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及其培育
范文

    陈建国

    【摘 要】师范性是当代教师教育期待回归的初心,是关联所有教师教育现象的一把连心锁。在众多学者眼中,师范性是教师教育的专业性,是教师教育的特殊性,是教学学术的专业化品质所在。我们认为,师范性是教师教育者与师范生共有的人格气质、专业素质,是教师教育机构的独有育师属性,是教师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与定向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教师教育师范性的可能路径是:树立“育师为本”意识,用“育师目标”统揽大局,高度重视特色育师活动的设计。

    【关键词】师范性 教师教育 培育 路径

    近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师范院校评估要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确保师范院校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业,严控师范院校更名为非师范院校。”即师范院校的特色是师范性,其主业是造就未来教师的师范教育,能否凸显其师范教育特质与职能,事关我国师范教育事业的大计。笔者认为,探明师范性的本意与内涵是引导师范院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不同学者眼中的师范性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我国当代教师教育系统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而这一教师教育体系的内核正是师范院校,保持师范院校的原初本色与师道归属,是确保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乱而有序”“统而存异”的立根之基。在教师教育综合化、专业化、大学化的背景下,师范教育正面临“去师范化”的危机,师范性问题日益凸显,利用师范性品格来统合一切教师教育力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而言,学者对师范性的理解主要有三种声音。

    1.师范性是教师教育的专业性

    师范性的物质载体是师范学校、师范教育、师范生,其共同特点是“为教师行业培养未来教师”,而这一目标能否达成取决于其专业化、专门性水平,尤其是教师教育工作的专门化水平。有学者指出,师范性是“师范院校中教师的教育专业性”,[1]其主要关注点是:第一,师范院校如何参与教师专业成长;第二,师范院校能否教会预备教师“怎样教”。有学者还指出,师范性是指“教师的教育专业性,它主要解决的是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其基本点包括:以师资为培养目标,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为不可缺少的特色课程”[2]等。故,教师教育的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能构筑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教育,为合格教师的形成与发展服务;其二,这种教育服务能在师范生身上转变成为实实在在的专业素养。可见,师范性是隐藏在一切教师教育服务背后的共同底牌与专业属性。

    2.师范性是教师教育的特殊性

    国内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早就指出:“所谓师范性大多是指培养教师的一些特殊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见习、实习等;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技巧,如普通话、板书等;组织管理能力和特长培养等。”[3]该属性与学术性相对,其实质是教师教育系统所特有的课程体系与技能教学。师范性是将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区分开来的外部特征,是师范教育特殊性、专门性、独有性的物质外现。在这一意义上,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关注的是它能否为师范生专业发展提供特有的教师教育准备;而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关注的是这种教育的深度与水平,关注的是它有无研究性成果、科学研究活动、研究性学习方式等的支撑。

    3.师范性是教学学术的专业化品质

    国外著名学者波伊尔指出:学术水平包括四个层次,分别是发现的学术水平、综合的学术水平、运用的学术水平与教学的学术水平。[4]他将教学活动纳入学术性活动的范畴,具有一定远见与深度。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工作的主体,教师教育的生命线是其能否为师范生教育教学活动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与服务。在此,提升并凸显教学活动的学术性水平正是彰显教师教育师范性的重要途径。师范性的关键内容是其在培养教师方面体现出来的路径、目标、课程、教学的独特性,及其在培养新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课堂变革能力等表现出来的独创性。

    上述三类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典型性。总体来看,师范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服务方式的专门性、教育内容的独特性与教学学术的水平高低。笔者认为,这三种理解对于科学思考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探究师范教育专业化、优质化改革的路径等问题具有直接借鉴价值。

    师范性的本真内涵探析

    所谓师范性,是一切教师教育现象,包括教师教育的机构、制度、课程、活动等中蕴含的共同特征与本质属性,是主宰师范教育的灵魂与内核,不断凸显教师教育的师范性是维系、增强、提升师范教育生命力的根本理念。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明确指出:教师教育综合化改革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水平”。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当代师范性的时代体现。结合这一理解,笔者认为师范性具有三重具体内涵。

    1.师范性是教师教育者与师范生的共有人格气质、专业素质

    在古代,“师范”是指“可以师法的模范”,可以成为新生一代人格临摹、学识临摹、技能临摹的楷模与范本。而现代所谓“师范”,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正是优秀教师的根本人格与素质要求,具体包括高尚卓越的师德品质、博专兼顾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结构等,其中高尚的師德与丰盈的知识是教师从教的基本要求。“学高”“身正”是教师可以“行为世范”“堪为人师”的根本资质。师范性的首要内涵是教育从业者从教所必需的专业资质与专业素养。

