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语文素养培养之背诵训练 |
范文 | 乔精一 郑茂 语文教学中少不了背诵训练这一功课,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素养。通过这一基础训练,使学生梳理、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语感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应该说,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形成是绕不开这一必备环节的。抓好朗读教学、完善识记背诵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正视和落实的工作。但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朗读形式单一,学生朗读方法呆板;学生朗读伊始热情高、声音洪亮、专注力强;学生朗读一定时段后热情骤减、音量较小,似乎有气无力,注意力不够集中。特别是学生的背诵督查工作僵化、单调,往往是很多学生围在科任老师周围逐一背诵。这样一来,此项工作既缺乏新意,又费时耗力且背诵质量大打折扣。有的教师为了强化背诵训练,不惜狠下心来,让学生不得按时早餐,甚至劳动惩罚、罚站惩戒,更有甚者采取罚款的狠招。我们暂且不论惩戒的合理合法,单就学生的识记效果就让人担忧。试想,由于受训练方式的影响,学生朗读的兴趣不高,迫于外部压力学生不得不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一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不理想;二者识记效益呈负相关。由此极有可能诱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厌学情绪。当此项工作在一个集体产生恶性循环时,科任老师的教学质量,个体的学习成绩,团体的学业水平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何况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 鉴于此,笔者以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从改变训练模式的角度,大胆尝试,及时跟进、时时反思,整理了一套中学生背诵训练章程供同行参阅。 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它提到与讲授、阅读、练习、考试一样的高度。改变“识记仅为填空”的思维模式,充分认识到背诵训练的基础性、体验性、延伸性。让背诵成为语文能力的基本功,让学生在朗读、背诵、回味的过程中享受学习带给的愉悦。当然少不了科任老师的示范作用和舆论导向、氛围营造。 二、不妨搞一点小小的刺激,当然不能理解为物质或金钱奖励。我的提法是,科任老师准备一些有关学习的小礼品,花钱不多,费事不大,适时送给朗读、背诵质量高的学生。一者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二者和睦、融洽师生关系;三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师者的人情味、亲和力,老话讲“亲其师,信其道”。花一点小钱,有益师生,何乐而不为呢!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小礼品的准备,更要看重约定和游戏规则。有时,形式优于内容,此点,科任老师一定要把握好度。“紧”学生则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松”学生则视同儿戏,稀疏平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礼品”应具有实用性,应考虑学生是否需要,而非“礼品”的贵重与否。 三、提前布置,依时跟进、限时督查。科任老师不仅对学周、学月、学期的背诵训练任务胸中有数,而且要通盘考虑,制定比较详细的任务表册,最好采用民主的方式广泛征求学生意见,使师生充分知了自己的任务,眼中有书、口中有句、心中有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主动、机动的参与和应对。接下来,科任老师根据教学进度,有条不紊的开展背诵督查工作。可分学月、期中、期末设置赛事,让学生在一种浓郁的背诵活动氛围中井然有序的从事学习活动。不要忘了及时兑现自己的小礼品,让小礼品充分发挥它的激励作用。注意,是礼品而非奖品;是尊重而非赏赐;是平等而非居高临下;是赏心愉悦而非步步紧逼。当小礼品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师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任务、学习任务的收官,而是师生关系的良性改善,还是学习活动、环节的良性循环。也许,由此撬动学生前往语文学习之旅的闸门。 四、交流朗读方法,丰富背诵方式,完善组织形式。有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后,我们就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首先应该改掉的就是过去朗读的单一、枯燥。朗读应该有多种方式,尽量避免多人一腔、异口同声的现象。我想,除了齐读,还有教读;除了用普通话通读,还能不能用家乡话、用古人的读法读,除了有声读,还能不能心读、甚至身读(配合肢体语言);除了快读,还能不能慢读;除了坐着读,还能不能站着读,走着读;除了在教室读,还能不能拓展到教师以外读……由此种种我们是可以做一番尝试的。究其原因,我们的目的,要的是活化而非僵化,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要的是情感体验而非背诵任务,要的是潜移默化而非死记硬背,要的是语文学习能力而非唯一的分数。 学生能够灵活地朗读、有情感的朗读,就为背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变过去的背诵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我的意见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组员之间互相督促、抽查,基础背诵任务在小组内完成,一定时间阶段科任教师在班集体抽查并给予准确的评价,以此互动。同时,组织学生把“背”与“写”结合。除了默写,还可以互抽互查,仿写、扩写背诵内容,把背诵活动向纵深推进,使之整个学习活动有机统一。 接下来,在关键时间节点适时组织赛事活动,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参加学习活动。活动中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来组织实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能力的训练,而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能力培养。 最后,我们的任课教师要不时归纳、总结、反省,在实践中豐富完善自己语文教学策略。 ★作者通联:四川巴中市茶坝中学;四川巴中市茶坝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