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线建设与贵州城市社区的形成与发展 |
范文 | 黄昊 摘要:贵州省的三线工厂分布范围比较广泛,本文中对贵州三线社区的研究侧重点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对三线建设中出现的厂矿社区的归属类型、厂矿社区的文化特征以及厂矿社区建设的经济基础和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三线建设;社区;形成;发展 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在其《社区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社区这一概念,他指出:“社区的含义是指在传统的自然感性一致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起来的社会有机体。”在本文中针对在三线建设时期贵州城市社区居民生活状况的考察并不同于一般行政意义上的社区,对厂矿社区的研究实际上是从社会学角度进行考察。 一、三线企业与贵州城市单位社区的形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央从推进国家现代化和建设战略大后方出发,组织实施了三线建设这个重大战略。 贵州省的三线建设是一个成功的典范,是工业和城市建设发展的缩影。贵州省的三线建设分布范围比较广泛,贵阳是三线建设的中心,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都匀市、凯里市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城市,其余的三线工厂多分布在铁路干线的周边地带。贵州每一次的跨越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三线建设”给贵州带来了工业发展的春天,这些工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移入贵州的技术人才,这次移民潮的产生,也为贵州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生力量和发展基础。“仅1964年到1965年,随迁职工和家属就达8.26万人,到1978年,迁黔建设人员已超过18万。”贵州三线建设时期,涌现了一些先进的产业和厂区,其中包括:水城钢铁厂、长征电器生产基地、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航空工业基地等。 各种不同工业部门的工厂为贵州城市社区的发展注入进新的能量,为不断涌现出社会功能齐全的城市社区和单位居住聚集区奠定了基础。单位社区在改革开放前是构成城镇空间的主体”,三线建设时期涌现的工厂社区成为了贵州城镇发展的基本单元。 二、三线企业的发展与贵州城市社区文化的认同 贵州文化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和民族性等特点。三线文化则是贵州多元文化的—个因子,也是贵州城市社区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线文化主要体现在居民的语言和日常饮食文化上。在语言上,三线工厂有不同的“厂话”,这主要取决于职工迁出地的语言特色,并与在迁入地的语言融合程度有一定关联。例如,从北京迁来的4540厂偏北方口音,从绵阳迁到贵州的851“厂话”偏四川话,02厂偏重庆口音,4292厂是在当地发展起来的口音偏地方话。“厂话”一般在第二代职工中比较流行,并对当地居民有一定的影响。在日常饮食文化上,不同的厂体现不同的口味,川厂爱辣,以火锅、麻辣烫、烤豆腐、凉粉等饮食为主;沪厂爱甜,则流行各类年糕、汤团等甜食;北方厂爱面,以馒头、饺子等面食为主。 三线“厂文化”形成了贵州城市发展的一种特色。这种文化在与本土文化的交流中融合与碰撞。体现了迁入第一代职工的文化固守性和特色性,也体现了第二代,三代的文化传承性和交融性。这种固守和交融的特征,也形成了三线城市社区文化的特性。 三、三线企业与贵州城市社区基础建设的发展 三线建设使铁路沿线和工厂、矿山附近各民族人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贵州的三线建设到一九七八年基本结束。“十三年中,全省累计完成基本建设项目投资98.93亿元,其中地方建设项目完成2.56亿元,占22.8%;中央直属项目完成76.37亿元,占7.2%。这些建设项目中生产性建设项目占投资总额的8.3%。全省新增固定资产54.24亿元,相当于1950年到196.3年新增固定资产的3.49倍。”改革开放以前,贵州省只有两个省辖市,除省会城市贵阳外,便仅有三线建设催生的六盘水市。三线建设对贵阳中心城镇功能的建设功不可没,对其他其他小城镇的蓬勃兴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城镇由于三线工业的发展观焕发了新的活力,城市功能日趋完备;六盘水市的兴起与发展,较完整地映射出三线建设中贵州新兴工业城市崛起的过程。三线建设中,“贵州建制市由1964年2个增加到1978年的5个,城镇人口增至323.97万,比1965年末增长43.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达12.1%。” 社会公共服务严重不足也是贵州城镇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三线建设以一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使贵州城市体系得以完善,城市数量得以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得以完善。“1964年至1975年的12年间,全省共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94.23亿元,为1963年的7.25倍。最高的1970年达到10亿元,为1963年的14.93倍。” 在三线建设中,来自沿海和内地发达地区的移民为满足生活需求,在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建设、文化卫生机构等方面对贵州的影响巨大,许多带有近代元素建设城市理念的引进,改变了贵州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贵州医疗事业的发展,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侧面,贵州在贵阳、遵义、都匀、凯里、安顺、六盘水等铁路交通枢纽建立铁路医院,1969年大连医学院迁至遵义,为遵义医疗卫生事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线建设之中,相比较抗战时期而言,贵州所得到的科技人才和教育资源是较为长久和稳定的,这是贵州科技、教育乃至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一笔不可忽视的财富。 三线建设给贵州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贵州城市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文化异彩纷呈,从当时的发展态势分析,这—进步对贵州整个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不能忽视的,同时,厂矿社区乃至单位制社区的形成与发展,对当代社区的管理与创新也是一种借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