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舞文化在武术套路演进中的作用
范文 李晓通
摘 要:武术和舞蹈都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本形式,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环境中二者具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并经历了很长一段互相影响和谐共进的发展过程。武术套路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记事形式之一,在舞文化影响下经历宗教、科学走向艺术化的发展道路,并为多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发展创造条件。具体而言,舞文化在分析武术套路形成的内在动因、理解古时武术表演的社会文化环境、探索武术套路体系的开放兼容性方面能为之提供他者视角;在认识武术动作风格的演进、套路演练境界的提升、武戏传播与发展、套路精神属性的增强方面为其提供栖身之所,这个过程具有渐进性;在技击动作编排的艺术性、丰富艺术内涵、注重音乐及场地的运用方面也可为武术套路提供艺术源泉。建议在武术套路的未来传承发展中应重视舞文化作用的发挥。
关 键 词:体育文化;武舞;武术套路;舞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8)02-0022-05
A analysis on the roles of dance culture in Wushu routine evolution
LI Xiao-t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Wenshan University,Wenshan 663000,China)
Abstract: Wushu and dance are basic forms of human body activities, having a profound origin rel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nvironment, and having gone through a mutually influencing and harmoniously advancing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s one of important recording forms of Wushu culture, Wushu routin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ance culture, went through a path of development from religion, science to art, and created conditions for diversi-fied, standardized and internationalized development. Specifically, dance culture can provide Wushu routines with an others perspective in terms of analyzing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Wushu routine formation,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s of ancient Wushu performance, exploring the open compatibility of the Wushu routine sys-tem; dance culture can provide Wushu routines with a shelter in terms of cognizing Wushu movement style evolution, Wushu performance state uplifting, Wushu spreading and development, and routine spirit attribute enhancement, such a process is progressive; dance culture can also provide Wushu routines with an art source in terms of the artistry of boxing movement arrangement, enriching artistic connotations, and valuing the application of music and court. The author proposed that the exertion of the roles of dance culture should be valued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Wushu routin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ports culture;Wushu dance;Wushu routine;dance culture
