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依依教研情
范文

    白金声 刘正生

    奋斗新时代,壮丽新篇章。我们是教研工作中的一对师徒,工作上既有重叠,又有延续,见证了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到教育均衡发展这几十年的变化,我们两代教研人在坚守与跨越中,喜迎新中国70华诞,此时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志趣结缘分

    白金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那一年,我31岁,告别民办教师的身份,成为小学语文教研员。

    说来话长,我认识刘正生大概是在1986年。他在师范学校是学音乐的,且爱好美术、书法,能歌善舞,能写会画,多才多艺。毕业后,分配到通河县实验小学。后来调回老家双城,在第五小学阴差阳错改教了语文。

    小伙子个子不高,戴着眼镜,长得精明强干,平时少言寡语,但讲起课来却滔滔不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他的课,交流时发现他很有思想,很有个性,很有才华,是个典型的特立独行者。说实在的,我就喜欢这样的年轻人,于是我便与刘正生成了忘年交。

    后来,一有机会,我就带他外出听课、讲课,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一来二去,人们习惯地把我和刘正生称为“师徒二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还很差,存在学生厌学、失学现象。从1988年起,刘正生结合自身特长,根据“儿童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感觉思考事物”的观点,提出了把艺术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的构想,开始了“小学语文快乐教学”的探索。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他充分挖掘教材的“快乐”因素,精选媒体,系统设计,把板画、表演、音像、文学等因素优化组合,融为一体。通过创设氛围、展示生活画面、再现动人情境、品评妙词佳句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学习于快乐之中,从而促进学生智、情、意、行全面发展。

    这项实验得到了省内外语文专家的关注。1993年.刘正生在牡丹江市与于永正老师同台献课,于老师看后,当场提笔书赠刘正生:“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刘正生:如期而至,不期而遇。1984年,我在《黑龙江教育》上读了白金声老师的一篇文章,从此便记住了这个名字,也成了他的粉丝。

    后来,我调回双城,拜白金声老师为师,他带我一起搞语文教改实验。在前面,师父谈到了我们的实验。我曾以为实验到此应结束了,想换点流行的实验。师父不以为然,他说:“要挖井,专掘一口。荀子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搞课题研究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后来,我们这项课题申报为黑龙江省“九五”重点科研课题,我从第五小学调到第二小学,又从第二小学调到实验小学,风风雨雨十余载,师父一直跟进指导我搞这项实验,从未间断。记得开题之初,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决定把识字教学作为实验的突破口。为了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字识得多、会得快、记得牢,师父从现代教学论和儿童心理学理论方面加以指导,还介绍了全国各地识字教学经验,跟我一起收集大量资料。我起早贪黑,用半年时间把小学语文12册的生字一个一个编成谜语或顺口溜、妙语,然后一个一个抄录在稿纸上,最后集成厚厚一摞快乐识字手册。当省里课题专家看到我们的快乐识字手册时,非常感动地说:“这是你们用心血凝成的资料。”

    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我们师徒在努力的同时也收获着喜悦,体验着快乐,憧憬着希望。2000年9月,实验获黑龙江省“九五”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第一名,开农村地区获最高奖的先河。

    教研工作是绿叶的事业,教研员的光荣在于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使自己的才智成为广大教师的才智,以自己的心血融于名优教师的辉煌创造之中,与他们一道滋兰养蕙。我的师父就是这样的人。

    耳潮立涛头

    白金声: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教研氛围逐渐浓烈,外地名师受邀进京交流成为时尚。1992年4月,北京春意盎然,北京第一师范附小校园内白玉兰蓓蕾初绽。清脆的下课铃声刚刚响过,一群学生举着小本子,围住一位戴眼镜的东北青年,纷纷要求签名。他,就是我的徒弟刘正生。刘正生这次北京之行,是应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京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副校长张钧篪先生的邀请来作课的。他的《早发白帝城》教学给在场的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誉满京华。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古诗能读,可你们听说过古诗还能唱吗?

    生(齐):没有。

    师:下面我要为你们演唱这首古诗(学生鼓掌),你们要边听边想象。假如你就是李白,在获得自由后的一天早上,登上一条小船,告别美丽的白帝城,要回江陵,在老师的歌声中,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一会儿把你们的感受和体会讲给大家。现在你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块白色的幕布,看见了吗?

    生(微笑):看见了。

    师:电影就要开始了。(刘正生走到钢琴前坐好,弹琴演唱,学生兴趣盎然。)

    师:电影演完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回到课堂来。(学生睁眼。)谁来说说啊?

