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思维角度研读2020年中考写作命题:现状与建议
范文

    诸定国

    

    摘要:思维,是写作命题必须关注的问题。2020年中考写作命题,多指向再现性思维与形象性思维,亦有部分指向发散思维、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者。中考写作命题设计思维情境与任务、提供写作思维支架。从思维发展的角度看,中考作文命题还应提高命题内容的思维含量与思维层次,适当提供情境任务,促进写作从运用验证性思维的演绎型写作向运用批判性思维、决策性思维的解决问题的探索型写作转变。

    关键词:思维 中考写作命题 思维情境 思维支架

    发展思维是学习的本质要求。以语言作品为对象,以言语实践为活动路径,训练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思维发展与提升”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考查、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写作是语文课程,也是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判别写作的物化成果——文本的质量高下,思维是重要维度。命题讲究科学性,写作命题的质量,影响考生的表达与交流。写作命题作为一种智力材料,其内容本身就含有思维元素,其考查目的指向写作者思维。思维,是写作命题必须关注的问题。

    2020年是统编教材使用后的中考元年。笔者研读了该年128份中考卷、168道大作文题与17道小作文题,力求从思维角度研读命题的思维元素与思维指向。

    一、思维概说

    思维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杜威认为“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现代学习理论认为,智力结构一般由思维、感知(观察)、记忆、想象、言语和操作技能等构成。林崇德认为,在诸元素中,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是智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实质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它决定人与人之间思维乃至智力的个体差异。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就个体对象而言,思维发展具有年龄阶段性。皮亚杰把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思维、前运算思维、具体运算思维、形式运算思维。儿童在12岁左右,开始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即进入形式运算思维阶段。目前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思维发展分为三阶段:感知动作思维(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前运算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又包括初步抽象逻辑思维(具体运算思维)、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后两者被称为形式运算思维)。

    思维是极为复杂的智力活动,难以用一个标准对其进行分类,现将不同分类列表(见表1)。

    其中,反思性思维可视为与思维批判性(批判性思维)同义。鉴于思维本身的复杂与分类标准不统一,人们论及思维时,常同时使用非同一标准的交叉概念,拙文也难免。

    根据皮亚杰对思维发展阶段的界定,初中生处于形式运算思维阶段。林崇德的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八年级)为思维发展的第五个飞跃期,即从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发展,逐步了解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简言之,初中生,尤其是九年级学生,整体进入抽象思维阶段。这一状况是指向思维考查的中考写作命题的逻辑起点。

    二、2020年中考写作命题思维分析

    从思维角度对写作命题的材料(内容)与指向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如下特点:

    (一)指向不同类型

    1.具体形象思维与再现性思维。

    初中教材多文学类文本,写作也多侧重记叙类文体的训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记叙类写作的要求为“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要高于说明类(“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与议论类(“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文本的写作要求。记叙类文本写作是初中训练的重点,也是考查的重点。

    记叙类文本写作,有赖于具体形象思维与再现性思维。2020年中考作文题,明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故事”“童话”的,有43题,占25.69%。“自选文体”中,题目本身倾向于记叙的,有72题,占42.85%。有些命题要求再现2020年“抗疫”生活,如《抗疫有我》(湖北襄阳作文题一)、《2020年,我的抗疫生活》(四川南充作文题一)。有些命题引导考生追忆往事,再现生活与学习中的温馨与美好,《那一刻的绽放》(山西)、《那些灿烂的细节》(江苏苏州)、《珍藏的记忆》(辽宁营口作文题一)、《印记》(四川巴中)等,就聚焦以往生活中的画面。有些命题要求展现自我成长,如《是我的启明星》(辽宁沈阳作文题一)、《瞄准自己的靶心》(江苏淮安)等。有些命题指向生活中美好情境,《好的故事》(江西)、《见证美好》(深圳)、《社区的傍晚》(江苏常州)、《美的瞬间》(四川德阳)等,均属于此。记叙类写作命题,占统计总数的70%左右。这类命题,要求学生运用再现性思维再现生活,用具体形象思维表达生活。无论是从写作命题材料本身,还是写作考查的思维指向,这类作文题考查的都是再现性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的运用。