作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现象,武术是多种运动形式的结合,尤其是灵动优美的动作套路早已成为武术最重要记事形式,前人已对其本质、特性等问题进行过深入而广泛的探讨,证明与其他文化的客观联系。舞蹈流传于社会各个阶层,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审美,在不断发展中博采众长,结合艺术、宗教、民俗等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文化。“舞”和“武”都是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都是人的智慧、情感、愿望等在身体活动动作上的外在体现,但常存在于不同的场域之中。王国志等[1]研究认为,我国武术源自战争,而舞蹈源于生活,战争有时也是为了满足某些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事实上,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武术和舞文化一直紧密相联、交融互渗,而且正是套路中的某些舞蹈特征使其引发更多关注。据此,甚至可以认为经过演进后的武术动作套路体系中有明显舞文化作用的痕迹,彰显了更丰富的审美和艺术特性,并给人留下想象和创造空间。
1 舞文化给予武术套路他者的视角
武术套路和舞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展现了武术宏观文化体系的开放性与兼容性,使之在感悟中自觉吸纳其他文化精华壮大自身,弥补微观层面上不同武术门派自闭发展的不足,多角度自我审视与博采众长本身就是武术精髓。从武术套路形成的内在需求、上层社会表演艺术的发展及武术演进中的开放兼容性上不难发现,舞文化可作为一种审视武术套路的特殊视角,姑且称之为武术文化自身之外的“他者视角”,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武术套路及其发展中的舞武交融现象。
1.1 彰显武术套路形成的内在需求
在我国古代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巫、舞、武文化共存,早期的“武”是人类本能,和以套路形式呈现的较高发展阶段的“武术”存在区别。纵观武术历史,武术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和军事活动有关,而且多使用器械,身體动作技击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多数时候技击不是一劳永逸的,对进攻要进行防守,并要求还击。在此基础上,连续的技击动作组合以及将这些动作合理串联起来的动作程序,无疑是武术传播的基本形式,这种程式性组合可认为是套路发端,也是武术最初的记事形式,需经过反复实践和修改完善,才能逐步形成自身风格,早期套路多以器械套路为主。武术套路其实就是将搏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技击动作连接起来,形成特定的记事形式,这是套路演进的内在需求,也直接体现了人类技击思想想的价值。同时期的舞蹈是一种优雅的身体活动式样,通过身体活动艺术性表达社会文化现象。当然,斧钺等器械动作及战争故事都可以融入其中,吸纳众多武术动作的舞蹈被称之为“武舞”。武舞的产生足以证明舞蹈对武术的认同与肯定,也是从“舞”视角对武术的审视,武舞从武术中汲取营养则显而易见。武舞也成为武术的另一种艺术形态,甚至有观点认为,武舞是武术套路最初阶段的形态[2]。据此,可以辩证认为,武舞的发展为武术套路的自身审视提供他者视角。
1.2 折射古时武术表演的社会文化环境
武力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之一逐渐被上层社会重视,“武”则像是一条主线,伴随着人们对英雄、图腾等的崇拜贯穿了我国传统社会的漫长历史,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大量的武林故事被广泛流传。就舞而言,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古代社会,文化生活非常单调,舞蹈作为统治阶层娱乐、祭祀及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自然成为上层文化的组成部分。于是,表达战功的场景及相应动作就被创造出来,这些动作的艺术化逐渐成为后来的武舞,在英雄情结的支配下,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据众多的史料记载,手持斧盾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武舞早在公元前10世纪就已经产生,斧舞、剑舞、钺舞等逐渐形成并向民间传播,武术也随之向人们的生活领域渗透。有研究认为,在武舞的长期发展中,武术逐渐和古典舞蹈产生分野,武术成为古典武舞艺术表现的来源,丰富古典武舞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内涵[3]。作为充满阳刚之气的套路动作形式,武舞是武文化中非常灵动的组成部分,更是舞蹈体系的亚类,在舞台上呈现已成为我国传统社会的特殊需求,折射出我国古时上流社会表演艺术发展的外部环境,为武术套路中的某些重点技击内容提供全新的表现形式,也进一步开拓了武术发展思维空间,为舞蹈和武术套路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互通互联创造条件,所以,舞蹈本身也为武术审视自身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为武术套路的演进提供更多的参照。