    生:老师,我看到白帝城的景色了。早晨,白帝城被彩云环绕着,远远望去,像穿了一件漂亮的花裙子。山上的小房子,一会儿能看清,一会儿又看不清,隐隐约约的,像神话里的世界。我被迷住了,都不想走了。

    生:江水滚滚向前,一浪比一浪高,撞在岩石上溅起雪白的浪,发出哗哗的响声。我坐在小船上,一个劲催船夫快点划,后来还挽起袖子帮着划桨呢。

    生:我乘坐的小船随着波浪在江上一起一伏地前行。我看到两岸好多好多的青山,它们好像在向我点头问好。走着走着,我听到身后传来猿猴的叫声,可能它们在为我唱歌送行吧。这时,我心里美滋滋的,捻着胡子,唱起了山歌儿。

    魯迅先生说:“音美以感耳。”刘正生亲自弹琴演唱《早发白帝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积极参与思维活动,学生随着优美的诗句和跌宕起伏的旋律,心情愉悦起来,进入特有的意境。此时,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思维纵横驰骋,语言的浪花喷涌而出。多么精彩的古诗教学啊!

    2002年,刘正生调到双城教师进修校,我和他在一个办公室办公,一起听课、辅导、命题、搞研究。从此,我们成为了一个战壕的战友。

    2004年开始,在小学语文愉快教学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刘正生进行了“新思维快乐作文教学研究”。10年上课300多节,发表相关研究文章50余篇,先后与窦桂梅、张祖庆等名师同台作课或做经验介绍。2014年,这项研究被评为全国教育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家肖川教授为他题词:“新思维快乐作文,让学生快乐读写,绽放生命的光彩。”

    刘正生:因志趣结缘,因梦想并肩。我们共事多年,用“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这9个字来形容师父是再恰当不过了。他经常站着做报告,像松树一样挺拔,不知疲累;走起路来一股风,一般人跟不上;读书、写文章像座钟那样端正,耐得住寂寞,不受外面世界的干扰。

    当然了,师父也经常上“下水课”。他说,教研员如果长期脱离教学实践,不介乎其中,不身体力行,就会对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课堂要素及其组合感到陌生,最终,教研员将会因为自己的肤浅而懊悔,而悲哀。那么,师父的语文教学有何特点呢?他说,语文课好玩,要让学生感到上课是春天。

    有一年,他在双城第十小学上了一节作文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课伊始,师父说:“咱们第一次见面,彼此不认识,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白金声,是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大胆地、大方地自报家门。”学生先是面面相觑,接着他们不约而同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教室里,霎时间一片哄堂大笑。师父说:“初次见面,我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学生迷惑不解,坐在前排的一个男生急切地问:“什么礼物?”师父神秘地说:“魔术。”学生立刻鼓掌。师父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我给大家表演魔术,大家看完了节目得即兴写一篇作文,行吗?”“行!”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出他们的信心和熱情。师父说:“大家酝酿感情,做好准备,我去化妆。”半分钟后,师父出现在学生面前。

    一个学生是这样写师父登场的:

    白老师在“锵、锵、锵”的锣鼓点中亮相了。只见他头系一条紫色英雄巾,酷似日本武士,身披一件粉色斗篷,宛如江湖大侠,手舞一缕红色飘带,活像下凡神仙。看着白老师这副打扮,可把我们乐坏了,刚才还是西装革履的语文老师,现在却变成了神秘莫测的魔术大师。

    课堂上,师父模仿一个卖艺的,一招一式,活灵活现。

    一个学生是这样写师父语言的:

    白老师振振有词地说:“想当年,我脚踢北海蛟龙,拳打南山猛虎,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我的魔术叫‘火烧旺运,同学们看出破绽,笑一声;我表演成功了,大家给点掌声。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只练不说是傻把式,我是边说边练,这叫真把式。”

    师父是“老三届”,下过乡,学过武术,有杂耍功底。

    一个学生是这样写师父表演的:

    精彩的魔术拉开了帷幕。只见白老师首先从讲台上快速拿起一个用报纸卷成的大喇叭筒,用火柴将其点燃。然后白老师高高举起这支“火炬”,把它放到自己的鼻子上顶了起来。顿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纸筒越烧越旺,同学们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位“魔术大师”。就在那纸筒快要变成灰烬的一刹那,白老师猛然用手一捂,在红丝带飘舞中他变出了两张百元人民币。这时,教室里又一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记得当时我做了即兴点评。毋庸置疑,这节作文课是非常成功的,在短短的40分钟内,师父运用“激情造境”的方法,用一个小魔术,换来一篇大文章,“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师父真的把作文课“玩”绝了,学生真的感觉上课是春天。

    薪火一脉承

    刘正生:2008年,师父退休了。在欢送他的小酒馆里。我俩没少喝酒,他脸色酡红,在超然、怡然、陶然的微醺状态下,偷偷地塞给我一张名片。名片是新做的,非常精致。正面印有这样一行大字:小学语文教师的朋友——白金声。“白金声”三个字后面有个括弧——教研员,无头衔和荣誉。其实,师父的头衔与荣誉很多:37岁,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41岁,当上特级教师;44岁,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46岁,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奖章;48岁,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49岁,评上了哈尔滨市一级功勋教师;52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那么,名片的背面呢?背面印有他的漫画头像,外加一副对联。上联:躺着看书,站着教书,坐着写书,四季陪书共度;下联:闲而思梦,忙而追梦,睡而做梦,三生与梦同行;横批:不忘初心。

    师父已经73岁了,头发全白了,不忘初心的他,经常给我发短信,询问我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得知我被评为哈尔滨市优秀中青年专家,特意拍了一段视频。他高举酒杯,大声说道:“好样的,正生!”

