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将家校联系簿打造成家校沟通的桥梁
范文

    谭正海

    摘? ? 要

    家校联系簿是教师和家长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眼下家校联系簿在运用层面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采取改变传统家校联系簿的内容组成,适当地加入学生自主决策和学生反馈的部分,注意沟通中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关系的平衡,改变家校联系簿的传统结构、改变定性的旧评价体系等方法,解决家校联系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家校联系 家校沟通 家校联系簿 青少年德育

    家校联系在当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将长期对学生起到良性的影响,而保持一致性的关键就在于沟通。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逐渐建立了家校联系网络,尝试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然而现实中家校联系簿的用途、用法却出现了偏差,一部分家校联系簿成为了学生记录作业、家长核对作业的工具[1];另一部分家校联系簿则成为了教师单向的“告状本”。这种情况反映出家校联系簿的记录模式常常是单向度的,家长和教师通常以文字沟通为主,缺少时空情境的信息,也缺少时效性,亟待改进。

    一、家校联系簿的类型及特点

    由于家校联系簿的使用环境和适用人群不同,在不同学校,家校联系簿有不同的用法,其称呼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学校将家校联系簿称为“阳光成长手册”,有的家校联系簿则直截了当地写明“记作业本”,其中“家校联系簿”和“家校联系手册”是比较普遍的名称。笔者调研、分析后总结出几种不同的类型,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分析表1可以看到,目前家校联系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 家校联系簿大多包含记录家庭作业的功能,目前家庭作业的完成度是家长和教师联系中最主要的内容。

    (2) 家校联系簿的主要使用者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然而学生行为的评价人则是家长和教师这样的“权威”,缺少儿童维度的自我觀察,也缺少同龄人的互相评价。

    (3) 家校联系簿的沟通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留言、家长接纳式为主,学生在家校沟通中处于“失语”状态,本来应当作为家校联系的焦点的学生则成为了被监督、被审视的个体。

    (4) 家校联系簿的形式开始趋于多样化,一些学校出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在调研过程中“书香熏陶”和“经典诵读”两项已经出现在部分学校的家校联系簿中,可见家校联系的关注焦点也逐渐从学习泛化到个性培养、个体训练等层面。

    二、家校联系簿的缺陷与不足

    1.家校联系簿评价体系单一、评价标准模糊

    家校联系簿中评价学生日常表现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认真学习,于是,许多教师在家校联系簿中大肆记录学生学习生活的负面表现。这些评价相对单一,大多数只是以学生的成绩和上课的态度为评价对象[2]。笔者在某家校联系簿上看到,教师以相对严肃的口吻留言:“该生本学期成绩下降严重,家长必须重视该情况,及时督促学生提高成绩,减少学生娱乐玩耍的时间”。这种评价在潜意识中将娱乐和玩耍看成了学习的对立面,否定了儿童玩耍的天性,将学习成绩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偏狭的价值观必然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除了评价要素的单一化(仅以学习成绩论好坏),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行为的标准也非常模糊。笔者还观察到,一位家长在家校联系簿上写道:“今日某某在家和他妈妈顶嘴吵架,希望老师在班级中好好批评他。”且不论教师是否应当批评该学生,家长仅仅从存在“顶嘴”行为就认为该生需要被“教育”,显然有失公允,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过分主观化,导致家校联系簿上的信息并不具有可靠性。

    2.家校联系簿与微信、QQ等媒介使用的资源不均衡

    笔者调研中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某生与前排同学发生口角,两个人在课间大打出手。教师调查发现该生经常欺负前座男生,需要联系家长一起对其进行教育,于是在家校联系簿上写明事件前因后果。该生在看到教师写于家校联系簿的评论后,害怕被家长责骂,因此谎称家校联系簿“丢了”。当教师和家长通过其他方式取得联系,已经是该事件发生几天后了,惩戒的时效性和影响力都已经消失,对事件发生当天信息的还原度已不如事件发生当天。一部分教师尝试通过微信、QQ等媒介实现与家长的实时联络,这样可以肯定即时性信息联络的及时性,但是它们的便捷性容易导致教师因家长过分频繁的说情而无法客观冷静地处理问题;其次互联网软件的便捷性也容易导致问题被无意义地扩大。研究者调研过程中发现,通过互联网软件的频繁沟通,部分学生的小问题、小错误会被家长放大,学生常常会因此遭受过度的惩罚,这也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

