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想象浓浓诗意盎
范文

    尹莲

    【摘 要】古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极具跳跃性,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意境犹如诗歌的灵魂与生命,是外在的“形”与内在的“神”的和谐统一。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法进行学习, 让他们在现实中跨越时空,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才能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想象;想象力

    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作诗需要想象,中国古诗中的许多意象便是借助想象力的作用,使主客体、创作者与接受者发生感情的交流和融合。读诗更需要想象,读诗要擅于抓住几个最感人的镜头,体悟作者创作的本质及抒发的情感。在诗歌教学中,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创造性欣赏诗歌,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浸入情感的元素,充分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才能更好地读懂诗、读好诗。

    一、体会意境,扫除想象的障碍

    简介背景。古诗的创作,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久远,而作品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反映,正所谓“诗言志”。至于“言”何“志”,那就要对诗人的生平及生活的背景有所了解,为学生理解诗意、进入意境扫除认识上的障碍。

    解词释句。如教学王维的《鹿柴》时,我积极与学生咬文嚼字,让学生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前两行是写空山人语,从有声衬托寂静。其中,“空山”是指山的空旷、寂静,“不见人”,那为什么“不见人”又写有说话声呢?仔细品味,这“人语响”更衬托出山的静寂。诗的后两行写残阳的一缕余晖,照在林中的青苔上。“返景”的微弱短暂与“深林”长久空旷的幽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将学生带到一种“空山人语、深林返照”的幽静深沉的意境,使他们得到自然美的享受和艺术美的沉醉。

    想象补白。古诗用词高度凝练,意味深长,所含空白极多,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师如能善于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填补因“跳跃”而形成的空白,就可以更好地体会意境。如教学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时,针对“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一句,可设计“谁问?问什么?言者是谁?师是何人?”等问题让学生补白。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出作者和童子对话的具体内容、神情语气等,让学生对诗句所表现的情景展开想像,用生动的语句描绘出来,就能使学生走进并领悟诗歌的意境。

    品析修辞。古诗中,有不少诗句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思想感情和道理具体化、形象化。在诗歌教学中,必须引导品析这些修辞句,引导学生体会并进入诗的意境。如白居易《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因为露珠是在月光的辉映下,故以“珍珠”喻“露”;因为九月初三是上弦月,故以“弓”喻“月”。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给全诗谱入了美的韵律。教学时,如能引导学生细细品析这一比喻,必有助于全诗意境的领悟。

    赏读体会。如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特意安排一个欣赏的环节,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配乐朗读的录音,学生在脑海中自然地形成了一幅送别图: 孟浩然在草长莺飞、柳絮如烟的三月,乘船直下扬州,李白站在黄鹤楼边久久地目送挚友。除了让学生欣赏范读外,更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和体会。 朗读训练时,要使学生理解诗的思想感情的基调,把握朗读的速度、语气、节奏等,准确地读出诗的韵味、充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合理引导,展开想象的翅膀

     【摘 要】古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极具跳跃性,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意境犹如诗歌的灵魂与生命,是外在的“形”与内在的“神”的和谐统一。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法进行学习, 让他们在现实中跨越时空,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才能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想象;想象力

    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作诗需要想象,中国古诗中的许多意象便是借助想象力的作用,使主客体、创作者与接受者发生感情的交流和融合。读诗更需要想象,读诗要擅于抓住几个最感人的镜头,体悟作者创作的本质及抒发的情感。在诗歌教学中,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创造性欣赏诗歌,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浸入情感的元素,充分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才能更好地读懂诗、读好诗。

     一、体会意境,扫除想象的障碍

    简介背景。古诗的创作,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久远,而作品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反映,正所谓“诗言志”。至于“言”何“志”,那就要对诗人的生平及生活的背景有所了解,为学生理解诗意、进入意境扫除认识上的障碍。

    解词释句。如教学王维的《鹿柴》时,我积极与学生咬文嚼字,让学生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前两行是写空山人语,从有声衬托寂静。其中,“空山”是指山的空旷、寂静,“不见人”,那为什么“不见人”又写有说话声呢?仔细品味,这“人语响”更衬托出山的静寂。诗的后两行写残阳的一缕余晖,照在林中的青苔上。“返景”的微弱短暂与“深林”长久空旷的幽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将学生带到一种“空山人语、深林返照”的幽静深沉的意境,使他们得到自然美的享受和艺术美的沉醉。

    想象补白。古诗用词高度凝练,意味深长,所含空白极多,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师如能善于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填补因“跳跃”而形成的空白,就可以更好地体会意境。如教学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时,针对“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一句,可设计“谁问?问什么?言者是谁?师是何人?”等问题让学生补白。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出作者和童子对话的具体内容、神情语气等,让学生对诗句所表现的情景展开想像,用生动的语句描绘出来,就能使学生走进并领悟诗歌的意境。

    品析修辞。古诗中,有不少诗句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思想感情和道理具体化、形象化。在诗歌教学中,必须引导品析这些修辞句,引导学生体会并进入诗的意境。如白居易《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因为露珠是在月光的辉映下,故以“珍珠”喻“露”;因为九月初三是上弦月,故以“弓”喻“月”。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给全诗谱入了美的韵律。教学时,如能引导学生细细品析这一比喻,必有助于全诗意境的领悟。

    赏读体会。如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特意安排一个欣赏的环节,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配乐朗读的录音,学生在脑海中自然地形成了一幅送别图: 孟浩然在草长莺飞、柳絮如烟的三月,乘船直下扬州,李白站在黄鹤楼边久久地目送挚友。除了让学生欣赏范读外,更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和体会。 朗读训练时,要使学生理解诗的思想感情的基调,把握朗读的速度、语气、节奏等,准确地读出诗的韵味、充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合理引导,展开想象的翅膀

    抓住诗题,引导学生遐想。一首诗歌的题目,往往是全诗的精华,是诗歌的点睛之笔。在古诗教学中,我积极培养学生抓住诗题展开想象的习惯,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而且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抓住字词,引导学生联想。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有许多用字精当、含意隽永的名著佳篇。在教学中,如能抓住诗中的这些字词,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抓住空白,引导学生补想。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讲解完诗意后,可启发学生想象:李白和汪伦的情谊为什么会比桃花潭的水还深呢?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李白的两大爱好:喝酒、作诗。而汪伦可能是酿酒大师,也是饮酒高手,他们在饮酒品酒上是棋逢对手、难分高下,因此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学生在补想中丰富了知识、开拓了思路。

    抓住结尾,引导学生续想。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等,看似结束,但细细咀嚼,余味无穷,像饶梁之音,三日不绝。对这些诗歌,在教完之后,如能适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能进一步领略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画、演”古诗,表达想象的结果

    用画表达想象。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象,需要形象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表达自己的想象。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

    用“演”表达想象。例如,学生表演《寻隐者不遇》,诗人询问童子师傅的去处时,他们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不同的学生对童子当时的神态、动作的设计都有所不同:有摸着后脑勺,一片茫然的;有焦急无奈,举目远眺的;有故作神秘,睨视微笑的……这种种表现,正是学生发挥想象的结果。

    古诗给学生开拓了一片想象的天空,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只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激励和培养学生的想象习惯,相信他们的想象力将会在无限广阔的天空中纵横驰骋。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