1.3 展现武术套路开放和兼容特性
针对武术和舞蹈套路的表演属性,多数研究常结合具体的文化环境将二者的“舞”之共性呈现出来,事实上,这也是武术套路在“他者视角”导向下的一种自身完善与发展,是坚守本质功能基础上的一种结构和风格上的开放兼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一面。在全社会都重视悟道思维的特殊环境中,认识武术套路的局限性,从其他视角对自身进行返观也应算是一种常“道”,为加强其开放性、兼容性创造必要条件。对于早期武术套路,谭广鑫等[4]对侗族“抬棺人”活动个案研究认为,“抬棺人”是具有巫术性质的舞蹈与武术的萌芽活动,至今仍残存着巫祭仪式。张秋红等[5]将现代武术发展和传统武术套路艺术特征结合起来研究认为,应继承发展武术的技击之法和现代人的审美精神需要,倡导为武而舞的理念。包蕊[6]针对武舞复苏现象认为,武术的传播不应抵制传播形式的变化与改造,应满足武术自身的多元需求,武舞形式有益于武术的国际化传播。这些足以说明武术套路在演进中一直有舞文化相伴。结合运动训练理论不难发现,武术和舞蹈同质异体,二者的结合具有和谐美,武术训练可从舞蹈训练中汲取营养,实现自身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在套路发展上鼓励创新、提倡百花齐放,增强艺术性,提升自身魅力。
2 舞文化有时可作为武术套路的栖身之所
我国舞武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历史非常悠久,武术套路作为武术叙事体系的主要部分,从没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更肩负着在特殊时期保护武术的使命,所以,有时稍作演变栖身舞中,以求自我保全与发展,逐渐成为当时社会环境中常见的文化现象。舞文化作为武术套路的栖身之所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通过对不同时期武术套路的历时性研究不难发现,武术套路风格自身的演进成为可能,武术套路演练境界的提升彰显艺术化倾向,地域文化影响下武戏的传播使其成为现实,武术精神属性增强使其成为常态,同时套路的艺术化发展也是攻防招术隐匿及深化的必然选择。 2.1 技击风格变化为武术套路与舞连接提供可能
分析武术史不难发现,在不断发展中传统武术技击风格经历不少变化。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古代社会,我国先民为满足生存的需要,总结并发展了简单套路动作,便于将技击动作串联起来记忆和传播,艺术元素融入较少,这种简单套路作为技击动作的记事形式在秦汉时期就已非常明显。此后,在技击及简单的功法练习基础上,武术朝着更加广阔的领域发展,功法和大量技击动作的成熟,赋予了武术套路更多的审美内涵,以武术为题材的舞蹈及其他娱乐形式开始为武术风格转换开辟新路。在不同风格的基础上,出现不同套路体系和门派,武术套路的内隐性传播趋向更加明显,于是武术套路与舞文化的深度连接几乎成了必然,因而,舞文化作为武术套路表现形式上的母体不足为奇,如“项庄舞剑”便是以舞的形式对技击的一种真实演练。武术以套路的形式展现,表明我国舞蹈、武术的难美动作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记事体系和思维方式,这为武术和舞蹈之间的互相借鉴提供充分可能性。譬如,在太极拳运动中,可认为武是其内涵,而舞则是表现形式,二者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统一体。随着拳种和套路不断丰富,尤其是内家拳的出现,传统武术逐步走向成熟,武术套路也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巅峰时期的武术有很多种门派和拳种,又各有自身独特的技术风格,这些风格随着武术体系的壮大不断发展,常向舞蹈中寻求灵感,套路风格的艺术化演进使其在特殊时期藏匿舞蹈之中成为可能。
2.2 演练境界的提升彰显武术套路的艺术倾向
我国传统文化孕育伟大的工匠精神,催生很多不朽的伟大艺术,这样的文化环境对武术发展也产生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发展武力作为国之大事被历代统治阶级高度重视。在社会动荡的特殊时期,各种功夫的习练和表演几乎影响着上至宫廷下至市井的各个社会阶层,“力”与“艺”的结合别具特色,一些精湛的套路表演犹如民间喜闻乐见刚柔相济的舞蹈,藏凶狠的功防动作于相对柔美连贯的套路之中,这是技击动作的艺术化提炼,带给人们更多的娱乐和启示。通过对武术套路的结构分析不难发现,不同类型动作的排列体现不同风格攻防价值性和艺术要求,但都要求习练者集中注意力对此进行反复练习,并配合呼吸技巧,真正做到身心调和,内在节奏合理。经过长时间练习和思悟之后,进入武功化境的套路表演更像是优美的舞蹈,也唯有如此才能在高手技击中获得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超脱表现,这种表现即为艺术化。于是,人们认为习武要先习“诀”,即技、击、艺的统一,这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简捷而科学的习练路径。武术套路藏匿于舞蹈之中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向,有时表现出隐而不露不只是为了隐藏秘诀,也是一种必要的心性修为,表演的“舞”化状态常代表更高水平,武舞结合更是武者智慧的体现,为武术套路动作中舞蹈特性的传承提供了充足条件。也正是因此,武术才成为一种审美的艺术,从习练者角度,很多武者,亦是舞者,武与舞作为肢体语言在身体表现上的融合,在民间较为普遍。
