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广西平果至那坡地灾防治管理体系问题及改善措施 |
范文 | 李艳慧 摘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體系建设是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加快搬迁避让和重点治理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广西平果至那坡五县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建设的调查,指出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改善防治管理体系的对应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存在问题;改善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就是对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地质现象,采取工程地质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发生的过程或形成机理,以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1]。广西平果至那坡地处百色市南部,主要地质属于碳酸盐分布区,基于其岩体破碎、岩层风化强烈的特征,该地区一直是危岩、崩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当地政府一直坚持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建设是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加快搬迁避让和重点治理的关键。因此,广西平果至那坡各县区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工作势在必行。 1 当前各县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据调查,广西平果县、田东县、田阳县、德保县、那坡县等县区在地质特征、灾害分布特征及灾害成因上虽然存在差异,但当地政府部门在地质灾害管理体制建设上还是有一定的共性,在组织机构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建立群防群策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关工作的布置和开展,但由于体系建设完善程度不够,地质灾害防治的当前形势仍比较严峻,治理工程项目任务繁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各县区地灾防范力量薄弱。县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分布面广,防治工作任务繁重,但地质环境管理人员编制少,分配到各县区的专业技术人员更少,监管工作难以开展到位。(二)监测工作质量不高、手段落后。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大部分都是村、组干兼任,工作责任、技术水平有限,在监测记录和分析归纳等方面都做得还不够完善规范。尚需要能够进一步提升监测水平需要先进监测技术设备和监测系统的支撑。(三)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短缺。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国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补助资金不足,很多地质灾害点的治理防治经费以及监测人员经费难以落实到位。(四)交通条件是妨碍地灾防范工作有效开展的难题。平果至那坡地形地质复杂,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交通设施落后,由于地方财力困难,交通工具缺乏,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工作开展难度大。 2.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完善的地灾防治管理体系建设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重点是全员化参与,全面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应急避险、快速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基本原则为:一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强灾害基础调查,根据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采取应急避险、搬迁避让和治理相结合;二要突出重点、全面规划。重点抓好各县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多发区及重点工程区的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密切结合,整合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各方参与防治的积极性;三要技术创新、统一管理。加强防灾减灾的研究与技术开发,用新技术、新方法治理地质灾害,在实践中建立适合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标准,各级政府及部门按照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实行防治工作的分级管理。 3地灾防治管理体系改善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主要包括地灾防治组织领导体系、防治制度体系、地灾预警监测体系和应急抢险救援体系等几个方面。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措施则离不开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覆盖全面的监测体系、准确高效的预警预报和快速及时的应急抢险等[2]。 (一)成立完善的组织领导小组、建立有效的保障制度。为顺利开展地灾防治工作,成立地灾应急处置指挥部是很必要的,指挥部要求结构完善,涉及主要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从上之下,实行分级分部门领导目标责任制,统一管理,分工协作,提高效率。为了保证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必须建立全面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包括地灾防治责任制、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汛期值守制度、地灾灾情报告制度、群防群测制度、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等。 (二)布控切实可行、覆盖广泛的监测网络。做好基层网点的数据监测和收集工作,将数据传输至预报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理体系,进行数据存储,同时接受预报预警系统反馈的监测指令,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重点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及发生的灾害情况及时传送给预报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理系统。 (三)群测群防,发出准确高效的预警预报。目前国内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依靠的还是群测群防体系,该体系核心工作就是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明确防灾的责任人和监测人,实行一户一点,定人定点定责,重要地灾点均有应急预案。 气象预警预报是防治地灾的一种先进有效的方法,有关防汛部门、国土资源部门、气象局等各部门要一起行动,形成各县区准确的气象—地质监测预警预报系统,根据监测系统传来的监测数据和灾害发生情况、危险性评估系统传来的预期成果,若评估结果安全,将结果反馈给监测网络继续进行日常监测即可;若评估结果存在危险性,则做出危险性预报,根据危险性大小,提出灾害治理方案。 (四)健全地灾应急救援体系,及时抢险。组建一支应急专业队伍,配备应急抢险车辆、通讯、信息采集和传输的设备,强化应急反应能力,可以由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市级技术组,对县级和村级相对有经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建成相应级别的应急队伍,形成一定规模的地灾救援体系,同时也能根据各县区村落的条件进行多种形式的地灾防治知识宣传,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意识。 参考文献 [1] 宋子龙.福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分析与完善[D].福建农林大学 2013 [2]任景珂.河北省公路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