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动式写作教学的实践 |
范文 | 杨润芝
摘要:互动式写作教学以“互动”为核心元素,注重写作前后的师生互动,主张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思维与情感的交流及碰撞,借此突破写作的瓶颈。写作前,师师互动,研究写作目标;生生互动,收集写作材料;师生互动,打开写作思路。写作后,师生互动点评,生生互动升格。 关键词:互动式写作教学;写作目标;写作材料;写作思路;点评 互动式写作教学以“互动”为核心元素,注重写作前后的师生互动,主张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思维与情感的交流及碰撞,借此突破写作的瓶颈。本文以图1所示的写作题目及要求为例,展现互动式写作教学的实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生,都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改变自己。 你如何评价上述观点?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写作前:在互动中完成写作准备 写作前的互动主要是共同研讨写作任务及共同搜集材料,做好写作准备,以互动取代以往教师“独角戏”式的指导。 (一)师师互动,研究写作目标 教师与教师积极互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科学而合理地研制写作教学内容,写作才更具价值。 例如,对于本次写作教学,有教师提出其所带班级学生不会“讲理”,或不能紧扣观点,或论据与观点不一致;还有教师提出其所带班级学生不会运用素材等。经过教师之间的互动,我们将本次写作任务整合为一个具体的写作目标:运用素材围绕观点进行推理论证。 (二)生生互動,搜集写作材料 “肚里无货”是学生写作“老大难”的主要原因。因此,互动式写作教学主张学生在互动中,围绕写作主题共同搜集写作材料。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或自己的读书笔记等,尤其要关注教材。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无意识地理解与消化材料,联系写作活动对搜集的材料作出相关思考,为真正动笔写作做好准备。材料收集完成后,小组内交流互动,共同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筛选材料的过程中,学生的讨论有助于加深对写作活动的理解。 本次写作教学中,学生互动后筛选出如下写作素材: 【材料1】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这则材料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一文。通过互动,学生认为,本则材料从人性、官场及世俗的角度论述了改变的艰难,也反映了时代改变的必要性。素材有历史的厚重感,可以选用。 【材料2】 “五四”后,社会正在大变动,中国人这么苦,你还想当隐士,你的良心何在?于是当逸人的梦也就纷纷破碎。积极参与“五四”革命运动的周作人,后来就想开辟“自己的园地”,创造个精神避难所。然而,连他的哥哥鲁迅也指责他。鲁迅对隐士的批评有其历史具体性和针对性,而且古来隐士中确有以“隐逸”为手段抬高自己的身份,或身在山林、心在魏阙的人。 这则材料选自刘再复《逸人论》,批评了“社会正在大变动”时期部分知识分子逃避现实、不肯改变自己的心理,也反映了时代的发展与改变自己的复杂关系。互动后,学生认为,本则材料从对陶渊明当隐士的赞美,到对周作人等人做隐士的批判,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时代的发展与改变自己的辩证关系。 现实中,许多写作教学往往没有写作前的互动,更谈不上写作前指导,往往写作任务布置后,就要求学生动笔写作,不论学生会不会写。写作过程基本靠学生现有的“存货”或天赋,自由发挥。互动式写作无疑能弥补这些不足。 (三)师生互动,打开写作思路 如何打开学生的思路是写作教学的难点。互动式写作教学主张师生互相激荡思维,在碰撞中打开写作思路。 本次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提问:“为什么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自己?为什么要改变自己?如何根据时代的发展改变自己?”学生自主思考。然后,教师结合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提问,帮助学生挖掘出更多的道理。如,现实中,社会物质条件、社会思潮、社会观点及社会价值观等随时都在变化,基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该如何“改变自己”?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或人生价值追求?等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勾连素材并“事中抽理”。这主要是帮助学生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及阅读思考等,借助他人的视角,作出较为深刻的思考。如,“这是一个众声喧嚣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冷静理智;这是一个网络时代,我们应该利用它而不是沉迷;这是一个共享经济的时代,我们应该从小我走向大我;这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勇立潮头;这是一个急于诉说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倾听……” 另外,师生互动激发出的思维往往是散点式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考量,确定自己文章的立意,包括论点,梳理并整合自己的论证思路,通常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去选择思维的“点”,角度要适合自己。 写作教学中,许多学生并不能顺利地独自写作。缺少写作过程指导,他们往往只能“硬着头皮”写下去。互动式写作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突破自己的写作瓶颈。 二、写作后:在互动中促进写作提升 学生完成写作不代表写作教学活动的结束,写作后的互动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总结得失,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师生互动点评 写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文上传至平台,或者让学生互相交换写作成果,师生互动点评。点评的“点”要小,点评的对象要清晰,如点评论证思路、有关观点及语言运用等。 本次写作教学,我们借助微信公众号和QQ群等网络平台,将部分学生的文章直接拍照上传,并提供审题精准度与论证深刻度的评价标准(如图2所示),组织学生点评这些文章的审题情况。师生互相点评审题精准度与论证深刻度,并在留言区采取跟帖等方式互动讨论。 ·审题基本准确:能明确围绕“改变”展开写作,明确“改变”的对象是“自己”,依据是“时代的发展”。 ·审题较为精准及论证较为深刻:对“改变”“改变自己”及“时代的发展”有准确的核心概念分析或说理论证。 ·审题精准与论证深刻:有清晰的结构层次,能对“改变”等概念有新颖、合理、深刻的理解。 如果条件不具备,也可以组织学生直接在纸质文章后面点评。学生小组点评后,请小组代表利用展台直接投影展示。 (二)生生互动升格 点评完成后,教师尽量选择一个小切口,展示学生语段,让他们在互动之后,在能力范围内完成升格。生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热情,互动中的思维碰撞,可以激發学生的写作潜能。 例如,有学生修改前的语段为: 时代发展,世人固然彷徨,其中,不乏鲁迅《端午节》中的方玄绰之流,陷入时代发展的狂喜,理智让位于情感,思维隐匿于冲动,个性钝化,人格矮化,裹挟在时代潮流里轰鸣前行。结局如何?一个人在家里等薪水,彷徨后有呐喊,但他们喊的是人云亦云,是拾人牙慧,又怎么能“于无声处听惊雷”呢? 发生互动后,学生指出该语段缺少理性分析,没有将道理说清楚,并小组讨论修改思路。修改后的语段为: 时代发展,有人能改变自己,以顺应潮流;有人拒绝改变自己,保持所谓独立人格,过隐逸的生活。其中,鲁迅《端午节》中的方玄绰之流,表面上为新文化的改革思想而狂喜,但又委身于一个腐败无能的政府当中,读书人的人格矮化,裹挟在时代潮流里轰鸣前行。表面上随着社会改变自己,呐喊新文化,但却是人云亦云,是拾人牙慧,而骨子里依然拒绝新文化,拒绝改变。 结局如何?一个人在家里等薪水,这样的假改变、真拒绝怎么能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有自己的建树?又怎么能“于无声处听惊雷”,创造鲁迅等人那样的文化价值与思想丰碑呢?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又怎么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真正改变自己而创造自身价值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写作后的互动,能帮助学生完成修改,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互动式写作教学研究” (编号:2019JK13L312)、江苏省扬州市2020年度规划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写作教学实施策略研究”(编号:2020/P/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