2.3 武戏使武舞交融变为现实
从娱乐休闲文化发展来看,我国早在唐宋时期传统戏曲便相当盛行,有些武戏被认为是武与艺交叉融合的典型代表,展现特殊历史时期戏剧文化精华的另一种形式。作为常见的文化题材,武术套路常伴随生动的历史故事大量编入戏剧中,也和文戏中的舞蹈一样被人们广泛接受,并且融入了音乐、服饰等符合表演艺术需求的基本元素,所以戏剧也作为武术动作套路记事的特殊形式,使武术借舞之壳在戏剧文化中广泛传播。在不少禁武的年代,武术套路常被编成舞蹈传承下去,为后人学练提供便利,这也是戏剧文化作为武术套路传承载体的直接体现,使之在舞文化之中得以传承,武术套路和戏剧结合进一步扩大二者在民间的影响力。譬如,古代巴蜀武戏中就包含丰富的武术内容,武戏结合体现巴蜀武术文化的特点,川剧武戏的形成彰显出武术文化的复杂性[7],音乐节奏、地域文化及表演艺术的融入为各种动作套路的发展提供助力。因此,武术表演动作、音乐、戏剧舞台艺术结合,可认为是武术套路逐渐成熟和多元发展的深刻变革。后来,在武术套路演化发展过程中,同时受到多种文化和艺术的影响,以唱、念、做、打为主要手段的京剧是其重要影响因素[8],而京剧作为国剧更具说服力,其影响也更深远。所以,风格各异的武术套路作为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文化式样,总是与特定地域及文化环境中的其他文化形态紧密相连,并深深植根于其结构中,在时光中历久传承,而戏剧文化作为武术套路的栖身之所常取决于多因素作用的合力。
2.4 精神内涵使武术套路栖身于舞成为常态
传统武术发展的过程也是精神内涵逐渐增强的过程,武术套路赋予我国传统武术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奠定武术思想发展中博采众长的传统。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融合也进一步促进太极、形意等内家拳种的产生与发展,所以,舞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武术套路艺术风格的演进提供思路。内家拳的出现不仅使武术体现出传统哲学思想,还更具科学性,其中的松紧、虚实、动静、起落、刚柔、疾徐、轻重等对立统一的辩证要求,为武术向更广泛领域拓展提供可能。被赋予更多精神属性的武术自然成为人生修为的一种方式,常和宗教文化结合,目前留存的少林、武当、峨眉等武术流派无不如此。此外,大量仿生武术动作套路很值得玩味,譬如“回头望月”“仙人指路”“金鸡独立”等动作名称都表达了相当优美的舞的意境,说明武舞互相借鉴融合发展已成为常态,武术套路可栖身舞文化,舞文化也可体现在武术套路中。
3 舞文化逐渐成为武术套路演进的艺术源泉
3.1 促使技击动作编排更注重艺术性
在我国传统以文武二元为主的文化格局下,“舞”象征高雅,舞蹈艺术的融入提升武术文化特性,使得武术套路表演尽可能优美流畅。传统武术套路常以我国传统哲学为指导思想,动作编排创新是武术套路演进的最基本形式,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动作加工很能体现套路的发展水平和演进历程,有时也能为舞之特性的融入和凸显创造更好条件。当前的武术套路在流行文化的影响下,吸纳一些体操、舞蹈动作,其舞蹈属性进一步凸显,这不仅是新时期民族文化的适应性选择,也是武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能正确认识这一事实,在对传统武术技击性继承基础上适度注重编排艺术,凸显时代特色,照顾青少年群体,必将促进我国传统武术套路体系更好发展。随着运动人体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训练场地、设施及方法的选择也更注重科学性,新编竞技武术套路对人的身体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人的潜能发挥。刘同为等[9]认为,在长拳套路编排中应重视黄金分割原理,为彰显审美主体情绪变化和节奏的最佳张力效果,应将套路高潮安排在分割点上,应用时注意用黄金分割原理创作配乐,使运动员在训练表演中精准把握时间点。当然,对现代体育视野中的武术套路习练,人们更注重的是其健康属性,这使得武术风格进一步多样化、艺术化。
3.2 丰富武术套路的艺术内涵