    2.发散思维。

    从命题材料来看,指向发散思维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选题写作。所统计试题中,有38份试卷采用选题写作,如北京卷、江苏南京卷、山西卷等。不同题目侧重的思维不同。如河南卷作文为选题写作,基于相同的材料,分别写记叙文、议论文。选题写作体现了对发散思维的重视。二是命题、材料以及情境本身具有多元性。《有一种甜》(上海卷)这一命题的审读、选材过程,就需要思维发散。有些材料作文(如安徽卷、浙江湖州卷),命题材料内涵多元,理解、选择以及写作的过程,都离不开发散思维。有的情境作文题,所设情境就具有发散性,或指向不同立意,或指向不同读者、不同文体(如浙江温州卷),或指向文本不同用途(如浙江绍兴卷)。

    3.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是逻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维发展与提升角度看,中考作文指向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考查是应然之义,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命题素材含对立因素,需辩证分析、批判性分析。“变化是世界上/唯一绝对的东西/没有什么能一成不变”,这一充满思辨的文字是浙江衢州大作文命题材料;浙江嘉兴卷第一道作文题围绕“熟悉和陌生的关系”写作。二是情境具有两难性。如浙江杭州、浙江衢州小作文命题所提供的情境。三是试题间形成批判性思维。浙江金华卷阅读文本为童话《送给青蛙的大海》,试卷写作题为二选一。其一:“如果青蛙醒来,发现大海的水干了,又会发生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一个故事。”其二:“就‘我們需不需要童话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浙江金华卷将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渗透在试题及其呈现方式之中。

    陈上述不同思维外,少数中考写作命题还指向决策性思维考查,如浙江的杭州、宁波等地大作文,旨在发展决策性思维水平,培养决断能力。

    (二)设计思维情境与任务

    近年中考写作命题关注情境任务型写作。这方面,浙江各卷开风气之先,前两年业已开始探索,2020年亦然。该年,浙江9份中考卷共设计17项写作命题(含小作文),设计情境、任务的为12项。有的写作命题设计巧妙,一道试题就设计了三种情境、任务,如温州卷、绍兴卷的大作文。2020年中考采用情境任务类作文题的地区有所增加,分布扩大,如北京卷(题一)、山东青岛卷(题一)、青海卷、四川南充卷(题一)、四川达州卷等,用简洁语言呈现2020年抗疫生活情境;天津卷、湖南长沙卷等呈现学生成长中遇到苦恼、困惑的情境;福建卷、江苏南京卷(题二)等创设计学习与生活中的情境;北京卷(题二)、四川遂宁卷(题二)等则呈现想象情境……采用情境任务写作地区增多,设计的情境、任务类型更为丰富与多元,充分说明这种题型得到关注。其中,四川南充卷中情境任务型写作题(题一)的出现,体现出当地命题理念的转变,也体现出情境任务型写作题设计技术的提高。2019年南充卷作文题为《伴我行》与《我的青春阅读》,为选题作文。今年南充亦为选题作文,但题一为情境任务型作文。该题描述抗疫情境后,要求“从医护人员、工人、社区工作者、家有学生的父母及学生等人中选择一个身份,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以‘2020,我的抗疫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经历、观察与感悟”。这样的设计,将明确的情境、写作者的身份、写作视角、写作任务整合为一个整体,使表达与交流成为真实生活需要。

