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议题式教学设计与建议
范文

    朱明军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实施议题式教学。那怎样实施议题式教学呢?文章以《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教学为例,尝试分析议题式教学是如何设计与实施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 G633.2?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21)04-0037-04

    本课时是部编版思想政治课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的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本课时是全书的起点,通过回顾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阐释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逻辑起点。学生通过学习,需认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同时,也需认识到人类社会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一、教学内容分析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前进发展的过程,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后,人类社会终将经过社会主义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本节课将带领学生认识这段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探究是什么推动了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前进发展,是什么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从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和趋势。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政治认同:能梳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并领会人类文明一次次跨越的意义,能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能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科学精神:能辩证地看待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演变,能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科学地探讨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状况,归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进程和基本规律。

    2.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导入】

    确立总议题: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与发展趋势——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开门见山,三个“哪儿”问题既具有概括性又具有引领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划分三大议程:议程一,初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议程二,揭秘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议程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设计意图:划分议程推动课堂的展开。采用演绎—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课前对人类社会的几大社会形态生产和生产关系状况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初步分析,在课堂上借助演示文稿、剪报、展板等进行讲演活动,从而揭秘和发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和上升。在此基础上,运用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灭亡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最终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课堂展开】

    ▲议程一:初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议题:简述人类社会的几大社会形态。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如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分组:班级有50名学生,可以分成4个小组,每小组12人,其余2人负责统筹协调各组活动。

    要求:各小组查阅资料和文献后,通过绘图、展板、演示文档等方式再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并结合教材提前预习完成下面表1、表2、表3及表6知识点的梳理。为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各小组完成哪个表由抽签决定。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和讲演。

    (说明:各小组展示结束后,张贴相关剪报到展板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小组A展示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完成表1。随后,其他小组结合小组A的完成情况,对表1进行补充和完善。

    小组B展示奴隶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完成表2。随后,其他小组结合小组B的完成情况,对表2进行补充和完善。

    小组C展示封建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完成表3。随后,其他小组结合小组C的完成情况,对表3进行补充和完善。

    深度学习: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结合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参阅教材第6页“相关链接”栏目的内容。

    思考: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地主階级统治劳动群众的手段有哪些?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表4。

    设计意图:本部分教学回顾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知识点多,理论涉及面广,形式散杂,内容高度浓缩,因此,在讲述本部分内容时,要把握主线、注重内在逻辑、整合知识,向学生展示出清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脉络。图表法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知识内容,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

    ▲议程二:揭秘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问题过渡]学生针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做了精彩的讲演,然后深入思考:是什么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又发展到封建社会?

    [学生活动]以问题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以下四个问题。

    1.探究: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

    2.探究:辨析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答案要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奴隶社会的历史进步性是学习的难点。提出本问题,可以强化学生的辨析能力,帮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引申观点,实现学习的价值引领。

    3.探究:比较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完成表5。

    4.探究:“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请运用学科术语描述下图。

    答案提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拓展延伸]思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答案提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揭秘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究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问题驱动,围绕任务完成,巧妙设计三个依次递进的具体问题,分别聚焦原始社会的解体、奴隶社会的历史进步、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的比较等内容,既引导学生深化了对这三种社会形态的思考,又为第四个问题的回答做了知识储备和逻辑构建准备。

    ▲议程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过渡]新兴资产阶级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起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制度。

    议题1:简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小组D展示封建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完成表6。随后,其他小组结合小组D的完成情况,对表6进行补充和完善。

    [过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但是资本主义有一个无法克服的痼疾。

    议题2:全面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学生完成表7。

    议题3:评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

    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曾经革命性地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创造出了超出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辉煌。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中,存在着两大对立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拥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通过剥削无产阶级的劳动获取利益、集聚财富,却相对加深了无产阶级的贫困。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

    探究1: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提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探究2:为什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答案提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设计意图:“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本框的教学难点,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趋势,实属不易。要突破该难点,首先,运用归纳—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在完成议程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其次,结合社会现实评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使学生明白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的痼疾;再次,全面评析资本主义的兴衰,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灭亡的历史必然趋势,使学生明白这两点都不可避免。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明确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状况和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理解了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据此我们得出规律性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还明确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无法克服的痼疾——经济危机,并了解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资本主义社会终究要被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五、设计学习评价量表

    六、思维导图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时对议题式教学进行了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实施议题式教学,议题式教学将会全面贯彻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那么,什么是议题式教学?怎样实施议题式教学?笔者尝试画出了议题式教学的六要素及其关系图(见图3)。

    议题式教学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以议题为核心,以一定的情景为背景,以师生互动的活动为载体,以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为手段,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实施路径。

    怎样对议题进行选择和设计是教师设计议题式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所选择的议题要具有概括性、引领性、启迪性。概括性是指所选择的议题能统领本课时的学科知识。引领性是指所选择的议题能积极推动教学的展开。启迪性是指所选择的议题具有思维价值和价值导向功能。本课时就以“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与发展趋势”为总议题来引领教学。确立议题后怎样展开教学呢?本课时划分了三大议程来推动教学进程,构建“议题—议程”的教学推进模式,在每个议程下根据总议题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设置若干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思考并逐步完成相关任务。

    改进和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通过议题式教学的实施让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地生根,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作为基层教师,我们不忘初心,勇于探索,在专家的指导下努力实践议题式教学,让议题式教学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思想政治课的特色和亮点。

    本课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新内容。本教学设计紧扣新课标的要求,总体来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预设科学恰当,教学内容分析逻辑清晰,通过议题式教学的运用,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教学效果更加注重学生的收获,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较好地完成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

    1.本课时采用了由演绎到归纳再到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先了解各个具体的社会形态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议题式教学贯穿整个课堂。在总议题“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与发展趋势”的引领下,通过三大议程逐步落实完成一系列有联系、有序列的问题预设。充分考虑了议题“总—分”逻辑结构以及议题和知识要点之间的关联。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议题设定和活动展开做到了“议中学”和“用中学”,知识和素养目标得以自然完成。

    3.积极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本课时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查阅资料和文献,通过绘图、展板、演示文档等方式再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小组学习的评价有新意,设计了评价量表,从资料的丰富程度、成员的配合程度、思维的创新程度等维度进行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由于条件有限,本教学设计肯定还存在不足,期待专家同行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责任编辑? ? 袁? ?妮)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