生容易理解的顺序结构讲起,引导学生改写熟知的顺序结构,引出For语句的格式:For循环变量=初值to终值。再抛出一个改写实例:刚才已经学过输出1到10这10个整数的For语句的改写,如何输出1到10的奇数,也就是1-10如何跨过偶数只输出奇数呢?引出Step步长的使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总结出For的循环结构:For循环变量=初值to终值Step步长。这样逐层深入,教师由简到繁不断引导,学生最后自己总结出For语句的格式。这种方法符合人学习与思维的规律,符合建构主义的理论,学生不至于生搬硬套,能理解什么时候用循环结构,培养了知识迁移能力。 三、建构有效的学习环境,使用教学辅助软件,实现有效教学 建构有效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严而有度,规范课堂管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时跟踪,这就要使用一些辅助软件来实现。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辅助软件: 1.多媒体教学广播软件。可以实现广播教学、屏幕监视、遥控辅导、分组讨论、消息发送、电子抢答、电子举手等。 2.互动模块。可以马上接收学生作业,及时批改评价,学生也可以在完成自己的作业后马上看到教师的批改评语,还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可以对比参考好的同学的作业,拓展思路。 3.网络特工。学校的机房可以上网,有时我们要使用网络来学习,有时又要让部分学生或者所有学生断开网络,笔者采用网络特工来实现,只要点击学生的IP就可以自如地开关学生机的上网功能。 当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软件,比如有时采用学习网站,将有关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帮助材料都放在一个网站上让学生参考,有时要采用动画来实现对某些问题的形象解析。我们还应该不断充电,寻找更多不同的软件。 四、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 学生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教师上课一刀切,就会使基础好的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而基础差的学生会感觉吃不消,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信息技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法,学生完成作业任务的时间一般占2/3,甚至更多,所以作业的有效设计非常关键。笔者采用分层教学法来布置作业,在这节课上讲解For语句的格式时,笔者精心布置了3道题: 题1:打印5个“*”,即五行print“*”,已给出顺序结构的程序。此题是基础题,简单有效,就是让电脑执行五次一模一样的命令print“*”,初值终值一目了然,循环体执行的内容是相同的,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完成。 題2:给出顺序结构s=1+2+…+10,改写为循环语句。循环体执行的是相似的内容,相同的部分照写,不同的部分要能用循环变量的表达式来改写,要求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及同学的帮助下完成。 题3:不给顺序,求S=30+3 1+…+100。此题属于提高题,要求思考顺序结构,然后思考初值、终值及循环体的内容,所以只有一部分优等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和完成。 五、学生小组协作、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上,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为主,所以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分组(以7-8人为一大组),选组中一两位理解能力强、知识储备多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解决教师分身乏术之困,同时可以根据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分小组(以2-4人为一小组),让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在突破本节课难点“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时,笔者提出以两或三位学生为一组,小组协作,使用F8单步执行结合流程图来以慢动作形式观察程序运行的每一步,以及运行中各个量的变化。其中一位学生操作F8单步跟踪,所有成员共同分析,然后由一位学生填写表格,共同探究完成表格并思考退出时X的值,填写好操作员、记录员资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较高信息素养的学生。 (责任编辑 周侯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