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国内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述评
范文

    【摘要】教师话语是教师组织课堂、讲解知识的重要媒介,因此教师话语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以及教师都在教师话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随着《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着改革,因此最近几年高校英语教育取得了大量的改革成果。教师话语作为课堂的重要元素也呈现出巨大的变化,国内外研究者近年来对于教师话语的研究进入更加广阔和深入的阶段。而笔者在准备相关课题进行文献梳理时发现,教师话语研究的文献述评停留在2010年左右,因此本文会在之前学者梳理的基础上,通过cnki网对国内学者在教师话语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最新的研究述评,促进教师话语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为国内外语言教学者和研究者提供參考。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师话语

    【作者简介】杨艳丽(1981-),女,山东德州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二语习得和应用语言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项目受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院内基金资助,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2020年科研项目重点项目“基于i+1理论”基础英语,合作学习课堂的SETT框架下教师话语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KY2020004)。

    一、教师话语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最早对教师话语进行关注和研究是在国外。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话语研究在国外开始了,美国的哈里斯(Harris Z S)和米切尔(Mitchell)两人于1952年在《语言》(Language)杂志上发表论文,哈里斯提出了“语言不是在零散的词或句子中发生的, 而是在连贯的话语中的”的观点,从此打开了话语分析的大门,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话语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Bellacketa.l将话语分析推向了另外一个领域,即对课堂话语的关注和研究,他指出,课堂话语可以分为“建构-引发-应答-回应”四个步骤,这个观点给了广大教师和研究者新的启发和灵感。

    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关注教师话语在课堂的重要性,于是先后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专家,对教师话语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1975年Sinclair 和 Coulthard再一次提出了“IRF”三话步模式,可以说这个观点影响了全世界的教师话语研究,对今天的课堂话语描述依然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指导意义。之后在跨学科和学科细化发展的背景下,话语分析研究呈现出学科交叉的特征,涌现出大量多学科视角的教师话语研究,比如语言心理学、语言文化学、语用学等,跨领域专家也开始从自己的视角对教师话语进行研究。这期间还出现了大量专业杂志、教材以及专著,如《话语过程》(Discourse Process)(Van Dyck&Roy O.Freedle)成为各大高校的教材;1975年 Sinclair and Coulthard 在其著作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The English Used by Teachers and Pupils中提出了“教育话语分析层面应考虑语言层面的句子分析和社会层面的程序和过程”,为后来的教师话语反思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者对于教师话语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如Chaudron(1988)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教师话语从语速、话语停顿、发音调整、词汇调整、语法调整、话语调整等方面研究了教师话语的特点。同时期,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设理论(i+1)也为教师话语研究注入了新鲜的力量。Ellis(1994)归纳了教师话语的研究成果,为教师话语研究提供了大量梳理的材料,勾勒了教师话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2006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学者Steve Walsh 出版专著《课堂话语研究》(Inesligaing Olusroom Discourse),在专著中,他做到了教师话语研究的两个突破:课堂互动能力(CLC)的概念和教师话语自评框架。这个概念和框架的提出解决了课堂互动中教师话语的研究难题,在随后不到六年的时间里,他和他的团队又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开展了一系列实证研究,《课堂语言探究——行动中的语言》(Expelring Classroom Dianguae Action)(2011)成功地将话语分析法与教学反思实践结合起来。

    二、教师话语国内研究现状

    1.国内教师话语研究述评(1997年-2010年)。国内教师话语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交际教学法从西方传入我国,才开始有学者对教师话语研究进行关注,如刘云杉(1997)在《教师话语权力探析》中通过对我国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人物形象所承载的意识形态的分析,指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规范性话语内容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和大众性,而超越性和理想性、时代性和包容性颇显淡薄 ;赵晓红(1998)在《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中提出教师话语量和反馈方式对大学英语阅读课堂的影响;随后梅艳、罗颖、王银泉等分别从教师话语量与质、教师提问技巧等角度对教师话语作了研究。

    进入21世纪,我国学者对于教师话语的研究日渐丰富,研究的视角渐渐扩大,包括教师话语量、教师话语与学生动机研究、克拉申输入理论对课堂的反思等;研究范围涵盖了小学语文、中学语文以及大学英语等不同的学科模式。如杨慧琴(2001)在《论TT对ELT的影响——(新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索》中从教材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个案中探讨了教师话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张敏(2002)在《在从自然言语与教师话语的风格差异谈教师话语的效能 》中研究了教师话语的风格和特征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李家霞(2003)在《外语教师话语的修辞特点与使用原则》中,分析了外语教师话语在言语环境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下所呈现的修辞特点,并探讨了其使用原则 ,旨在提高外语教师话语的效能。 2005年起我国学者对教师话语的研究更加深入,开始探讨教师话语的功能。如:王雪玉(2005)探讨了二语课堂中教师话语中模糊语的使用与功能;朱小姗(2005)探讨了中外教师话语差异;郎咸慧(2005)研究了教师支持性反馈语等。