艺术性是武术套路和舞蹈的固有属性,二者都有审美追求的内在本质,武术套路终究是技击艺术的表现形式,为审美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应吸纳更多艺术元素,武术拳种越丰富,套路体系越庞大,这种特征越明显。一般而言,舞蹈艺术的审美要求包括线性、韵律、意蕴、服饰之美等方面,对武术套路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更多的体现在文化内涵方面,使二者在形式美、韵之美、意境美等方面已实现很好的交融。马勇等[10]研究认为,武术套路是武术完整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是“技艺”而非“演艺”。程大力[11]甚至认为,舞蹈文化形态的潜入是传统武术具有套路形式及现代竞技套路的出现的最重要历史文化原因,面对未来发展套路武术应脱离武术而靠拢艺术。社会文化的发展需要武术套路与时俱进,在新时期武术文化的对外交流方面,套路表演主要因为其独特技艺吸引国外爱好者,对武术文化传播不应有太多民族情感和期望,武术只有具备异国文化特征并成为他们文化一部分才可能真正的生根开花[12],其艺术内涵也是中国文化之美的展现。武术套路作为技击动作的記事形式,其最高的演练水平可认为似舞般的流畅优雅。从这个角度看,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树立武术套路创编与演练的参照,其赖以存在发展的文化根基和艺术内涵亟待进一步强化。
3.3 强化套路动作与音乐及场地的结合
从武术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特色不难发现,武术其实是一种有声的身体活动艺术。人们在套路和功法练习中有节奏的呼喊,棍棒类器械练习时的呼呼风声,对练时的呐喊声及器械的撞击之声,练功时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等,这些都具有伴奏作用,有时还有助力增功的效果。武术发展到较高阶段,在戏剧、杂艺等领域内的广泛传播后,音乐已成为武术不可缺少的伴奏。武术套路和音乐的融合拓宽了武术改革发展的路径,音乐融入武术套路演练彰显武术的技击美,深化武术表演的艺术性[13],尤其是对武术演练场地进行规定后,能使武术套路表演形式更加新颖、更具观赏性。武术套路与音乐的融合也是对其结构的升华,通过音乐的渲染可演绎武术的内在神韵,充分表达武术的内在含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各种高级的传媒手段深入人们的生活,伴奏音乐使舞蹈、武术等难美性表演项目更具感染力。所以,在舞文化影响下的武术套路,对音乐伴奏及表演场地的要求表现得更加突出,也将进一步为武术套路的艺术化发展树立参照。
武术套路体系作为一个庞大的文化复合体,具有开放性、发展性、审美性等多种特性,舞文化的融入是其生命力的一种主要体现形式,贯穿武术套路体系形成与演進过程。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应将舞文化影响视为武术套路体系艺术化发展的表现之一,凸显武术文化体系的辩证性,提升武术套路的适应性和发展空间。但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武术和我国传统文化建立深刻联系,在现代武术的发展过程中不应丢掉传统,应把传统的动作套路体系和功法练习形式保存下去、传播开来,并尝试从与之相近的舞文化中汲取营养。
参考文献:
[1] 王国志,王廷信. 论两种典型的身体文化——中国武术与中国舞蹈[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9):35-39.
[2] 武超,呂韶钧. 由“武舞”至“拳种”:论历史进程中传统武术套路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动因分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31(1):63-68.
[3] 刘涛. 对武舞的历史解读——兼论武术套路对古典舞蹈的影响[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2):124-126.
[4] 谭广鑫,周志俊,许爱梅,等. 巫风武影:南部侗族“抬棺人”挖掘整理的田野调查报告[J]. 体育科学,2014,34(3):62-71.
[5] 张秋红,赵增浩. “为武而舞”——武术套路发展理论略论[J]. 山东体育科技,2014,36(4):22-25.
[6] 包蕊. “武舞复苏”的现象对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启示[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3):125-128.
[7] 陈振勇. 川剧中的武术文化管窥[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5):605-608.
[8] 陶坚. 浅谈武术与中国京剧艺术的交融[J]. 中国京剧,2012(5):80-83.
[9] 刘同为,王昊宁. “黄金分割律”在武术套路编排中的应用[J]. 中国体育科技,2009,45(4):91-93.
[10] 马勇,骆红斌. 辨析“武”“舞”之本:论当今武术套路[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1):76-81.
[11] 程大力. 套路武术 中国舞蹈——论竞技套路来自何方[J]. 体育学刊,2013,20(1):6-13.
[12] 温力. 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武术的对外交流[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7):31-35.
[13] 刘武. 武术套路演练与音乐融合的实例探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1):81-8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