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英语学困生厌学的成因及转化措施 |
范文 |
【摘要】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困生会因为学习遇到困难,遭遇挫折等因素逐渐产生厌学情绪。伴随着这种情绪的是焦躁、颓废等不良心态,严重影响教学。本文就学困生的厌学情绪,浅论其形成的原因及转化措施。 【关键词】 学困生;厌学;成因;转化 【作者简介】戚维琼,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所谓学困生,是指学习有困难,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学七年的小学英语教师,笔者亲眼目睹了个别学生热情退却的过程。三年级时对英语充满新鲜感,课堂气氛总是生气勃勃。四年级随着知识量增大,他们渐渐低下头去,到六年级索性连听都懒得听了,自动戴上了“学困生”的帽子。有的学生摔着课本说:中国人学什么英语!这种厌学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更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巨大阻力。 一、学困生厌学成因简析 厌学情绪是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之一。笔者曾对本校六年级其中的两个班级120名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辅以个别谈话。内容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家长的配合程度。根据五年级期末的评价测试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数据,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优秀生(48人),60到84为中等生(51人),60分以下为学困生(21人)。根据调查访问,学困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动机和兴趣,没有学习动力。结果显示,优秀生和中等生选择“我喜欢英语”和“为了升学或以后的工作需要”的总和占90%以上,学习的目的明确,主动性较强;而学困生只占47.5%,有52.4%的学困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 经个别谈话了解,优秀生认为英语越学越有趣,而74.5%的中等生认为背学单词挺累的,少的时候能应付,多了就记不住了。学困生则认为前面的还没弄懂,后面的就更加搞不懂了,没理解没记住的内容跟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兴趣就越来越小,个别学生就把希望放到初中,认为可以重新学,小学就不重要了。于是就出现了课堂上无所谓的态度。 2.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语言积累。经调查结果显示,优秀学生比中等生和学困生花更多的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而学困生从不进行预习和复习的占71.5%,个别谈话中间其不预习和复习的原因,有的答不会,或答别的作业太多,没时间。据了解,学困生花在课后作业上的时间要比优秀生多大约一倍。由此可见,如何预习和复习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3.没有自我表现的机会,缺少成就感。 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要。表1结果显示,优秀学生和中等生喜欢参与课堂活动,优秀生积极主动,胆子大,表现欲强。而学困生不喜歡参加的原因一开始主要是不会,长期坐冷板凳,使学困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便倍受打击,从而越来越讨厌英语,也讨厌参与英语活动。 4.没有家长的督促和指导,缺少课后巩固。 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家长重视的,能够检查孩子作业的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最小,50%以上学困生家长只是问两句甚至从不过问。可见,家长与学校共同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据学生回答,农村的家长大多数不懂英语,他们认为自己不懂不会,对孩子的学习起不了任何作用。因此,有的虽然也认为重要,但只能问两句。 小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习能力有限,缺少了家长的有效监督,课后的学习时间便无法得到保证,提高英语水平也就只能成为空谈。另一方面,学生会认为家长并不重视英语,而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重视,从而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二、转化措施 1.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学生基本兴趣浓厚,但这种兴趣仅仅局限于对新事物的新鲜感。要使学生对英语有高层次的兴趣,有持续学习英语的动力,就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我为什么学习英语?从调查访问中可以看出,虽然大多数学生认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但对学困生来说,焦躁、厌倦的情绪使他们怀疑或忘却了学英语的目的。因此,教师有必要从转变学生的心理入手,转化学生的学习态度。 六〇一班是笔者在本学年刚刚接任英语教师的班级。刚进教室时,学生对新老师全然没有陌生或新鲜的感觉,自顾自聊天儿甚至离开座位的学生比比皆是。便使尽浑身解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换来认真听讲的只是个别学生。只好停下,问:Excuse me.Do you like English?有个学生怪里怪气地回答:“听不懂!中国人为什么学英语?”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照教案讲下去已完全没有意义。剩下的半节课时间就改成三年级第一课时启始课吧。从英语是世界上学习人数最多的语言,到英语国家的文化简介,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从国家到个人……三年级时只是简略的一两句话,也许有些学生并未深刻地认识到,但六年级已经相当懂事了,当讲到英美历史时,那位打瞌睡的和刚刚闹事的学生都正襟危坐起来,全班学生既好奇又认真。那一刻的安静让笔者暗自欣喜,笔者知道刚才的话起了作用。也许是想进一步了解英美国家,也许是想了解他们的文化与我们还有什么不同,也许是认识到英语的地位已今非昔比。总之,接下来的课上得非常顺利。到现在,六〇一班英语课的纪律大为改观。课堂中虽然还有几个犯糊涂的表情,但那已经是追求知识的表现:或沉思,或无奈,或焦躁,是可以给予进一步帮助的。 