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范文

    黄健仪

    【摘 要】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这种心理状态驱驶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结合教学案例,阐释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三个方面,论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一、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它没有传统的教材作为依托,其课程内容的开发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生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善于发现实际生活中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围绕这些问题开展活动。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应利用语言、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由于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所以教师的指导其实是要创设一个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过程。

    2. 留心观察和体验,做生活的有心人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关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是“要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因此,在确定活动主题时,要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尽量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如《探秘重阳节》这一主题活动是学生在过重阳节的时候,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要过重阳节?重阳节的由来是怎样的?传统的重阳节风俗有哪些?重阳节的传统食品有哪些?等等。这个学生提出来的问题,都是由于过重阳节引起的,从重阳节这一主题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而围绕这些问题,就可以开展关于重阳节的研究活动了。

    3. 开展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是产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在社会调查中,学生可发掘好奇的现象,发现不良的社会问题,发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往往能从中引发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如开展《细说我家的故事》活动,即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到社会中去进行调查。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发现了许多问题。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不断增多,孩子的孝敬意识逐渐淡漠,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够尊重老师和长辈等。因此特开展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寻找自己家庭故事的活动中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诞生之初就无固定教材、无专任教师、无固定场室。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点。学生可以围绕感兴趣的问题、借助各方面的资源开展各项探究活动。然而令人困扰的是,“提问”本来是与生俱来的技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却似乎越来越失去提问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问题解决”的课程,不能正确提出“问题”,何来解决“问题呢?因此,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成为课程开设的重要环节。

    笔者尝试利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即学生借助阅读一个文本,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设计问题的方法,再利用这种方法为另一个阅读文本设计问题。下面,以一节《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主题活动的问题讨论课的片段为例,说明如何教会学生设计问题。

    首先,学生阅读文本1,并自主利用完成3道问题。这三道问题包括三个问题种类。1.是何:即“是什么”,指向一些表示事实性内容的问题。一般而言,“是何”类的问题有着确切的答案,获取的途径比较简单,文本1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可以直接在文本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属于浅层的问题。2.为何:即“为什么”,指向一些表示目的、理由、原理、法则、定律和逻辑推理的问题。这类问题侧重于探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原理和逻辑关系。例如第二问题:作者为什么会遇到这些困难?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探究空间,在阅读文本1中,可以通过找出相关信息,通过推敲获得答案。3.如何:即“怎么样、怎么办”,指向一些表示方法、途径与状态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侧重于关注各类过程与活动中事关技能、流程性的知识解答,通常蕴涵于人们的技能与实践流程之中。例如第三个问题:请你给作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是何”、“为何”类信息获取的基础上,继续思考“如何”类问题,能提升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接着,让学生分析,发现老师设计问题的方法就是围绕文本内容,分别设计这三类问题。最后,让学生利用这种办法,独立阅读另一篇文本材料,并围绕文本材料设计问题。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或回答,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而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的正确态度更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即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每一个同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问要表示注意的态度,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确的问题,应采用和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当学生提问出现问题或错误,教师应肯定其大胆的行为,而且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发问的习惯;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的、复杂的、重要的、次要的问题,教师都要及时作出回答,即使不回答,也应作出合理的说明。这样,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和新发现的喜悦,掌握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养成习惯性的适当的问题意识。

    总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尤为重要,它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是启开他们心智的大门,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师要在活动中不断的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不断迸发创造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张传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05).

    [2]洪明,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导论[J].福州:福建教育,2007(10).

    [3]孙德玉,吴支奎.课堂改革与课堂教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03).

    [4]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7).

    [5]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05).

    [6]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