    2010年,教师话语研究吸引了更多学者的研究和关注,同时对于教师话语的实证研究也开始增加。 如:刘学惠(2006)研究了师范生课堂话语建库、分析和应用;裴学梅(2006)对高中课堂互动进行了抽样研究;赵丹丹(2008)探讨了“输入假设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教师话语应是可理解性的。

    2. 国内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述评(2010年~2020年)。笔者通过CNKI查阅发现,2010年起国内对于教师话语的研究掀起了另一个高潮,发表文章的数量增加到250篇,2011年~2016年文献数量连续六年在310篇左右,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关注和参与教师话语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由此可知中国学者对于教师话语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3. 有的研究者从教师话语量与课堂活动的关系进行研究。如马美兰(2010)在《大学英语课堂师生话语量与课堂互动的调查与分析》中提到,使用一堂课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教师话语大部分执行的是诸如指示、解释、下定义、提问、更正、催促、命令和要求等言语行为,同时,其次序又与日常对话不太一样,还包括课堂训练、听写、小组讨论等。可以说, 教师控制课堂话语的主题、决定学生的回答是否相关或是否正确,甚至学生何时和表达多少等,这也是为什么学生讲话时间较少(29.8%)的原因”。张晓蕾、李柳英等从二语习得的角度研究了输入理论对教师话语的启示,其中张晓蕾提到“教师语言输入应该是可理解的、应该是非常有帮助的、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否定输入是必要的”。

    王小净、朱雪艳(2011)在《从礼貌原则看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以课堂展示(Presentation)教学活动为例》一文中分析了教师的上课问候、课堂指令、教师提问和反馈等方面的课堂用语中所體现的礼貌原则,发现“教师的上课问候、课堂指令、教师提问和反馈等方面的课堂用语中所体现的礼貌原则,指出英语教师遵循了礼貌原则并将其运用于教师课堂用语中,更能使课堂气氛欢快,消除学生胆怯心理,使学生发挥到最佳状态,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徐玉红、张华(2013)依托研究项目JJWYZD2012028,发表论文《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话语探析》,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对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的现状及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至此,国内对于教师话语的研究出现了多视角、多学科、多模式的丰富研究。如从生态学角度对于教师话语的研究,范春香在《教师教学的生态话语分析》一文中提出“就教师教学生态话语的构件而言,身体是话语的物质前提,情感是话语的基本操作领域,文化是话语蕴含的意识内容。教师教学生态话语的表达方式包括开放式提问、随机性对话、模糊性表达、幽默式语言等形式”。另外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创新的课堂模式背景下,教师话语研究也更丰富和多样化。翻转课堂下的教师话语研究方面,唐小毅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英语教师话语研究》中指出“研究发现:(1)翻转课堂的教师话语量少于传统课堂;(2)翻转课堂的教师提问参考性问题多于传统课堂;(3)翻转课堂的教师反馈与传统课堂差异不大”等研究结论,促进教师话语研究在新时代的发展。随着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发展和应用,不少学者也着手于多模态视角下微课中教师话语的特征和作用,例如李明、王燕在《多模态微课课堂话语的语用分析》分析了微课中课堂话语的特征,并指出“教师适当地出现在微课视频中,运用非语言和伴语言形式,通过生动的语气、表情、音调来强化和凸显其他模态,有利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微课显得更具人情味,顺应社交语境”。此外,很多研究者还对微课中教师话语特征以及教师角色构建、多模态课堂中教师话语等进行研究。至此国内对于教师话语的研究愈加深入。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基金项目,笔者通过知网搜索“教师话语”发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项,研究涵盖了大学英语、中小学以及思政课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包括刘净然《人际功能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8项,包括卓晓孟《课堂场域内师生话语冲突及其调适——基于A.L.科塞功能冲突理论》。此外还有很多省级基金项目也都涵盖了该话题,如江苏省、湖南省、陕西省、浙江省,河南省、四川省等共有32项基金项目,涵盖了对教师话语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研究。

    4.重庆市内外研究现状。笔者除了按照年限和时间梳理教师话语的研究发展历程以及在新时代呈现的变化,还对教师话语的区域研究进行了梳理。以重庆市为例,通过cnki检索发现,重庆市目前尚没有关于教师话语研究的市级基金项目,硕士论文数篇,如重庆师范大学李燕均的“高中英语课堂互动中教师反馈语的个案研究”;北京市和广州市各一项,包括朱静的“北京高校学生慕课情感体验与学习有效性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6JY018)等,论述了英语微课教师话语介入策略及身份建构研究等。

    三、结语

    教师话语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教师话语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教师话语的文献梳理停留在2010年前后,笔者在参考前人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法和比较法对教师话语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补充,希望为教师话语研究者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马美兰.大学英语课堂师生话语量与课堂互动的调查与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4):127.

    [2]张晓蕾.输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的启示[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69-70.

    [3]王小净,朱雪艳.从礼貌原则看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以课堂展示(Presentation)教学活动为例[J].英语教师,2011(12):13.

    [4]范春香.教师教学的生态话语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3(6):69.

    [5]唐小毅.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英语教师话语分析[J].科教文汇,2020 (3):166.

    [6]李明,王燕.多模态微课课堂话语的语用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7):19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