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的实践与思考
范文

    刘洋

    摘要: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直承担着大量的办社会职能,物业管理、社区管理、医疗、厂办大集体等历史遗留问题较为突出,人员管理、运营费用负担沉重,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是国企不可回避且必须下功夫解决的突出问题,在实际推进中问题多、困难多。目前,国务院及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多个关于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文件,并作出了全面部署。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总结剥离移交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剥离移交的建议和做法。

    关键词:剥离;企业办社会;改革

    一、背景

    企业办社会职能系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为减轻政府的负担,国有企业承担了办学校、医院、幼儿园、公安等等应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社会职能逐渐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当前,做优做强并向主责主业发展已成为国企改革的主旋律,而加快主辅分离成为国企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重点难点。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党中央就提出了“要把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作为国企改革的一项基本要求,此后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特别是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进一步对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并出台了《关于印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19号)、《关于转发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6]45号)等多个文件,旨在加快分离移交进程,切实有效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使国有企业瘦身减负,轻装前行。

    二、移交面临的主要问题

    1、移交企业缺少话语权,对接收单位无约束和限制

    (1)职能接收方面。个别地方政府或接收单位更多地站在了自己的立场上,以种种理由对应该承担的管理服务职能暂不接收或拖延。还有的有捆绑移交方的嫌疑,比如有的地方在接收家属区物业管理职能的前提竟然是将原企业的空置用房、车库、门面房以及土地等资产无偿划转为前提;有的与中央“先移交后改造”的政策相违背,出现了所谓的现场条件不符合接收的各种拖延之词,人为设置障碍,变成了“先改造后移交”,给移交企业造成了想管不能管但又不得不管的尴尬局面。

    (2)改造接收方面。家属区维修改造进入实操阶段后,接收方高筑“门槛”,移交方对改造范围、改造内容的界定以及改造资金的使用等方面基本没有话语权。尤其是工程开始后,各接收单位各自为战,互不沟通,对移交企业的合理建议置若罔闻,水电气暖等施工单位在家属区“全面开花”,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秩序。

    2、大量冗员无法消化,安置压力巨大

    按照19号文、45号文中“认真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相关政策,接收企业应在接收职能时尽最大可能安置人员,但实际上接收安置的凤毛麟角,形成了“只接资产和业务,不接人”的局面。笔者所在企业涉及物业、医疗、厂办大集体、社区管理等多个业务,从业人数达600余人,占到了总从业人数的15%,而且其中一部分都是以前企业分流安置的人员,人事关系仍然是事业编制,解聘是不现实的,人员的专业不对口,素质也参差不齐,移交企业再安置的难度很大。

    三、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过程监管

    自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以来,笔者所在企业的班子高度重视分离移交工作,立即成立剥离办社会职能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多次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政策,研判形势,统一思想。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并成立了推进办公室,并从各部门抽调骨干人员,设置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物业、社区、医疗、政研宣传等多个专项工作组,在职能移交、商务谈判、资金划拨清算、改造方案评审,现场施工督导等方面设专人负责,形成了重大移交事项统筹运作、具体移交工作专项推进的良好局面,为全面有序推进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2、加强宣传引导,争取广泛理解

    由于分离移交工作政策性强,业务复杂,涉及面广,而且还涉及到职工的各项利益,职工及家属难免不适应、不理解,抵触情绪大,因此需要全过程全范围的宣传讲解,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定期简报等线上线下宣传形式,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和政策执行落实情况,做到“开门改革”,从而确保剥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平稳推进。

    3、多措并举,妥善解决人员安置

    人员安置是摆在企业主要负责人面前的重点难点,政府部门和移交企业都应提早谋划,主动作为,始终要把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放在改革第一位。一是引导员工增强市场意识,危机意识,改变在原体制下形成的铁饭碗的思想;二是企业出台灵活的内退、停薪留职等人事政策,分流一部分冗员;三是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股权合作等方式,积极构建集团化的平台公司,逐步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多渠道为职工创造再就业岗位。

    结语:

    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決历史遗留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意向重大决策,是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提高国企活力、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举措。分离移交工作道路坎坷,基本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各企业情况都不尽相同,移交企业应该结合实际,主动作为,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尽全力维护职工合法利益;政府部门和接收企业要提高站位,统筹强力推进,积极与各移交企业深入对接,指导移交,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确保各项移交工作顺利推进,促进企业瘦身减负,轻装上阵。

    参考文献:

    1、宋清君,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智富时代 .2019(4)

    2、何娟,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助推企业改革发展,企业文化 .2018(2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2: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