    2.师范性是教师教育机构的独有育人属性

    所谓大学,包括综合大学、专门学院等,都具有育人性,但其育人目标与意图千差万别,育人目标与意图的起点差异导致师范大学与非师范大学在发展中分道扬镳。师范大学的核心育人目标是培育合乎时代发展要求与教育工作期待的合格教师、优秀教师;而非师范大学的核心育人目标是培育工业、农业、文艺等行业所需要的具体规格的专门工作者。师范性的独特内涵必须从师范大学肩负的独特使命与育人意图中去寻找。师范大学是培育教师的,对教育工作具有深刻理解,深谙学生成长规律,具备先进教育理念,不仅知道“为什么教”“教什么”,而且清楚“怎样去教”“怎样教好”。在这一育人意图指引下,师范大学必须科学定位教师培养目标,设计相应课程体系,开展专项技能教学,实施配套质量监控举措等,以形成“从教师培养目标出发,借助教师教育体现,达成优秀教师培育”的闭路循环。可见,育人意图是决定一切师范教育工作的原点,师范性内涵与教师培育意图息息相关,抓住了教师教育机构的育人意图,就抓住了师范性的核心内涵。回归教师培育的初心、本心与原意,是教师教育系统彰显师范性,做大做强教师教育工作,为新教师成长提供精准教育服务的时代要求。

    3.师范性是教师教育事业的针对性

    “成长教师、成为教师、成就教师”,是师范教育肩负的独特职能,师范性就体现在这一教师培育的全过程、诸环节与各细节之中。教师教育活动是师范教育存在的主体与重心,主要体现其专门性、专业性、独特性,即师范性的核心环节。能否确保所有教师教育活动围绕“教师培育”这一中心任务展开,是师范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其实,所有教师教育活动都包括两大组成:其一是通识教育活动,其二是专业教育活动。二者间分工略有不同,通识教育强调的是一般人文科技素养教育,关注未来教师作为“全人”的成长,重在培养教师综合素养;专业教育强调的是教师行业特殊职能教育,关注未来教师的行业适应力与胜任力。在师范教育中,通识教育间接服务于教师未来成长,专业教育直接服务于教师当下成长,重在培养教师工作能力;前者具有共通性,后者具有专门性,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师范性的彰显。在具体实践中,后一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尤为重要,它是师范性的重要体现,该活动能否对“教师培育”这一中心目标进行展开事关“师范教育”的实现。针对教师培养的专业教育活动具有两个明显特征:其一是重视教师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即严格按照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与时代要求培养教师,严格按照教师行业的独特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活动、开展评价等;其二是重视教育工作的实践性与艺术性,即围绕教师教育艺术与教学技艺的提高开展专业的教师教育活动,始终将未来教师的工作能力置于显眼位置。

    教师教育师范性的培育路径

    结合上述思考,师范性的根本内涵是:“师范人”的专业性、“师范教育”的育师性与“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围绕这三个维度,教师教育机构,包括专门师范院校和参与教师教育的师范学院,都应该坚守师范性的本性,铭记“师范精神”,胸怀一颗“师范心”,满腔热情地投身师范教育事业,真正让师范教育回归初心,回归本心。结合个人管理工作体验与实践,笔者认为,在举国上下落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之际,教师教育机构应该从三方面努力,着力彰显师范教育的师范性,真切服务于卓越教师的成长。

    1.树立育师为本意识

    师范教育与师范院校均归属于“师范”,坚守师范属性、服务教师发展、支撑基础教育发展是师范教育的本心与初心,因此,时刻铭记“育师”重任,坚守“育师”主业,培养出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真正需要的好教师,是师范教育不辱使命、不忘初心的选择。教师教育机构的领导者、决策者要坚守“育师为本”的信念,让师范院校成为培育卓越教师的摇篮,成为一代教学名师的温床。

    2.用育师目标统揽大局

    师范性的核心是能否用“育师”初心统揽全局,系统、科学、理性地设计整个教师教育体系。对师范院校而言,“育师”是其本有职能,是其举办教育事业的核心价值,坚持用育人目标来构筑教师教育的大厦是师范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价值起点。师范性的基本内涵是育师性,这是区别师范院校、师范专业与非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间的根本差异。为此,应将育师目标贯穿教师教育的全过程,渗透教师教育机体的每一处,溶解于教师教育制度的所有环节中,是将育师目标落到实处的现实要求。例如,在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关注优秀教师的素质结构要求,在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上关注其对育师目标的支撑度,在教育实习实践中关注其与育师目标间的吻合度,在教师教育质量评价中强调毕业生的从教素养评价等,这都是在所有教师教育环节、细节上关注育师目标落实的要求。

    3.重视特色育师活动的设计

    每一个专业都有其独特的育人活动方式,这些独特而又有针对性的育人方式能够体现本专业特有的专业性,达成本专业独特的专业教育目标。在教师教育实践中,不仅要重视育师目標对所有教师教育要素的统合性,更要关注对独特育师工作方式的探索。笔者认为,这些方式正是:“三笔字”训练、临床教育实习、创意教学方案设计、课例研磨、教育工作体验等。若能对这些特色育师活动、育师方式进行科学统筹、深入演练、优化流程,一种有特效的育师方式就会出现,教师教育的师范性也会随之彰显。

    参考文献:

    [1]张立萍:《二战后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陈淑奇:《关于体育教师素质建设的思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

    [3]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教师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第11-17页。

    [4]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城固师范学校 陕西汉中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