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
范文 | 叶素华 【摘 要】将跨文化意识带入课堂,需要教师团队对此进行探讨、凝练、提取,从而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审视角度,扩大视野,同时也会增强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语言本身,还把语言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纳入教学之中,学生能够完整地掌握所学的语言,积极主动、生机勃勃地吸取文化意识,按照语用原则进行省时高效的真实交际。 【关键词】英美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文化意识;网络环境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内容,语言的学习过程即是对该语言所含文化内涵的了解、学习、渗透和运用的过程。学习一门语言,不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是了解、学习产生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应用语言的习惯、思想意识。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学习、借鉴、吸取其精华,提高语用意识,避免中式英语、跨文化语用失误,在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有效结合英美文化的原则 1. 实用性原则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教师导入的文化内容应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导入形式也应符合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能够给英美文化的渗透带来极大的优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将语言和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渗透文化教育,丰富英语文化内涵。 2. 阶段性原则 小学生的语言水平并不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应按照由浅入深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教授完颜色的词汇后,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中西方国家给颜色词汇赋予的不同含义,补充简单的关于颜色的习语和成语,利用网络,我还让同学们进行电子英语绘本阅读“Brown Bear”,“Blue”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英语绘本故事。注意选用的网络资源应该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否则不仅不能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还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北师大专家的指导,在低年段选择动画和彩色的绘本故事比较合适,中年段可以选择稍微长点的动画或者故事,高年段则更长篇幅的文本为主的阅读材料,不论是哪个阶段,这些拓展阅读资源库的英语篇章都要配有纯正发音的录音材料。 3. 针对性原则 在渗透英语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避免过多、过杂,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相关的英语文化进行介绍,不应过多地涉及其他内容。如在介绍clothes时,教师应集中介绍中国旗袍、日本和服、韩国服装、圣诞老人服装、万圣节服装、爱斯基摩人的服装等的来历和习俗等,不应该导入房子、饮食、忌讳等来历和习俗等。 语言教学与文化渗透并重是帮助学生克服中国式英语的一个重要手段。注重跨文化教育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教师在课堂中应将语言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按照科学的方法和原则进行文化渗透,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异国文化的正确态度,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兴趣。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有效结合英美文化的具体措施 1. 通过文化比较渗透文化意识 比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说打招呼吧,中国人见面很喜欢用“吃饭了吗?”来互相问候,而若你对英美国家人士说这话,他们很可能会误认为你要请他们吃饭,这就需要在教学时加以说明。如Book 1 Unit 1 Hello有一句话“Bye, Miss White!”,此时我告诉学生,这里的Miss?…是指女教师,英美国家称呼老师Sir,Mr.或Miss,而teacher是指职业,一般不作为称呼语用。再如,在学到“How old are you?”时,我告诉学生,在中国打听年龄很平常,但在国外问年龄,特别是问女士年龄时,她们往往会说“Sorry, its a secret.”,因为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属于个人隐私,随意打听显得不礼貌,这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具体语境中影响交际的文化因素。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了解了英美国家的文化禁忌,我们才不至于陷入“虽能发音,却不会说话(说话不得体)”的尴尬境地。教会学生讲话并不难,教会学生说话得体却不易。说话得体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增加文化底蕴,增强文化交际意识。 2. 通过词汇学习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涵义。在教学法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涵义的介绍。在Book 2 Unit 11“Theyre lovely”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谈谈宠物。接着我告诉学生,我们讨厌的猪、鼠、蛇、蜥蜴等都可能是外国人的宠物。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宠物,学到了更多的动物的单词,而且感受到了西方人热爱动物的情感,同时增强了接近自然、保护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又如“dog”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如“丧家之犬”、“走狗”等,而英美人眼中的狗却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有“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等常用词语。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认识、正确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思维文化是由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形成的文化。例如:love,dear等词在西方一些非正式场合用得非常普遍,但在中国,这样的词语一般只用于亲密的朋友或家人这间。只有了解英美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才能避免“中文思维英语交际”的不良习惯。 3. 通过各种渠道渗透文化意识 网络环境给我们英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除教材、录像、录音外,我还经常利用英美国家的地图、邮票、风景画、照片、明信片、钱币等进行语言教学,让学生较为直观地了解英美文化。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它可以集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等各种功能为一体,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特长,用图形、图像、动画、音乐语言等各种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使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教学内容直观有趣,更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在上动物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利用麦当劳快餐店典型标识字母M与人物造型,引出“Old Macdonald”这首歌,向学生展现出一个美丽的西方农庄。农庄中的动物悠然自得,并配上英语中的动物叫声:“quack, quack;chick, chick;oink oink……”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浓郁的西方文化之中。直观、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语言学习与英美文化交融,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文化感知。 将英美文化元素引入课堂,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是要将文化元素在反思传统英语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在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中,开放地、平衡地、多元共存地进行一体的英语教学与研究,多视角地考查语言学习中作为主体的学生,作为教授主体的教师,作为学习资源的语言以及作为语言学习场域的环境等英语教学生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影响,需要教师团队对此进行探讨、凝练、提取,从而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审视角度,扩大视野,同时也会增强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妙华.润物细无声——小学英语文化教育渗透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5(18). [2]蔚艳英.幼师英语教学中引用动画中英美文化元素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02). [3]吴乐.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4(29). [4]陈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3(03). [5]曹烨.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 [6]温燕.试析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