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客家方言 |
释义 | 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 客话、 𠊎话、 麻介话、 新民话、 土广东话。 汉语七大言之一。 主要分布在广东中部、 东部梅县、 韶关、 惠州等30个县市 (此外, 晓平、 潮州、 海丰等近50个县市也讲客家方言), 广西陆川、 博白、 防城、 贵县、 桂平等22个县市, 福建长汀、 连城、 上杭等8个县 (南靖、 平和、 绍安、 龙岩等县的部分乡镇也说客家方言), 江西南部兴国、 宁都、 瑞金等17个县和北部的铜鼓县 (广昌、永丰、 吉安等17个县的部分乡镇也讲客家方言)。此外,四川、湖南、 台湾、 海南也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方言。 主要特点是: (a)语音方面:送气音丰富,古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字,不论平仄,大都变为送气清音,如 “别、地、 旧、 昨”声母分别读作[p‘t‘k‘ts‘];古晓匣声母的合口字今多读[f]声母,如梅县 “毁[fuiɔ]”;部分古非、 敷、 奉声母字口语中读重唇音 [p p‘], 如梅县“冯”[]”; 古见晓组声母 (如 “基、 欺、 希”的声母) 在细音前不腭化, 仍保留舌根及喉音 [k k‘h]的读法;鼻音声母比较丰富,不少地区除[]声母外,还有[]声母;大部分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混入齐齿呼韵母;古鼻音韵尾[-m-n-]和塞音韵尾[-p-t-k]各地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声调大部分地区有六个, 平入各分阴阳, 上去不分。 丢失古入声韵尾的地区(如长汀)则只有五个声调。(b)词汇、语法方面: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词语,如: “索(绳子)、禾(稻子)、食(吃)、面(脸)”;有一些本方言特有的词,如 “𠊎 (我)、 秋晡日 (明天)”。人称代词领属格可以通过改变韵、 调和加 “嘅” 的方式表示, 如 “𠊎[](我)”、“𠊎嘅[](我的)”;指示代词通过声调变化区分近指和远指,如“[] (这里)”、“[] (那里)”;副词“添” (相当于普通话的“再”)可用在谓语后面或句末,如“听一摆音乐添(再听一次音乐)”;比较句的格式是“甲+比+乙+过+形容词”,如“牛比猪过大(牛比猪大)”。客家方言分为八片:粤台片、粤中片、惠州片、粤北片、汀州片(又称闽客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此外,广西、四川还有些零星分布的客家方言。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