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综合护理干预及效果探究
范文

    张美莲

    

    【摘要】目的:评价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施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出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接收并给予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108例患儿为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以上患儿纳入试验组、参照组,各有54例。试验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则施行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儿头皮穿刺情况及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出现率。结果:试验组患儿一次性头皮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及输液持续固定时间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使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可取得良好的穿刺效果,且有助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率。

    【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小儿;综合护理干预;穿刺效果;不良事件

    幼儿患者因其肢体静脉尚未发育完全,而头皮静脉更为明显,在静脉输液时往往需要选择头皮静脉进行穿刺。但在疼痛刺激之下,幼儿情绪波动很大,极易出现暴躁、抵触、哭闹等反应,使静脉穿刺及固定操作存在较大困难[1]。为此,在对患儿实施头皮静脉输液时,应注重实施有效、优质的护理措施,以减轻患儿应激反应。此文选出我院接收并给予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108例患儿为对象,探究综合护理干预使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效果,总结内容为如下:

    1.病例对象与方法

    1.1病例来源

    选出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接收并给予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108例患儿为对象,入组患儿经临床检查及确诊后,由主治医生开具对症静脉输液处方,且均选择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方式;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以上患儿纳入试验组、参照组,各有54例,患儿年龄为3个月-3.5岁,平均(1.79±0.45)岁;包括男性患儿62例,女性患儿46例。两组患儿基础资料对照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在输液前对患儿实施适当心理安抚和疏导,待其情绪趋于稳定后,适当固定患儿身体,使用合适的静脉穿刺针对其实施头皮静脉穿刺,穿刺操作完成后,进行有效固定,并合理调节静脉输液速率。

    试验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即针对头皮静脉穿刺不同时期实施综合化、优质化的护理措施,详细内容为:(1)穿刺前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开始穿刺之前,护士按照患儿的情绪反应和家长进行充分交流,使用握手、抚摸、拥抱等方式获取患儿信任,并向患儿家长讲解穿刺期间的注意事项,尽量提升患儿及其家长的配合度。做好以上准备后,护士要按照规定完成药液配置、选择固定材料、严格核对患儿姓名和药品等工作;观察患儿头皮静脉的具体状况选取适宜型号的头皮穿刺针,并检查头皮穿刺针的外包装是否完整,确定针头无弯曲现象。(2)穿刺时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护士需选择针对性的穿刺位置,通常选取静脉明显暴露、容易固定的位置,以患儿颞浅静脉、耳后静脉、额上静脉和正中静脉等为主,选定穿刺位置后,认真观察穿刺区域的实际情况,于光线良好的环境下选取容易穿刺成功的静脉通路。对周围皮肤实施常规消毒后入针,入针方式严格参照小儿静脉穿刺指南,于穿刺点后方0.3厘米处沿着静脉方向进行平行缓慢入针,出现回血少许进针后实施固定。为避免患儿在穿刺期间出现剧烈哭闹而影响穿刺操作,护士可以采用穿刺固定带来辅助完成穿刺,使用魔术贴、棉布条将患儿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固定于穿刺台的下方,等待患儿体位稳定之后再遵循穿刺操作要求实施穿刺。(3)穿刺后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穿刺成功后,需选择黏性良好的胶带合理固定输液管,可适当增加固定胶带的数量,避免输液管出现弯曲或牵拉现象。输液期间,护士指导患儿家长为其保持一个舒适体位,科学调整输液室内的湿度、温度,减轻常温下输液对幼儿的刺激性。待患儿体位稳定之后,要合理调整输液瓶的悬挂高度,增强患儿输液过程的舒适程度。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加强输液巡视工作,嘱咐家长不可随意的拉动输液管,以防患儿穿刺部位受到碰触。巡视期间要重点查看穿刺周围皮肤的情况,确定是否出现液体外渗、皮肤红肿、过敏反应等现象,注意观察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快速察觉输液阶段的不良事件,并给予有效干预。

    1.3评估指标

    记录两组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及输液持续固定时间;并对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出现情况进行记录。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对各项指标数据予以计学分析,计量数据表达为(±s),计数数据表达为 (n/%),计量数据比对经t检测,计数数据对比经x2检测,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来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儿穿刺情况

    试验组患儿中,51例一次性穿刺成功,一次性头皮穿刺成功率94.44%(51/54);穿刺操作时间(8.2±1.86)分钟;输液持續固定时间(1.93±0.37)小时。参照组患儿中,40例一次性穿刺成功,一次性头皮穿刺成功率74.07%(40/54);穿刺操作时间(16.9±2.17)分钟;输液持续固定时间(3.21±0.24)小时。试验组一次性头皮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及输液持续固定时间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2.2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出现情况

    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详细情况数据见于表1:

    3.讨论

    头皮静脉输液能促进幼儿疾病治疗,提高临床疗效,但由于幼儿皮肤组织较为松弛,加上情绪起伏大、爱哭闹、好动等特性,使护理人员的头皮穿刺操作存在一定难度。并且,患儿输液期间容易出现不良风险事件,因此,针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实施规范性、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尽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率。此次研究中,我院重点强调输液护理人员必须遵循小儿静脉穿刺指南完成操作,穿刺前护理人员和患儿及家长进行积极交流,联合家长做好患儿情绪安抚工作,使其情绪得以稳定,并增强对护士的信任感,进而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输液期间注重强化风险管理,增加输液室的巡视次数,尽量避免患儿输液中出现护理不良事件[2]。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儿一次性头皮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及输液持续固定时间优于参照组;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率低于参照组(均P<0.05)。综合上述,综合护理干预实践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能显著提升头皮穿刺效果,并有助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几率。

    参考文献:

    [1]陈永利.探究提升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策略[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240-241.

    [2]杨景会.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01):181-18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