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创建和谐校园文化 优化校园管理机制
范文

    王素东

    当今社会发展的动力已经由“生产力”“制度变革”转化为“文化力量”。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文化竞争力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文化发展融入学校发展和管理,合乎时代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文化校园环境并加强文化管理体制建设是教育进步的必由之路。

    一、校园文化与管理内涵

    “学校文化”来源于美国学者华勒(W. Waller)所著的《教育社会学》,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相关的学说,如文化氛围说、意识形态说、文化要素复合说等。综合众多解释,笔者认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本,以师生为主体构建的,基于核心校园文化的群体文化,其核心理念通过物质、制度、行为等文化形式表现出来。

    二、构建校园管理机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教育内涵、促进学校软环境建设

    倡导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其实质是基于现有校园环境,构建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环境。而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环节,精神文化在内涵式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它能够指引校园文化的方向;另一方面,学校的整体风貌、凝聚精神、持续发展能力及感召能力都能得以彰显。因此,构建小学校园管理机制有利于构建教育内涵,促进学校软环境建设。

    (二)有利于营造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培育师生精神性格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产物,是全体师生员工行为的产物。一个学校的文化环境是反映学校整体素质的窗口,管理水平、师德水平、学生素质水平等都能够透过这个窗口反映出来。同时,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营造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培育师生精神性格。因此,校园文化不仅能很好地评估学校的发展状况,且对学校的发展情况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调适心理行为,凝聚师生共识

    校园文化在实际中提炼经验,于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中发挥着指导效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新时代育人的教学理念。在良好的文化氛围熏染下,学生能够调整自身心理冲突,规范自身行为,将不正当的行为方式逐步规范为健康的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另外,校园文化还具有调节关系,培育师生凝聚力和归属感的效用。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共识,在价值观上达成一致,生生、师生、师师之间便会形成团结友爱、和谐的关系。例如,树立“我以学校为荣,学校以我为荣”的奋斗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加强学校与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为师生提供工作学习的精神动力。

    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优化校园管理机制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校园文化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评估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校園文化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评估机制,使校园文化的践行措施落实到位;对文化的践行成果进行实时的追踪,使校园文化的建设真正地落实落细,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其次,评估机制的建立不能脱离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实际。以建设小学的“4Q”特色课堂为例,教学管理者以 “育未来英才”“七彩乐园,阳光人生”“童心同真”等目标理念为基准,构建了4Q课堂从开发到实施再到结果的一系列评估标准,由此判断在4Q课堂前后学生的创造水平的变化、校园软环境的变化以及小学生综合素养和思想水平的变化。

    最后,评估标准应立足于长远,不能仅仅是一个短期工程。这一方面是因为校园环境的构建以及成效的取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一定时间长度的长期工程。另一方面,短期的评估标准无法适应校园环境的变化,实施效果较差。

    (二)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督导评估机制

    落后的督导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事业前进的步伐,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督导评估机制亟待更新和健全。一方面,教育从业者要具有督导的意识,敢于被督导,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实效,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只有健全了相关的督导评估体制,才能使校园文化环境工程真正成为师生员工终身发展的助推力,帮助师生建立健全良性人格。

    首先,要秉持以人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理念,从文化、制度、行为等方面落实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提高人的素质的目标。同时,督导评估机制要以师生为主体,让教师和学生都意识到自身是校园文化环境的主人公,加强其构建校园文化的自觉意识,主动地建立自上而下的反馈机制,评估校园环境的建设成果。位于督导评估机制的末端,教学管理者更应该关注学校师生员工的人文精神和自我评价成果,改变以分数为基准的硬性评价目标,将评估重点放到精神面貌之上。

    其次,还应将科学的完善性纳入校园文化督导评估机制。校园环境建设理应作为一项重要工程落实到校园管理的体系和条例中,教学管理者也要将校园环境的考核和建设情况落实为考察学校教学和管理成效的重要检查指标。通过具象且量化的考核标准,落实考核评估体系,促进制度科学化、管理科学化,使校园文化建设有章可循。同时,机制的建设应该立足于学校的办学特色,不能僵硬化、模式化。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内容的设计要以校园运行的实际环境为依托,应体现地域或社区历史文化背景、学校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教育发展的时代特色。小学教育工作者要以具有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理念来锻造可持续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行之有效的校园管理体制,促进师生思想文化水平的提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