    3.教师与家长的负面留言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一部分教师习惯在家校联系簿中写下学生在校期间的不良表现,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但现实中一些学生会翻阅家校联系簿,如果教师留言的内容过度严厉,学生很大程度上会回避问题,延迟将家校联系簿交给家长阅读,反而构成了家校沟通的延误;此外,一些教师在家校联系簿上使用的措辞比较激烈,可能也会引发家长和学生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导致班级管理的困难加大。

    4.家校联系簿的评定范围单一,家长填写家校联系簿敷衍

    从设计层面看,家校联系簿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其关注与评定范围的单一化。目前家校联系簿最主要的功能是方便家长和教师监督学生是否按时写作业、按时交作业,其成为了家长和教师查询学生作业完成度的工具,没有建设性的学习价值[3],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在校的实际情况。

    由于缺少量化标准,许多家长填写家校联系簿时敷衍了事。手册中涉及的家长考察诵读等方面,许多家长只是签名“已背过”“已诵读”等,并没有对学生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做描述。成长手册中还留有“家长寄语”“家长留言”等区域,不少家长长期不填写该项目内容,只有教师在家长会上严肃声明后才写上寥寥数语。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家长对家校联系簿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这只是学生家庭作业的一部分;其二是部分家校联系簿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不符,学生很难真正按照家校联系簿完成要求。

    三、家校联系簿成为家校沟通桥梁的策略

    1.改变传统家校联系簿的内容组成

    目前家校联系簿关注的焦点是学生,而参与评价的却是家长和教师,学生没有发言权。学生不喜欢被老师“告状”、被家长“告状”,家校联系簿中记录的一些事情,学生并不完全认同,因此必须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例如在教师批语后再附加一栏“我也有话说”“请听我说”,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对评语的看法,解释一下犯错的前因后果;又比如在家长反馈栏中,可以设定“一票否定”等栏目,这对减少家长滥用家校联系簿、肆意要求教师管教学生的现象有比较显著的效果,也有利于教师多方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

    2.适当地加入学生自主决策和学生反馈的部分

    学生在家校联系簿中缺少话语权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通过适当加入学生自主决策和学生反馈的方式,提升目前环境下家校联系簿的联系效度。首先,家校联系簿可以允许学生自主参与评价教师和家长的行为,如学生学业压力过大时,能够在家校联系簿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其次是家校联系簿必须承认和尊重学生的第三方看法,允許学生提出异议,给学生澄清和解释的空间;最后应当鼓励学生自主书写周记、月记,在学生自主填写的材料里,教师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其思想情绪动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

    3.注意沟通中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关系的平衡

    一些家校联系簿沟通失败的案例表明,教师措辞不当、多方沟通不畅、换位思考不足是主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必须放下好为人师的心态,转而以相对平和的、平等的态度进行沟通,如需要请家长到校时,教师应当避免生硬的口吻(如“家长明天到学校来见我!”)和不容商榷的态度(“已经联系两日,还不来校见面,这是家长的失职!”),相反应该在家校联系簿中写明邀请家长来校的原因,请学生转达。在遭遇紧急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电话、微信等工具及时和家长取得沟通,而不是等家长来校道歉。此外,教师应当将学生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尽量不要在家校联系簿中“打小报告”,破坏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信任。

    4.改变家校联系簿的传统结构,改变定性的旧评价体系

    当前家校联系簿存在着设定栏目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家校联系簿中存在的“阅读记录”“家务记录”等栏目比较刻板,学生执行起来也缺乏量化标准,家长在监督中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因此必须加入量化指标来帮助家长进行评价,例如将家校联系簿中的考察项目变成“阅读课外书半小时”“清洗球鞋一次”等内容,以便家长更好地监督学生的实际完成情况。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尝试在“成长手册”一类的家校联系簿中加入更为具体的个性化要求,例如要求写作能力一般的学生每个月读完一本课外书;要求缺少动手实践能力的学生每星期帮家长做一件家务[4]等等,从而使家校联系簿成为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现实需求考量的评价本、联系簿。

    参考文献

    [1] 包锁平.家校联系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06).

    [2] 周红.巧用“家校联系本”教育学生[J].教学与管理,2012(20).

    [3] 余娟.家校联系——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4).

    [4] 范煜敏.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巧用《家校联系本》,深度挖掘同伴互助的力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7(02).

    [责任编辑:白文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7: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