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对策探讨 |
范文 | 刘与颢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使学生形成生态文明理念,正确认识到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进而参与地理知识学习、思考及探索,如此一定能够提高学生地理知识水平及个人素养等,促使学生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和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038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这使得运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所展开的地理教学暴露诸多问题,比如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不合理。对此,应当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将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融入地理教学中,以便将生态文明内容渗透到地理知识中,真正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地理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此角度来讲,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是非常可行的。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地理学科研究内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涉及了气候、环境、能源等方面,单纯地将这部分內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虽然能够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但却难以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不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而注重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则能够将生态文明内容融入地理知识之中,以便学生能够领会到人类生态文明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的作用,进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并且更加深层次地理解地理知识[1]。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识人类面临的严峻的自然生态形势,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基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能够从地理学角度和生态文明两方面来反映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能够让学生抓住教学重点,有针对性、有效地学习,强化自身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正确的环境观,促使他们未来良好成长与发展。 二、高中生物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1.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不足。 因为教师并没有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加之他们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在规划和设计地理教学之际并没有积极收集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筛选与教学内容相贴合的教育资源,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中。致使后续地理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有限,难以详细地、具体地讲述生态文明,映衬地理知识[2]。 2.教学方法选用不恰当。 相对来说,生态文明教育更多的是一种理念的灌输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这就意味着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呈现生态文明内容,以便他们能够在学习、思考及探索之中领会生态文明内涵,内化成为生态理念,进而辅助地理知识的学习。但诸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展开地理教学,单纯地讲授生态文明内容,导致生态文明教育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1.挖掘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实施基于生态文明的地理教学。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应以地理知识为依托,以价值观为桥梁,以影响学生行为活动为目标来展开。那么,单纯地依据教材来展开地理教学渗透的生态文明内容有限,难以良好的教育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地理知识。所以,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生态文明教育资源,进而根据地理教学内容来筛选适合的且不同呈现形式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比如视频资源、图像资源等等,将其巧妙地融入地理教学活动中,以便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借助视频或图像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丰富的生态文明内容,进而促进他们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识,深刻掌握地理环境变化的作用和意义,提高自身地理知识水平。 2.积极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实施基于生态文明的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还要注意选用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能够了解和领悟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而内化成理念,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懂得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其实,教师可以将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于地理教学中,通过呈现生态文明案例来说明生态文明的内涵,强化学生的理念,进而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出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思考及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比如在地理教学中提出“南水北调”案例,概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难度、建设意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及事实来让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并非与自身毫无关系,反而是息息相关,强化他们生态文明观念。此时将教学重点引入到水资源上,提出何为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意义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如此势必能够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水资源知识,同时强化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3]。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未能合理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导致其教育作用难以发挥。对此,应当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使他们正确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收集教育资源、合理选用教学方法,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充分渗透到地理教学中,真正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个人素养等,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迎晓.生态文明教育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9). [2]刘晓燕.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浅析——以我国旅游资源保护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 [3]贺红,兰仕萍,马波.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8).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福建 厦门36100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