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理念的发展研究
范文

    王建彬+程罗德+杨文莲+周磊

    摘要:在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以大连海洋大学近些年在转型方面的成果为例,结合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在专业融合、应用型实践、校企合作、培养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效果,探讨计算机基础类教育在高校转型期的发展目的和作用。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学生自身竞争力、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及师资、专业培养目标和结构设置等,探索转型期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建设的方法和内容。

    关键词:高校转型;计算机基础课程;高等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182-02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其基本思想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建立高等學校分类体系”。其基本方式是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1]最终目标是为策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企业和用人单位提供具有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等。

    当前国内不少研究机构和学者针对高等院校的转型方式、评价标准、转型可能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2-4]。

    高校转型成功的关键离不开社会、地方高校、学生的参与,顺利进行转型工作的条件主要包括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学校特色及优势专业学科、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性等几个方面。

    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必修的课程,偏于应用的计算机与其他专业学科容易进行融合,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引入计算机理论,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结构,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在就业、创业的能力。

    根据上述内容,本文以我校近些年在转型方面的成果为例,结合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在专业融合、应用型实践、校企合作、培养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效果,探讨计算机基础类教育在高校转型期的发展目的和作用。

    1 学生自身竞争力

    提高学生自身的竞争力,是高等院校改革转型的核心。学生掌握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与其他专业进行融合,提高个人的复合型综合素质。而高等院校也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程、专业设置等方面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办学的灵活性,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1)课程专业设置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是分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只是作为一门公共基础类课程进行教学,学生普遍重视专业类课程的学习,弱化基础类课程建设。转型期计算机基础课程应努力与各专业学科进行融合,修改及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以面向“专业领域知识”应用为教学目标,同时强化计算机基本技能。在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上,根据学校不同的专业的特征,探索最佳融合效果。

    2)建立学科专业应用为目标的计算机基础实践培养模式

    在转型期中要加强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更好地将计算机基本教学技能应用于学生各个专业中。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缺乏工程实践应用型的题目,经常以经典题目进行讲解,导致与学生未来从事的专业领域严重背离,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本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引入更多的实践性教学。在实践课程内容方面,我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中针对不同的专业增加相关应用内容。例如,对电子信息类学生补充了硬件理论;在船舶设计类学生增加了样条函数设计等;进一步加强了程序设计类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验讲义和内容方面紧紧把握专业学生的应用需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

    我校根据自身发展特色,企业与学校联合制定培养方案,邀请企业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士参与教学,以快速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选拔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以满足企业的高质量人才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平台, 将企业先进的应用经验引入到学校实践教学中,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在平台中仿真实践,使学生在毕业前即可获得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

    4) 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计算机类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能力很强的课程,与土木、机械、电子等工科类学科均有交叉性,甚至在文科、管理类的相关学科也逐渐获得广泛的交叉应用。将计算机与其他相关专业进行交叉教学,侧重强调复合、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重视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补充当前计算机的前沿理论,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教育内容和手段上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意识。

    2 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及师资

    作为转型期的高等院校,应进一步加大学校优势专业的发展,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

    1)计算机类学科与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

    我校传统优势学科是水产、食品加工、海洋等,经过多年的建设,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而其他学科受成立时间和师资构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较慢。近些年,计算机类学科通过与海洋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基本形成了计算机和水产应用软件产品链,通过与知名企业合作、产品成果展示、学术经验交流等,依托优势学科的影响力,使计算机学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应用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5-6]

    作为转型期的高等院校,计算机类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个人能力较突出,但是普遍存在缺乏实际应用技术特长的缺陷。为了能够使教师能够尽快适应学校转型的要求,应加快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企业在生产设备的先进性、产品创新能力、领导的管理机制、资源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在科研理论能力不足,受国家政策、行业景气度等影响较大。高校教师通过在企业实践,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生产平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将重点、急需解决的应用问题引入到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校园实验、实训、实习中,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

    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师,应该具备面向国际化教学的能力,培养的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转型期的高等院校,应鼓励教师走出去访问,并与国际知名院校加强了国际交流合作,开阔视野提高教师的能力。

    3 专业培养目标和结构设置

    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和结构设置必须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中心,围绕能为行业或地方提供高素质人才,侧重培养多样复合人才,满足新兴产业的需要。

    1)专业培养目标

    大多数高等院校以培养研究类型的人才居多,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极其缺乏应用经验和技能。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行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而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大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7]。

    转型期高校学生的培养考虑到在实验配置、硬件设备条件等相对简单成熟,可优先与计算机进行结合,考查其应用效果,进而逐渐扩展到多个学科。此外,在结构设置中必须将理论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形成侧重于应用型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体系结构。

    2)学科专业结构设置

    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配置以为企業和社会服务为根本目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对现有传统专业而言,应坚持优化,突出学科之间的交叉,最终达到提升专业的竞争力的要求。对于新建专业,避免盲目增加,应以重点企业、新兴产业和服务行业迫切需求为切入点,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才能实现满足应用的最大化。我校在学科设置中充分调研了国内,特别是地方城市大连市的行业情况。大连是计算机软件十分发达的城市,千人以上规模企业10余家,从业人员已超过了10万人,并且每年新增的高层次人才平均1万人以上,软件的发展也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快速增长。大连还将云计算、3G通信技术和信息服务等列入了未来发展的重点。

    地方城市的发展必将需要大批量高素质的人才,我校新增了动画、视觉艺术、对日软件开发等多个专业。并将计算机应用与我校多个专业相互结合,设计出了一系列服务于不同学科专业的产品,并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为企业和用人单位输出了大量的人才。

    4 结束语

    随着高等院校对转型的日益重视,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也面临着改革和应用创新。由于计算机在各个学科领域均获得广泛的应用,计算机作为一种实用工具,其本身与其他相关学科非常容易进行融合。通过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到专业课程,与多个专业学科进行交叉,设置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利用校企合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并将该思维融入到后续课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高校转型服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J].职业技术教育,2014(18).

    [2] 张娟娟.基于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型人才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6(3).

    [3] 魏莉,赵纯坚.基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校企合作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5(23).

    [4] 周德红,李文,王浩然.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价值工程,2016,35(16).

    [5] 朱士中.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10(9).

    [6] 周琳.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及途径[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29(5).

    [7] 马庆栋.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内涵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J].职教论坛,2015(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0: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