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阅读题的指导策略探究
范文

    谭金芳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中心小学,台州318000)

    【摘 要】阅读题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的题型在试卷中占一定比分,但学生做阅读题时的情况并不乐观,存在兴趣乏乏,审题不清,乱答题等情况。笔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尝试通过借助课文,利用讲评及多样批改这三种基本途径对孩子进行阅读题指导,让孩子掌握方法,轻松应对。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题;指导策略;诊断式;发散性

    阅读题可以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拉开考生的分数档次,除了增大阅读题的比分,还可提升阅读题的难度。但是阅读题的答题情况并不乐观:对于选择读音、填空等机械性的基础题,学生做得还不错;像理解性、概括方面等要思考的、较灵活的题,有些学生就犯难。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尝试通过三种途径对孩子进行阅读题指导,让孩子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方法,从而达到质的改变。

    一、借助课文,触类旁通

    课堂是孩子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之一,是孩子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语感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从而轻松答题。

    1. 从概括主要内容中学会举一反三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读懂课文的关键,也是学生需要养成并提高的一项重要能力,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常抓不懈,注意引导,强化教与学、学与练。

    (1)课题扩充法

    交代了课文主要人物的标题,如《小英雄雨来》、《普罗米修斯》等,概括时就可以抓住题目来补充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有的课题点明了文章主要对象,如《北京的春节》、《藏戏》、《桂林山水》等,可通过扩充这类对象的特点来概括。有些提示了主要事件甚至也交代了人物,如《草船借箭》、《文成公主进藏》等,概括时结合课题补充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事件即可。

    (2)六要素概括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以写人叙事的文章为多,像《画杨桃》、《尊严》等这类文章就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将这六要素进行合理组织,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除此,还可通过串联段意来概括,像《记金华的双龙洞》,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串联即可。有些可直接找中心句、总结句,通过回答课后问题来概括等。

    2. 从品词析句中学会迁移运用

    圈画关键词句进行感悟是语文学习的常用方法,可是有很多句子一语双關,学生理解深层次的含义显得费力。因此,教师对词句的引导、点拨要落到实处,让学生习得方法,学会迁移运用。

    (1)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

    “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句子融入文本,紧密联系上下文并加以推敲揣摩。

    句子一: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笔者先让孩子圈出这两个“幸福”,再引导学生理解“曾经”就是以前的,接着联系上文可知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死前看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这些美丽的幻想让她感到幸福。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就是将学生未知的知识和平时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情感体验等已知知识联系起来,从而理解新知。

    句子二: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生活”即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联系生活,像生病、落水、摔跤等都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这些“不确定”就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当我们经得起这些考验,就会变得坚强、独立、有所作为。

    理解句子的方法不是单一的,《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老师可结合时代背景来帮助孩子理解。除此,有些还可通过换位思考、替换词语、对比探究等方法去理解。

    二、多样批改,拓宽渠道

    批改阅读题,笔者力求用多样化的符号和评语从旁指点,减轻教学负担的同时,调动学生完成阅读题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自我订正的主动性。

    1. 批改符号多样

    符号形象直观,教师易操作,学生易懂,节约了教师逐一帮助学生分析错题或集体评讲的时间,又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

    2. 批改评语辅助

    评语是师生交流的又一桥梁。老师的用心批改,能使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更认真地去完成阅读题。

    例如:《受人青睐的绿色食品》中,绿色食品的标志图案是什么?这一图案蕴含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就在文中,但个别学生还是没有做对。笔者就这样做:圈出关键词“绿色食品的标志图案”“图案蕴含的意思”,再写上“先在文中找到这两个词,再联系上下文,相信你能行”。孩子看到评语后,按照方法,果真独立解决了。

    三、利用讲评,知错会改

    讲评阅读题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讲评的过程是技巧的指导,也是学生领悟的最好时机。

    1. 诊断式讲评

    诊断式讲评是教师针对学生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错误,通过讲评先使学生弄清楚引起错解题目的根源,再对症下药,总结出解答这类试题的普遍适用方法。

    课例:《开花的课桌》第一题,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耐心 细心 留心)。

    “在春寒料峭的二月里,在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纯色,需要怎样的( 1 )和( 2 )呀!这以后,稍一( 3 ),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纤尘,( 4 )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他们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

    (1)找到病因

    这道题主要检测学生对不同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但是答题中却出现很多的错误,可见学生对词语的掌握还不够到位。

    (2)对症下药

    讲评时,引导孩子先区分这几个词的不同之处。抓住这三个词中的不同字去辨别。从而得出,耐心指有耐性,不厌烦。细心指心思细密,做事仔细。留心是指对待事物多一份心思,处处留意。细心和留心相比,细心比留心更用心,更仔细。

    在这四处中的第3处,需要填的是留意,多观察之意,因而可以判断填留心;第4处,二月发现春的气息,春意不浓,需要孩子们用心去发现,因而填细心;第1和2处,从句子中可以知道,二月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纯色是相当不容易,这就需要细细去发现,长时间的去寻找,可以判断这两个括号应该填细心和耐心。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进行集体式的诊断式讲评,也可以在犯同种错误的小范围的群体中进行。

    2. 发散性讲评

    发散性讲评是针对较灵活的典型试题作进一步的“借题发挥”。教师在讲评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并启发学生从中归纳出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如: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课外阅读《完美的礼物》,结合文章內容,说说你对标题中“完美”二字的理解。

    (1)原因分析

    大部分学生只写了儿子的乖巧懂事,而忽略了母亲最后选择珍藏裙子所体现的爱子情深。由此可见,学生的阅读思维还不够开阔,回答问题只停留在表面,欠全面和深入。

    (2)借题发挥

    讲评时笔者引导学生从不同人物去谈“完美”:①从儿子的角度去体会“完美”。②站在母亲的角度去思考。

    类似“你获得哪些启示”这样的题目经常出现,答题也应从多方面考虑:①从文中出现的不同人物身上去思考。②抓住事情的不同结果分析。③站在读者角度去感悟等。

    《生活》这篇短文中出现:“读完本文,你认为应当怎样生活?”像这样的题目,它灵活又不脱离实际。它因文而起,应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扣准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才能作出有价值的判断。

    发散性讲评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让学生跳出固定的圈,由点及面,由此及彼,从一篇文章中感悟到多种思想道理。

    阅读题涉及阅读、理解、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考察,要想学生提高这些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题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但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在批改中点拨,在讲评中强化,教会孩子方法,“授之以渔”乃天下教师之心。

    参考文献

    [1]朱月弟.小学语文作业反馈的有效策略谈[J].作文教学研究,2013(02).

    [2]陶加岩.抓好小学阅读拙见[J].吉林教育,2007(01).

    [3]洪月琴.小学语文有效纠错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1(0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