2.开展小组合作,争取共同进步。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一直面临着班额大、班级多的困难,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懂得运用身边的力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使他们全面发展。每一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几个学困生,转化他们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而开展小组合作能够发挥优秀学生的能力,使学困生得到应有的照顾和帮助。 笔者曾对一个六年级段进行试验:在其中一个班级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制,即课堂活动(如表演、对话、手工制作等)和课后活动(如预习、复习、调查汇报等)都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小组活动最大的优点是能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各小组人员中既有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讨论创新,也有中等生和学困生,能够在优等生的带动下参与讨论和尝试学习和运用。每个组有英语成绩优秀、工作负责的学生担任组长,组织开展活动,参与各组间的竞赛。每完成一单元的学习内容,由教师小结各组竞赛成果,并给予星级评定:进步最快的表现最优的五颗星,其次四颗,依此类推。期中期末评选出优胜学习小组并进行奖励。 在各小组长的带领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习较差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和督促下,在口语表达、朗读课文、听写单词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经常和其他同学一起参与活动,也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提升了学习的兴趣。一学期下来,这个班级的英语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班级,期末的笔试平均成绩高出5分以上。 3.指导家长配合。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无声地影响着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且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使他们无法对同一事物保持长久的兴趣。因此,家长适当的关注和重视能帮助他们提高成绩。但农村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尤其对英语教学,更是爱莫能助,这使学校的学困生转化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家长如何关注和督促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耐心指导。没有孩子愿意做学困生。家长若一味本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急于求成,只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发现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应首先方改自己的心态,和孩子谈谈心:来把孩子,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和孩子一起找一找问题的根源,一起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孩子进步的希望。 (2)检查孩子的作业情况,悉心指导。对小学生来说,家长能抽出一点时间来检查作业,意味着父母对自己学习的重视。不懂英语又如何检查英语作业呢?首先,可以通过家校联系册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其次,对于听录音、朗读课文等作业,必要时可以在旁陪伴,再听一听孩子的朗读情况,朗读是否流利,发音吐字是否清晰,若有意见或问题可以记录在联系册上反馈。第三,对于复习巩固类作业,如记忆单词,家長可以说汉语,孩子记忆拼读。 (3)肯定孩子取得的进步,鼓励发展。学困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来之不易。但是当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表扬,兴高采烈地回家向父母汇报时,如果换来的是漠然或是嘲讽,那会使他们幼小的心灵更受创伤,厌学情绪会变本加厉。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Harold W. Stevenson经调查研究发现,儒家学说为亚洲人的成功提供了重要因素,而孔子哲学提出,家庭在其中起到了中心角色作用,因为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更容易使孩子产生责任感。 小安是五年级时转入笔者班级的一个男孩子。刚来时,英语课上从不听讲,只躲在下面看课外书,多次提醒屡次谈话,无效。在班主任处了解到,该生酷爱文学,别的课都不感兴趣。家庭条件不错,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爸爸凶,妈妈宠,所以学校里的事一向家里反映就立刻引发一场家庭战争。可是小安报了剑桥少儿英语二级培训班,妈妈希望能在那里有所补救。一级时差点儿就不合格,眼看三月份的二级考核又没什么希望了,急坏了小安的爸爸妈妈。 笔者联系了小安的父母,建议他们听听小安的想法。第二天,他们来到学校,说了小安的想法。他说,培训班的老师讲得太快,又无趣,想找自己的英语老师辅导。于是,笔者帮他制订了学习计划,与小安的父母一起帮助他实施。家校之间常有联系,妈妈经常高兴地告诉笔者:小安现在背单词可积极了!小安现在喜欢上英语了!小安现在都不用我们督促了!课堂上,小安一改以往的态度,作业也按时完成了。 小安剑桥二级的考试成绩下来了,口语四颗星,听力三颗星,笔试四颗星,比一级时还多了四五颗。现在小安上六年级了,早已是班里的英语小师傅了。 厌学情绪是学困生形成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厌学情绪一旦产生,学习过程的恶性循环也由此开始。如何消除这种不良的情绪,帮学困生调整心态,使他们具有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章兼中,俞红珍.英语教育心理学[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2]陈琳,王嫱,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