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美国和欧盟高校学分互认的挑战、举措与启示
范文

    孔令帅+赵芸

    

    

    摘要:学分互认是美国和欧盟促进高校学生流动、实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美国和欧盟的高校在学分互认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与挑战。为了应对学制不同、课程对接困难、学分制不同等方面的挑战,美国和欧盟高校提出了多种促进学分互认的举措。这些举措包括明确学分互认程序、增强理解、促进互信、优化学分认证模式、转换学分度量方法以及建立留学信息网站等。这些举措能够为中外高校间的学分互认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美国;欧盟;高等教育;学分互认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和美国一直致力于推进双方在教育和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并建立了第一个“亚特兰蒂斯计划”(Atlantis Programme)。[1]此后,根据美国和欧盟在2000—2006年及2006—2013年间签订的后续协议,亚特兰蒂斯计划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学生的流动和设置联合学位及双学位。[2]2009年,美国和欧盟采用欧美教育论坛的形式进行了一次政策对话。在此论坛的基础上,欧盟和美国分别开展了一项关于高校学分互认的研究。

     在欧盟方面,欧盟研究团队首先通过筛选高等院校的网站,选取了19个欧洲国家。这些国家涵盖了一个广泛的地理覆盖范围(东西南北部以及中部)、大中小国家、拥有不同高等教育体制和学分使用传统的国家。为了找出在与美国高校交换学生的过程中,已经使用过学分互认的高等院校,欧盟研究团队在19个欧盟国家中进一步筛选了100所高等院校。这次筛选的另一个目的是找出高等院校的网站是否提供以及提供什么样的学分转换的信息。与此同时,欧盟研究团队进行了20项采访,采访对象来自支持美国学生流动的组织或者是那些支持学分和资格认定的团队。这些采访的目的是找出各国解决学分认定和面临的典型问题的指导方案的有关信息。[3]

     在美国方面,根据高校的地理位置、规模以及2008年至2009年进行短期国外学习的学生数的排行榜,美国研究团队选取了9所高等院校。此外,还包括自发加入“亚特兰蒂斯计划”,提供联合学位或双学位的5所高等院校(5种不同的学科),以及3所独自进行国外留学项目的非高等院校。在这17个案例中,项目研究人员对相关利益者进行了采访,同时,这些高校的网站为评估学分认定的最佳方法以及留学的透明度提供重要数据。为了了解高校网站上有关留学的信息,找出解决学分认定主要问题的方法,美国研究团队先通过邮件采访来自14所高等院校和3个私营机构的代表,然后和10个代表进行邮件、电话或者面对面的采访。根据对网站透明性信息的分析,以及作为对网站信息的补充,美国研究团队也展开了案例研究。[4]

     在这两项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和欧盟的研究团队于2011年10月联合出版了名为《关于美国和欧盟高校合作中学分体系使用的研究》(Study on the use of credit systems in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U and the US)的报告,为美国和欧盟高校间的学分互认提供了指导。

    二、美国和欧盟高校学分互认的挑战

    (一)学制不同

     在欧盟,学士学位包含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三年或者四年的学士阶段,紧接着的第二个阶段是一年或两年的硕士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至少三年的博士阶段。

     在美国,学士学位包含四年的学士阶段、一至两年的硕士阶段以及三年的博士阶段。四年的学士阶段又被分为两年较低层次的通识教育阶段和两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阶段。[5]

    ·比较教育·美国和欧盟高校学分互认的挑战、举措与启示

    (二)课程对接困难

     第一,美国和欧盟高校描述一门课程内容的基准是不同的。在欧盟,尽管可用教学大纲来说明课程内容,但更多的是以学习成果来描述课程内容,即根据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所成功地表现出来的行为来定义课程的内容。[6]而在美国,课程教学大纲包括课程∕教学投入、文本阅读以及评估程序,课程内容一般是通过课程或教学投入来描述的。

     第二,美国和欧盟国家衡量学习量的标准不同。在欧盟国家,学习量是通过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所花费的所有学习时间来衡量的,既包括上课时间也包含了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而在美国,学习量仅仅是根据学生在教室或实验室花费的时间来衡量的。

     第三,美国和欧盟国家对和学历相关联的课程的要求有所不同。在欧盟,主修课程的要求和一般学历课程的要求区别不大,而在美国,这种区别是存在的。因此,欧盟的学生在美国留学时就会选择他们有所准备的、符合主修课程要求的课程。在美国,学士学位包含通识课程和主修课程,主修课程进一步被划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士学位对通识课程的要求和主修课程的要求是有所区别的。因此,美国留学生倾向于选择通识课程和选修课,而不是与他们主修课程相关的必修课。[7]