    (三)提供写作思维支架

    2020年,许多指向思维考查的中考写作命题,提供了思维支架。浙江宁波卷、绍兴卷、温州卷等实现了表达任务与思维支架在试题中的统一。宁波卷作文题后提供三张表格作为记叙类、议论类与文学创作类文章的写作支架,每一类又用表格提供“要素”等四个方面的支架。温州卷围绕“笔记”,形成三个任务,随后提供写作思维支架。温州卷写作思维支架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笔记”的界定,帮助学生明确写作范围。二是运用表格将对象、写作目的、文本类型与参考角度呈现出来,形成结构化写作思维支架。这是写作思维支架的重点。三是写作提示进行适当补充。上述写作命题提供思维支架,是遵循写作规律、写作指导规律的体现,也是给予考生人文关怀的体现。对考生进行审题、构思、选材等方面的针对性指导,给予考生情境体验和路径指引,能消除其畏难情绪、激发表达欲望、明确写作方向,进而有效完成写作任务。客观地说,在考场写作,尤其是中考写作中,提供写作思维支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但无疑是一个好的方向。

    三、从思维角度对中考写作命题的建议

    站在初、高中临界点,从思维发展的角度研读中考作文命题,笔者认为,中考作文应加强思维考量。为此,特提出以下命题建议:

    一是提高命题内容的思维含量。所统计的128份中考卷的作文题,全命题占47%,半命题占15.5%,两者相加超过62%。或许是命题者误解“降低审题障碍”这样的要求,许多全命题、半命题思维含量低,不适用中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如《放学路上》《成长路上》《一天》等题(均为2020年的中考作文题)。许多地区采用选题作文,但从思维角度看,两道作文题在思维类型上殊无区别,意义不大。

    二是提高命题内容的思维层次。首先,是命题材料的思维层次。有些作文题以课文内容为素材,使中考选拔性考试的写作变成了课后习题写作活动的再现,与抡才选拔不匹配。如某地中考写作题为:“从下面三篇课文(《狼》《愚公移山》《卖炭翁》)中任选其一,发挥想象,改写成一篇故事。”且要求“忠于原作,适当增加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查统编教材,这三课后均安排类似的写作任务。这道中考作文题,只是将文后写作任务拼盘组合而已,无可取之处。其次,中考作文命题内容与写作指向都应适度增加抽象思维特别是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力度。所统计的中考作文题中,再现性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占比过重,而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考查偏少,这种现状既不符合学生思维水平的实际状况,也不符合统编教材的理念与实际要求。林崇德先生指出,学生在初二(八年级)即开始转向抽象思维,初三(九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得到一定发展,应当加强关注。现行统编语文教材,八、九年级增加了大量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写作任务。《马说》《敬业与乐业》《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课文,“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有据”“论证要合理”等写作专题后面,均设计思辨性表达与交流的任务,有的则近乎两难型辩论题,如有关“知足常乐”“知足未必常乐”的讨论。而《简·爱》等名著阅读、教材中文学名篇阅读,其后设计评传(“为简·爱写评传”)、学术小论文的写作,均要以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为写作基础。

    三是命题宜适当提供情境任务,从运用验证性思维的演绎型写作,向运用批判性思维、决策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探索型写作转变。思维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绝大多数中考作文题,缺乏情境、任务,对思维没有限制,也就没有解决问题的期望。中考中全命题、半命题作文,多呈现写作主题、取材范围,考生的写作多为验证命题者思想、意图,并不涉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验证性写作,无论思维如何发散,其意义与价值都值得商榷。与高考中情境任务型作文题占绝大多数不同,2020年中考作文题中,情境任务型作文题占比不足20%,与全命题、半命题写作命题相比,比例很低。这说明中考写作命题理念亟待更新。“思维是由直接经验的情境引起的。”情境和任务可以说是思维能力的两端,前者是思维产生的土壤,后者是思维完成的对象。离开了情境与任务,思维就可能沦为胡思乱想,缺乏价值。因此,笔者认为,指向思维考查的写作,应通过设计具体的情境、任务来达成。设计与初中生相关的情境、任务,并非难事。在命题材料中设置限制,或创设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情境,会提高对思维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境中,以写作训练思维,以写作考查思维,才真正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林崇德.我的心理学观: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 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卢濬,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