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诗文选编分析与教学建议 |
范文 | 程鸣 陈捷 摘要:古诗文选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历来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加大了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比重,选编了大量蕴含着思想力量、充满道德光芒、饱含人性温度、能够触及人的灵魂的优秀古诗文力作。在教学中,教师应均衡教学篇目,拓宽选文广度,领会编排意图。 关键词:高中语文 必修教材 古诗文 教学建议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北京、上海、天津、山东、辽宁、海南等6省市2019年秋季高一年级开始使用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下简称“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2020年秋季,安徽、河北、湖北等十多个省市高一年级开始使用。2022年秋季,全国所有高一年级正式使用这套教材。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分上、下两册)加大了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比重,选编了大量蕴含思想力量、充满道德光芒、饱含人性温度、能够触及人的灵魂的优秀古诗文力作。下面就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诗文内容,谈一谈粗浅的理解,以求教于方家。 一、古诗文选编分析 (一)选文的数量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读写单元”共安排了32课,古诗文安排了15课,共选编26篇(首)古诗文。其中,必修上冊“读写单元”安排了16课,选入32篇(首)文章(诗词),而古诗文安排了6课,共12篇(首)古诗文,占总篇目的37.5%。这些诗文分布在四个不同的人文主题单元。必修下册“读写单元”安排了16课,选入25篇(首)文章(诗词),而古诗文安排了9课,共14篇(首)古诗文,占总篇目的56%。这些诗文分布在五个不同的人文主题单元。另外,上、下册的《古诗词诵读》栏目各安排了四首文言诗词(曲)。 (二)选文的篇目 “读写单元”古诗文选文,绝大多数都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中出现过,但是,也新增了一些篇目。如,必修上册第6课的《芣苢》和《插秧歌》、第16课的《登泰山记》;必修下册第1课的《齐桓晋文之事》和《庖丁解牛》,第11课的《谏逐客书》和《与妻书》,第13课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14课的《促织》,第15课的《谏太宗十思疏》和《答司马谏议书》。这些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目。 (三)选文的文体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古诗文选文类别丰富,体裁多样。必修上册“读写单元”古诗文选文以文言诗词为主,如在第二、第三单元安排了10首不同时期、不同主题、不同体式的诗词,其中有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3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3首,唐诗宋词篇目选文占文言诗词篇目选文总数的60%,这与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地位是吻合的。同时,本册还在第六、第七单元安排了不同时期、不同主题、不同体式的散文《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4篇。必修下册“读写单元”古诗文选文以散文为主,安排了14篇(首)不同时期、不同主题、不同体式的文言选文,既有各种体式的散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谏逐客书》《与妻书》《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11篇,还有戏曲节选《窦娥冤》、长篇小说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言短篇小说《促织》等。 (四)选文的时代 古诗文选文时间跨度大,始于西周,迄于清末。其中,春秋战国及之前6篇(首),秦汉2篇(首),东晋1篇(首),唐代6篇(首),宋代7篇(首),元代有1篇,明清(含元末明初)3篇。 (五)选文的作者 古诗文选文作者涉及领域广,都是各个时代的佼佼者。其中有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有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曹操,有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更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位列“唐宋八大家”的韩愈、“三苏”和王安石,还有婉约词派代表、“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施耐庵,以及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先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等。 (六)选文的版本 古诗文选文特别重视从专业出版社整理出版的中国古籍中选择文本,这是非常严谨和科学的做法。上、下两册“读写单元”的26篇(首)古诗文,选自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高达14篇(首),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有9篇(首),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有2篇(首),选自民智出版社的1篇(首)。而“古诗词诵读”部分8篇(首)古诗文,选自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有4篇(首),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有3篇(首),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1篇(首)。 (七)选文的编排 必修上册“读写单元”课内文言诗词选文10篇(首),散文选文4篇;而必修下册“读写单元”课内文言诗词选文是0篇(首),散文、戏曲、小说等则有14篇。从这一比较中,可以看出上、下册的文言诗词选文和散文等体裁的选文安排不均衡。 必修上册教材,一般在高一第一学期使用。而必修下册教材,通常在高一第二学期使用。一般说来,第一学期教学时间比第二学期长一至两周,甚至三周。一线教师大多知道,文言诗词选文所用教学时间比文言散文所用教学时间相对要少些。由此看来,必修上册教学任务就比必修下册教学任务要轻松些,而必修下册教学任务就比必修上册要繁重得多,可是教学时间却又相对较少,这是矛盾的。 另外,在26篇(首)古诗文作者中,女性作者只有李清照一人,少数民族作者除了曹雪芹和蒲松龄外,没有其他作家。 二、古诗文教学建议 (一)均衡教学篇目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必修上、下册教材在文言诗词和文言散文等文体编排布局上存在不均衡现象。 另外,义务教育阶段初中三个年级语文教材都在第三、第六单元后的“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安排了4篇(首)文言诗词(曲),而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上、下册仅仅在教材的末尾“古诗词诵读”部分安排了区区4篇(首)文言詩词(曲)。与义务教育阶段相比,这个安排略少。 建议广大一线教师使用教材时,在不违背国家大政方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统筹安排全学年的教学计划,合理布局,将文言诗词和文言散文及其他文言文在上、下学期中的教学顺序进行微调,做到适当均衡。 换言之,上、下学期都安排文言诗词和文言散文及其他文言文的授课任务。另外,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当补充“古诗词诵读”篇目,也可以将其调整安排到第三、第六单元后面。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 (二)拓宽选文广度 一是充实选文题材。 总体而言,古诗文选文考虑到了时代特质、主题思想、作品价值等各方面因素,但是对传统文化多面性的体现略显不足,诸如选文绝大多数都是文学作品,其他方面的作品明显很少;诸如体现我国古代军事、农学、医学及其他科技文化的《孙子兵法》《齐民要术》《黄帝内经》等,都没有被选入。教师可以合理安排,适当选编一些反映我国古代军事、农学、医学、科技乃至体育等各方面成就的典范作品作为教材的补充。这样,有利于广大中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学习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是兼顾选文朝代。 教材中“先秦”和“唐宋”作品居多,而汉、三国两晋、元、明、清等几个朝代的选文比例偏低,似乎“除了唐宋,别无其他”。固然,唐宋文学是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但其他时代的作品对于学生了解文学的演变及其文化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且其他时代的作品也不一定比唐宋时代的作品差。教师可以在完成必修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时,站在全局的视野,扩大选文的时空范围,适当增加一些其他朝代的作品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讲义或选修课程进行教学。 三是扩大作者范围。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诗文作品选文作者几乎都是男性。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女诗人星光闪耀,如李清照、蔡文姬、班昭、苏惠、上官婉儿、鱼玄机、薛涛、卓文君、朱淑真、谢道韫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教学中,可适量增加女作家作品比例,也可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其他渠道自行搜集一些女性作家的文质兼美的优秀诗词作品与同学分享。 此外,在文学领域,少数民族作家也没有缺席。如金末元初杰出作家、历史学家、鲜卑族人元好问,元代著名文学家、戏曲音乐家、诗人、书法家、维吾尔族人贯云石,元代诗人、画家、回族(一说蒙古族)人萨都剌,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回族人丁鹤年,清朝著名文学家、蒙古族人尹湛纳希,清代著名政治人物、诗人、藏族人仓央嘉措,清代著名词人、满洲正黄旗人纳兰性德,等等,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其文学作品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作为课外读物下发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自行搜集一些少数民族作家的优秀作品互相分享,自主阅读赏析。 (三)领会编排意图 古诗文选文既有根据单元人文主题的需要穿插编排在其他选文中的,又有独立集中编排为古诗词和文言散文单元的。穿插编排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不足。 穿插编排,会造成一种误读,即古诗文选文的编排只是为单元人文主题服务,从而忽略了古诗文作品的内在特殊性。古诗文选文的编排缺乏系统性,学生对古诗文选文的认识就是零星化、碎片化、片面性的,不仅难以接受比较全面系统的文言知识,也难以真正受到古诗文作品的审美熏陶。教师既要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材的既有顺序实施课程教学,也可以在教有余力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按照中国文学史的发展顺序梳理、归纳、整合古诗文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脉络生成系统认识,建构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以及传统文化的知识结构框架,系统性地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