    (三)学分制不同

     美国和欧盟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广泛使用了学分制。在美国,学分制的使用历史悠久,而在一些欧洲国家,学分制的使用只是近期才发展起来的。在美国,最为普遍使用的学分制是“学时学分”制,而欧洲学分积累和转换系统(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ECTS)是欧洲最普遍使用的学分制。ECTS刚开始仅有学分转换的功能,自1999年“博洛尼亚宣言”后,它集学分转换和积累功能于一体,打破了国与国、校与校之间的藩篱,是欧洲经过试验证明比较成功的高等教育学分系统。[8]那些并不将ECTS用于国内(如许多英国高校)的高等院校,经常将其运用在欧盟高校间的学分转换。总体而言,“学时学分”体制和ECTS有各自的特点(见表1)。

    三、美国和欧盟高校促进学分互认的举措

     为了应对学分互认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欧盟和美国高校都提出了多种促进学分互认的举措。这些措施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其独特之处。

    (一)美国和欧盟高校促进学分互认的共同举措

     1.明确学分互认的程序

     美国高等院校有明确的学分认证和转换程序。这套程序不仅仅适用于国内高等院校间的学分转换,也同样适用于转换学生在欧盟高校获得的学分。由学生提供课程描述和材料,美国国内高校的教职工根据最相近的原则指定相应的欧盟课程。低年级的通识课程的学分由国内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认证,根据最相近原则,给予学生国内高等院校的通识学分。高年级的主修课程由国内高校的各学院负责人评价,学分等价于国内高等教育课程的学分,而非欧盟课程学分。学分会列在成绩单上。这个过程被称为“连接点”,它可以将其他国家高等院校提供的课程学分转换为国内高校课程的学分。[9]

     在欧盟,各国高等教育也都有明确的程序支持学分的互认,这一程序也被应用于对美国等其他国家学分的认证。首先,学生要递交赴接收学校学习课程的申请表,得到接收学校的同意后,学生和派出学校及接收学校签署学习协议。学习结束后,学生取得接收学校的成绩单及ECTS学分。最后,相关工作人员将ECTS学分转换为派出学校所认可的学习成绩。[10]

     2.增强理解,促进互信

     因为美国学生在欧盟高等院校中享有更多选择课程的自由,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满足派出学校学位要求的通识课程和主修课程的选修课,而主修课程的必修课的学习就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国和欧盟高等院校间的互信水平。在美国和欧盟的案例中,这种信任在专业合作和教职员交换中建立起来。

     欧盟高等院校对美国学分的认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负责人对美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理解(包括学分制)以及对合作伙伴的信任度。从已有数据来看,欧盟和美国高校学分互认的困难并不比欧盟内学生遇到的困难多多少。虽然,欧盟和美国的学分制是不同的,不同层次高校使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美国学分制和欧盟学分制在使用过程中,一样具有系统化。当一个人了解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学历结构和学分制的发展,那么,在欧盟高等院校认证美国的学分的很多相关的障碍就都可以克服。由此,欧盟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在对美国学分认证之前,必须先进一步理解美国的教育体制。此外,为了提高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度,欧盟要求高等院校必须谨慎选择合作伙伴,以确保学生成绩的质量和水平的一致性,通过学生和教职工的交换以及持续的交流,逐步发展互信。[11]

     3.优化学分认证模式

     研究发现,美国高等院校使用的自由模式和保守模式这两种学分认证模式在欧盟高等院校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表2对两种学分认证模式进行了比较。这两种模式提出的是两个极端的情况,高等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折中的方法来进一步优化学分认证模式。[12]

    (二)美国和欧盟高校促进学分互认的独特举措

     1.欧盟:转换学分度量方法

     由于美国和欧盟各国学分制的差异,欧盟高等院校都在尝试将美国学分度量方法转换成欧盟学分度量方法。因为各国高等院校的学分认定和使用方式的不同,所以解决方案也各不相同。以下是欧盟高校认同的几种方案。

     (1)一些欧盟高等院校将美国的课程和相对应的国内课程相对照。学生成绩单上实际获得的是国内课程的学分。

     (2)一些欧盟高等院校将美国课程与本质上相近的国内课程相对照,给予学生和国内课程学分数相同的学分,但是成绩单上明确标明学分是在美国获得的。

     (3)一些欧盟高等院校使用了转换率。

     (4)一些欧盟高等院校并不在课程与课程对照的基础上换算学分,而是简单地称在美国修完两个完整学期的学生已经获得了60个ECTS学分。

     转换学分度量方法并没有最好的方法,以上的所有方法都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每种方法都有它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分互认的工作人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13]

