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音画体验”为“创造教育”注入新能量 |
范文 | 袁一苏 摘 要:音乐和绘画本质上来说是相通的,用音乐的听觉意象辅以绘画,并用绘画的方式辅助学习音乐,使“音画体验”为“创造教育”注入新能量。 关键词:音画体验; 以画促听; 以乐绘境; 音画互感 中图分类号:G623.58?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0-068-001 陶行知指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我们创造之工作。” 实施创造教育的目的应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入手。 在任教四年级音乐课《我们的田野》时,我课件出示的五段歌词字太小太密,加上歌谱的节奏密集,有很多“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根本看不出歌谱和歌词,即使老师多遍带唱,学生也记不住。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看到一名学生在听歌曲范唱时为了方便记忆歌词,拿出笔和纸用简单图画的方式描绘出歌词表达的内容,我灵光一闪,这不愧为一个好方法。于是,我用“音画体验(音乐与绘画相结合的方式感知、体验音乐)”的方式对学生展开了一段时间的研究,通过实践和观察,我发现“音画体验”的确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为疫情期间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以画促听,音乐的耳朵“拉回了” 音乐虽然是听觉艺术,但是它和绘画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音乐会在人的听觉印象中形成音调律动美,而绘画能在人的视觉印象中形成视觉具象美,两者都有感知美的共同属性。带着绘画的目的听歌曲,用边听音乐边绘画的方式学习音乐,学生的专注力明显提高了。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学生戒去了浮躁,课堂氛围非常好。歌词中包含的内容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具体的形象,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也会更集中,不再是先前的“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地状态。因为注意力集中了,旋律自然而然也会头脑中回旋,欣赏几遍下来,我听到有些学生在一边听一边画的过程中轻轻地跟着哼唱;再也没有以前课上出现的开小差、犯困、窃窃私语等现象。 听音乐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以往我总是要求学生听音乐的时候要静下来,带上“耳朵”用心聆听,但是因为没有借助媒介,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心平气和地将注意力放在音乐上。有了绘画的要求,学生会带着目的去仔细聆听音乐,手中的纸和笔令他们安静下来,把注意力放在歌曲上,仔细去体会歌词所表達的画面,并将它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以画促听,音乐的耳朵被“拉回来”了。 二、以乐绘境,脑中的画面“显现了”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手脑并用是创造教育的开始。音乐和绘画一样,在感知的过程中用心聆听,脑海中会浮现出画面感,用手中的笔将音乐中欣赏到的“画面”表现出来,使其更为鲜活、深刻。《我们的田野》五段歌词我也很难完全背唱出来,单纯地记忆歌词确实冗繁且枯燥。但是,看到学生笔下一幅幅生动真实的画面,歌词仿佛也清晰地跃然纸上。学生在听歌曲的过程中努力将歌词内容在头脑中幻化出来,在用笔画下的同时又加深了头脑中的记忆,所以,他们倒是先于我背唱出歌词。也就是说,图画对于学生来说更简单直观、便于记忆。音乐新课标要求:三至六年级学生每学期应能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4~6首……《我们的田野》作为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自然要求学生能背唱。通过绘画的手段记忆歌词,学生也发现了一个特点:歌词的段落与段落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如:从“美丽的田野”到“无边的稻田”;从“平静的湖中”到“成群的野鸭”;由“风吹着森林”到“掀起一阵阵波浪”……歌词如诗如画又充满田园气息,让这些很少体验过乡村田野生活的孩子从歌曲描绘的画面中走进了一回“田野”。有人说:“音乐是流动的画面,而美术是凝固的音乐。”音乐带给我们画面,我用绘画的手段将其记录下来,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了“我们的田野”的美丽和富饶。 三、音画互感,学生的创造力“迸发了” 创造教育的本质是发掘学生身上多方面的天赋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用音乐与绘画结合的方式学习音乐,不光能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知,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也能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我提倡的“音画互感”就是将音乐欣赏、学习与绘画相辅相成的结合在一起教学,使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联想借助于妙笔生花的方式展现出来,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时代在进步,歌曲内容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一些改编。学完歌曲,我让大家欣赏歌曲视频,结果学生在视频中意外的发现歌曲教材中的第三段唱的是:“风吹着森林,雷一样的轰响,护林的工人守卫一棵棵大树,风吹着林海,掀起一阵阵波浪。”而视频中出现的第三段歌词内容却是:“风吹着森林,雷一样的轰响,伐木的工人请出一棵棵大树,去建造楼房,去建造矿山和工厂。”这一段歌词的不同在学生中引起小小的反响:“老师,不对啊!我们画的明明是护林工人守卫大树,怎么视频里变成了砍树了呢?”这就对了,有了自己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才会有深刻的体验,才能引起思维的碰撞。我给大家解释道:“因为歌曲创作的年份是1953年,当时正值建设新中国的年代,所以歌曲中‘伐木工人请出大树去建造楼房和工厂也不足为奇啦!那我现代要求的是‘发展生态文明,我们该为环保做什么?”“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道,“所以歌曲的‘伐木工人才会变成现在的‘守卫大树的护林工人……”所以说,经典老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跟着时代进步的,音乐与画面调动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知,有了自己的积极思考,认真创作的才会有观点的产生。 通过“音画互感”的方式,我还让学生尝试着创作歌词,用原有的曲调谱上新的歌词新编了一首《我们的校园》。通过播放歌曲伴奏,给学生时间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并简单描绘记录下来,再跟着音乐唱一唱自己新作的词。有了创作的体验,大家都为自己的才华感到惊讶和骄傲。 音乐的美来自听觉,绘画的美来自视觉。让学生从音乐、绘画两个方面同时去感知美,欣赏美,最重要的是创造美。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新时代富于创造力的人才,实现创新教育。作为一名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们要懂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去探索、去创造的能力,在一次次体验成功的喜悦中迸发无限的创造潜能。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