    退休后,师父全家搬到了哈尔滨,他“壮心未与年俱老”。在哈尔滨有了更加开阔的空间,生命与事业同行的步子也迈得更大了,或文海放舟,或各地讲学,每天过得十分充实。10年时间,他目耕心织,激扬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在电脑上敲出了《我为语文而来》《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中国语文教育五千年》《讲台上的智慧》《相伴语文》5本书。这140万字的正式出版物,展现了他对语文教学多方面的深入思考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以及一生相伴语文的热爱与自豪。

    2019年,师父的书稿《白金声与小学语文教研艺术》收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家成长丛书”中,他的另外一本书稿《那些语文人》也已经杀青,我也被收入其中。

    白金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更比一辈强。现在,刘正生成为了正高级教师,走上了教研领导岗位,人称双城“小学语文区长”。他常说:“做一个有思想的教研员,干有文化的教研工作,用创新诠释教研工作的真谛。”

    随着我国网络的普及,校校通、网络教研、网上工作室应运而生。2008年,刘正生创建了立足双城、面向全国的名师工作室,担负起发现新人、提供指导、扶持成长的职责。那年6月,他的弟子朱国茹参加黑龙江省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一届“精英杯”优质课大赛,她执教《渡河少年》获特等奖,刘正生感到无比自豪与欣慰,心血来潮,便欣然命笔,写下了《念奴娇·摆渡姑娘》:

    河水汤汤,说不尽,乡村风流人物。

    岸边渡船,人道是,摇桨朱家姑娘。

    急流不惊,险滩自若,挥篙一声笑。

    岁月如流,巾帼不让须眉。

    却说比拼之年,高手云集了,八方来观。

    波旋浪转,呐喊间,飞出小船无数。

    鼓声震天,掌声送与谁?当今木兰。

    人生如舟,激情燃烧岁月。

    这首词,虽然写得不够精致,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刘正生的喜悦之情。弟子经过努力,在全省大赛中一举夺魁,指导教师怎能不高兴?就像我当年,看到刘正生在省城讲《丰碑》,台下掌声不断,激动得我热泪盈眶,彻夜不眠一样。

    2010年,中国教育跨入新的历史阶段,国家颁布《教育规划纲要》,“教育家办学”从民间呼声上升为国家战略,哈尔滨市开展了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刘正生成为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此后,他們不但到国内名校学习,还走出国门,远赴新加坡、澳大利亚进行访学交流。

    近些年来,我更多的是通过纸媒和黑龙江刘正生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关注他。继双城市首届教学之星培养工程后,2016年由他领衔的为期三年的区首届“教学之星”培养工程如期启动。通过主题教研会议、观摩示范课、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教学之星杯”教学大赛、联片教研、网上交流研讨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培养教师。除了邀请我之外,他还邀请知名语文教研员郭聪、数学特级教师高崇辉等作为工作室特聘专家多次来做报告、上观摩课,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从2015年起,每一年他都带领2-3名工作室成员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赛课、说课、演讲活动,青岛、义乌、合肥、宁波、长沙,都留下了工作室成员成长的印记。

    聚是一团火焰,散是满天星辰。教学之星学员教育教学技能快速提升,走在了新课程改革的前列,成为区校教学活动中的闪耀之星。张石磊、朱国茹应邀在黑龙江省教科版教学观摩会上做示范课,王淑敏、王海宁等参加的全国及省“精英杯”、哈尔滨市“烛光杯”等教学大赛取得佳绩,沈士娟、苏娜等参加《放声诵读小古文》《玩转作文》等书的编写,工作室研修成果《让语文命题更有效》等先后在《黑龙江教育》《语文研究与教学》等刊物上发表,他主编的《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新探》《走向名师之路一双城区名师培养工程“教学之星”学员实践研修成果集》将于今年十月出版。

    “藏山事业三千牍,住世神明五百年。”作为刘正生的师父,我衷心祝愿他:发轫自龙门,此日推邑中翘楚;出群夸骥足,他年展天下奇才。

    尾声

    笔尖墨韵,时光变迁,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教育实现了从“穷国办大教育”到“大国办强教育”的战略转变,我们两代教研人与祖国同呼吸,与教研同成长,从“小我”到“大我”,成就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同时,也收获着自己富足而又灿烂的人生。“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化作春泥”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也是我们献给共和国最好的礼物!

    编辑/赵卓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