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艺术
范文

    高 秀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朗读训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就是把文章清晰地念出来。具体地说,朗读就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引起共鸣,激起学生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同时,朗读既是一种重要的言语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活动。经常朗读可以加强记忆,丰富词汇。更重要的是,在朗读过程中要掌握语言规律,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朗读不仅是一种情感熏陶,更是一种审美活动。热情充沛、形象生动、有声有色的朗读起着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朗读既是教学目的,也是教学方法。它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之一,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起着其他活动不能代替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是教师讲出来的,还要学生去读,去悟。”

    那么,教师在辅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更多要授予他们去领悟朗读的技巧和艺术。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在朗读的过程中,眼、心、口、耳、唇、舌,多种感官投入,是一项具有艺术行为的活动。朗读的艺术不仅仅在学生如何学,还在于教师如何把这门艺术教给学生。

    一、声情并茂范读,激发学生的兴趣。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讲读课文前要先把课文范读一遍,而且要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才有兴趣学习文章内容,尤其一些文章有的段落需要以读代讲,这些地方读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范读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进入意境。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通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述了生者在世的情况,通过对事情的表达,渗透着自己浓厚的感情色彩,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师要通过朗读表现出诀别时的庄严、沉重、悲痛的气氛。为了达到此目的,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传授朗读方法,让学生真正会读。

    朗读作为一门艺术,教师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不同的朗读指导。在朗读指导中要讲究方法,使学生达到真正会读。在语文课本中有诗歌、散文、小说、说明文等不同的文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荷塘月色》这样语言优美、韵味十足的文章,就要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月色下荷塘的魅力。像《南州六月荔枝丹》这样的说明文,就应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文体,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应要求学生把字读准确,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其次是要学生先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背景和意图是文章的思想基础,情感根源。在教学过程中应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初步正确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最后,还要在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感情。读出文章所含有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感情。课文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子,就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记念刘和珍君》,作者记叙段祺瑞政府面对国民的抗议,竟然对游行的学生开了枪,造成了“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仔细读一渎,想一想,作者在这里是怎样来表达他的愤怒呢?这一个个字都表达了作者对死者的深深悼念之情和愤怒的心情。

    三、反复诵读,使学生体验读的快乐。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与文字接触,让书中的人物或景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学生去读,而且要学生乐于去读,使他们体验到读的快乐。如何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呢?首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的氛围。在朗读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情就会油然而生。教师还可以凭借语言文字、挂图或手势,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使他们的脑海浮现出具体、清晰、鲜明的形象,从而调动情感来读出真情实感。其次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如果能及时地作出评价,就能很好地激励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所以只要学生读得稍有进步,就应给予肯定、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产生读书的快乐。

    四、手段多样,使学生自主参与。

    教师若要有效指导朗读,必须胸中有法,手段多样。这样,才能根据教材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适时地选择方法和辅助手段,提高指导的效率。虽然朗读方法很多,但不能不加选择地滥用。但在一堂课上可以使用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艺术。常用的方法有:①齐读。齐读可以激发情绪,渲染气氛。齐读一般用于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或较短的课文和较长的课文中描写精妙、语言优美的片断,气势宏大、语言激昂的语段也可以齐读。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齐读可以把作者当时那种豪迈的英雄气概给表达出来。在词句中可以感受当年赤壁之战的情景,各位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消失的凄凉,从而体验到作者在游览赤壁的心情。②分角色读。分角色读更应注重感情和表情,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给听者以真切的感受。特别是一些对话为主的文章。让学生分角色来读,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对《雷雨》的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客观地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对理解文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此外,还可以采用范读的方法。有些课文,感情浓烈,或激昂,或深沉,或语调语气变化大,应先由教师范读。指名读。教师检查了解学生朗读的情况可以采用指名读,这样的个人展示朗读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自由朗读。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自读体悟或分析感悟后的欣赏性阅读。

    五、引导学生理解语意,做好朗读的基础训练。

    在传授学生技巧的时候要把朗读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地读。尤其是关键句段,要边读边思边议。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要让学生领悟人物的语言。如《雷雨》中的很多潜台词及舞台说明都是要学生去理解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容易地把握人物的情感发展。在朗读的时候才能发挥自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单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下,由学生去读,去悟。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读的机会,教师则是通过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领悟、积累,为日后运用语言打下扎实的基础。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而要“读书声为最”,是一门非常深刻的艺术。它不仅要句读清楚,还要正确地掌握好停顿时间的长短,特别要注意读好中间没有标点的长句子。能准确地读出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同时,在朗读时要感情鲜明,要正确地表达文章的基本情调,掌握文章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表达出爱憎分明的感情来。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朗读过程中,要运用响亮的声音把文字念出来,把它作为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是需要刻苦训练的。在训练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朗读艺术带给我们的快乐。

    (高秀 浙江省瑞安市第四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