     2.美国:建立留学信息网站

     美国海外留学办公室根据海外留学项目和课程建立了网页。一些美国高等院校在其网站上提供了已与国内课程实现对接的欧盟课程的信息。通过网站信息,学生可以找到满足派出学校课程要求的课程。尽管在大多数案例中,美国高等院校只提供课程统计单,但在过去五年里,已经有效地促进了欧盟和美国高等院校间课程的对接。此外,留学办公室已经建立了有关整个留学过程透明度的网站。许多美国高等院校有留学的网上申请表,这一表格详细描述了学生返回国内高等院校后学分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上传他们海外课程的材料来促进评估。[14]

    四、启示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必然,游离在教育国际化之外的国家的教育发展几乎是不可想象的。[15]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要加强高等教育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16]但就目前而言,在学分互认方面,我国高校还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国内高校学分互认方面,我国高校的学分互认大都局限于国内小地域范围内的高校联盟,如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上海市东北片普通高校合作办学等。在国外高校学分互认方面,尽管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实施得较好,如同济大学,但无论是国家还是省市层面都还没有出台具体明晰的促进我国和国外高校间学分互认的思路和方案。可以说,我国还没有完善的高校学分互认机制。本文通过对美国和欧盟高校学分互认的挑战与举措的分析,为我国实现教育的一体化乃至国际化提供了以下借鉴和启示。

     第一,突破地域限制,扩展学分互认范围。在我国,通常地理位置较近的学校会共同开设校际选修课,学生可以跨校选修课程的范围仅限于小范围内,而校际学生交流也只是在签订合作协议的高校间展开,还不能实现大范围内学生的自由流动。[17]因此,我国若想实现高等教育的一体化与国际化,就必须打破高校间的地域限制,扩展学分互认的范围。一方面,国内高校间要加强交流和合作,实现优质课程教学的共享,促进学生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从而实现教育一体化。另一方面,国内高校也要积极与国外高校取得联系,积极组织双方的教师互派与学生互换,以实现教育的国际化。

    第二,完善学分互认机制。就国家层面而言,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为高校间的学分互认提供法律依据,以确保高校学分互认的合法性。就高校层面而言,各高校应该通过研究与讨论,制定和完善学分互认程序,提高学分认证的效率以及学分认证过程的透明度。与此同时,国内高校应制定完善、明确的海外学分认证协议,以确保学生在国外高校获得的学分能够被国内高校认可。

     第三,增强理解与互信,灵活使用学分转换方法。在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的学分互认之前,国内高校学分认证的负责人要对国外高校的教育体制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国内高校在与国外高校交换学生时,要谨慎选择合作高校。中外高校在合作中,应通过师生的互换与交流,逐步发展互信,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流动。在转换学分的过程中,国内高校应该选择合适的学分转换方法。一方面,国内高校应该在借鉴国外学分转换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求合适的学分转换方法。另一方面,由于各国教育体制都是不同的,国内高校在转换不同国家的学分时,也应选择不同的学分转换方法。

     参考文献:

     [1][3][4][5][7][9][11][12][13][14] GHK.Study on the use of credit systems in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U and the US[R/OL].http://www.econbiz.de/Record/order-144-study-on-the-use-of-credit-systems-in-higher-education-cooperation-between-the-eu-and-the-us-final-report/10009640981,2014-10-08.

     [2] European Commission .Agreement betwee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renewing a programme of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EB/OL].http://www.ipex.eu/IPEXL-WEB/dossier/dossier.do?code=CNS&year=2006&number=0061&appLng=EN,2014-10-10.

     [6] Cheps et al .The Bologna Process Independent Assessment:The first decade of working on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EB/OL].http://ec.europa.eu/education/highereducation/doc/bologna_process/independent_assessment_1_detailed_rept.pdf,2014-10-12.

     [8] 杜社玲.带着你的学分去学习——欧洲学分互换系统对“学分银行”的启示[J].成才与就业,2009(19):50-51.

     [10] 王宏,魏奇,杨敏.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欧洲学分互认与累积体系对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3):38-43.

     [15] 杨启光.国际教育组织及其对国家教育发展的影响论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54-60.

     [16]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2014-10-14.

     [17] 殷双绪,姚文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学分互认的典型案例分析及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2(11):27-34.

    (责任编辑陈志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