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拨动课堂与学生“灵弦”的游戏
范文

    刘顺凯

    案例描述

    2006年秋季,我第一次(以前我一直教二三年级)给一年级新生上课——快快排队。按学生们的高矮顺序我很快地把队伍排好,提示学生记住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并让他们按1、2、3……的顺序报数,告诉学生你报的是几号再集合时就排在第几的位置。

    “嘟……集合!”随着集合哨声的响起,只见学生像蜜蜂“嗡”的一声跑了过来,胡乱地挤在一起,嘴里还不停地嚷着:“这是我的位置!这是我的!”……转眼间学生们乱作一团。这个场面让我惊愕(从来没有遇到这种场面),更可气的是有的学生本来自己站得挺好,看到这个场面反而故意加入这个“游戏”,我管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弄得我手忙脚乱,最后只好用哨声才把这场“暴乱”平息。无奈我只好重新动手把队伍排好,并再三叮嘱学生记住自己的位置,不许推搡,可反复练习了几次,效果还是不好。我急得头都“大”了,再看学生一个个像没事人似的,该啥样还啥样。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从拥挤的人群中传了出来:“老师,别排了,玩游戏吧。”游戏?我好像突然抓到救命草。对呀!为什么不换个方法来练习排队呢?经过筛选我把学生课下常玩的“开火车”作为排队游戏。

    “先听听老师讲游戏规则。”只见学生们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我,顿时鸦雀无声。“你们现在站的位置就是火车站,刚才报几就是几号车,可以自己单独开,也可以两三个人一起开,哨声是火车进站的信号,听到哨声就把火车开到自己的‘车站,好吗?”“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知道这回的声音是真正地发自学生的内心,因为他们脸上开心的笑容已经告诉了我一切。不一会学生们就准备就绪了。

     “开车!”刹那间操场上热闹非凡,只听见“呜、呜……”“咔嚓、咔嚓……”“火车钻山喽”……声音此起彼伏,学生们都十分专心地开着火车,个个喜笑颜开。我又一次拿起口哨放到了嘴边,准备再次吹响集合哨,心里同时也担心“火车”是否能准确“进站”。“嘟……”随着集合哨的响起,我的眼光洒向了学生,咦!学生们这次竟然没有一窝蜂地跑回来,而是“稳稳当当”地把“火车”开向自己的“车站”,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次排队的结果出奇地好,只有六七列“火车”进错了位,但在其他“司机”的帮助下也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站位。

    “老师再玩一会儿,还没有玩够哪!”有的学生还没有站稳,又迫不及待地喊了起来。

    “好!再玩一次。”学生们又是一阵欢呼,马上又精神十足地做好了准备。我不失时机地调整火车进站的速度:1挡、2挡、3挡!由多人开变成单人开,学生们也一次比一次开得好、站得准。

    看着这欢快的场面,听着他们发自内心的欢笑声,不由得我对游戏“肃然起敬”。从那以后,我也学巧了、变乖了,排队练习多采用游戏方法——“点火箭”、“弹钢琴”、“开飞机” ……每次都屡试不爽,它就像一根连接课堂与学生之间的“灵弦”,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在学生与课堂之中弹出“灵动的乐章”。

    一、问题的简要分析

    1.之所以发生以上事件,主要是因为教师对学生考虑不足,农村的一年级新生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多数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排队,没有队列概念和意识,甚至有的学生还是第一次听到“集合”、“解散”这个词,不明白其中的具体含义;再加上学生本身就爱玩,他们把这种你推我搡当作一种乐趣,因而更增大了排队的困难。

    2.原因之二:教学呆板、缺乏技巧。教师刚开始采用的练习方法比较“正统”,对高年级没有问题,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不能高度集中学生注意力,让他们领会教师的意图。从而出现“你上你的火我玩我的拥挤”的场面,这时教师又一时想不出好的策略,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技巧,从而出现刚开始排队时难以收拾的局面。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

    1.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新课程理念,因此,教师就要成为学生活动的支持者,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以支持者的角色去接纳和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低年级更是突出,他们学习任何体育知识不考虑难度、强度,而是以“好玩、有趣”作为衡量标准,只要有趣好玩他们都会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环节当中。本课成功之处在于将学生常玩的开火车游戏及时引入了课堂,解决了自己的教学难题,由多人开变成单人开,把学生站的位置变成火车站台,从而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充分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并在无意中学到知识、提高了能力,收到不错的学习效果。

    2.新课程标准倡导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而学生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并且是起着决定作用的课程人力资源。本课开始,教师在无奈中接纳了学生的建议到有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把“开火车”、“点火箭”、“弹钢琴”、“开飞机”等游戏引入课堂教学,恰恰体现了这一理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和开发学生身边“耳熟能详”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体验,并将其与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连接——迁移,使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具有生活化和情感化的色彩,以引导、激励和唤醒学生亲自去接触、体验这一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引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玩”与“乐”中学到知识,实现有效的教学追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9:4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