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微课在诗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范文 | 王桃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和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中学语文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创造更加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理解。本文以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微课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而高效,如何促进微课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当中的有效应用。 一、微课的含义及特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更加多样化,内容也日渐丰富。信息技术手段成为辅助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使得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得以改进和优化,使得中学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改革的步伐,微课作为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值得我们去认真研习和探究。 微课是指是微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开展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视频使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同时微课还包含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相关课件、学生测试题以及教师教学反思、学生学习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以一定的关系共同融入语文教学的课堂当中,呈现出一种和谐而有效的状态,共同营造出一种主题式的、小范围的教学氛围。由于这样小而精的教学模式,使得微课区别于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利用传统的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资源,又将这些资源进行选择和整合,将重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多媒体教学,不是为利用信息技术而教学,不是单纯的引进现代教学模式,不被技术所主导,而是由教师来主导技术,利用技术组成了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的情景化的教学方式。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拥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具备的特点。首先是操作简单,由于是利用视频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资源,可能具有竞争性,一个教学视频可以重复使用、、多人使用、甚至能在不同的课上使用,教师不需要多次备课,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源,并且操作非常简单易行。其次是视频富有感染力,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视频不同于传统的书本文字和图画,它更加生动直观,将声音和图像融合进去,更利于学生记忆和接受,因为人腦对于图像的敏感程度要远远高于我们对于文字的敏感程度。最后是学习效率高,通过微视频的播放,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从一个小的切入点来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对整篇诗歌的理解,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诗歌的情境,提升学习的效率。所以,微课以它特有的直观性和科学性,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微课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受到许多一线教师的青睐,正确地认识微课程,运用微课程,才能使得课堂教育效率真正有所提高,下面我们对如何促进微课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微课的精髓就在于它的微小,所以我们要利用微课程,分解和细化知识点,将知识点分解成小的模块,更容易去理解。由于教材收录的诗歌类型和风格都不相同,而其中的知识点纷繁复杂,我们很难一概而论又不知应从何理解。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不论是古代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我们只要把握几个点,便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对整篇诗歌的鉴赏和理解。比如诗歌的诗人性格和他的生平经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诗词的风格,就行李清照婉约而苏轼豪放,这都与诗人本身的性格和际遇有很大关系。再有就是写作背景,一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对诗歌的影响很有可能比诗人性格还重要,踌躇满志之时诗歌也会充满力量,而郁郁不得志时诗歌更多是饱含对美好前途的向往。了解这些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一篇诗歌甚为重要。微课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将这些细小的但重要的知识点集中讲解,而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整篇诗歌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了。 其次,要注意全面的从整体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或许有的人会觉得微课程的方式通过分解的细化知识点的方式将一篇完整的诗歌弄得七零八碎,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事实并非这样,局部与整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很多诗歌的精髓就在其中一两句甚至一两个字当中,加深对这是词句的理解对于我们学习整篇诗歌非常有益。我们通常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诗歌的重点也在于从阅读中去感受它的美,感受它的风格,微课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朗诵的小视频或者诗歌的情境视频等等方式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诗歌的魅力所在,并且也能更加了解作者,了解其写作风格,了解作品的内容,这样不仅对于一篇诗歌的学习有益,在之后的学习当中,学生也能养成这样的习惯,自觉主动地去分析诗歌,鉴赏诗歌。 兴趣和热情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微课的魅力就在于利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将图画、文字都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到每个学生的面前,将知识点细化分解,让学生能真正激发兴趣,愿意去学习,去了解。教师的教学引起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这应该就是微课的成功之处。微课教学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光彩、颜色、视听并举,使教学过程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开辟全方位立体的思维通道,加大信息的接受量,促进学生分析力的形成、理解力的增强、鉴赏能力的提高。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墩尚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