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调查分析
范文

    黄世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2

    摘 要 当前,广东省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正处在全面推进的拐点时期。本文以684名中学生为被试对象,就中学生对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作了分析,提出了对症的建议,试图为进一步推进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课程教学 调查 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迈入21世纪的学校体育面临新的形势,既有难得的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当前,我省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正处在全面推进的拐点时期。那么,作为学习主人的中学生如何看待目前教改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他们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有何看法?体育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思想和素质教育下一步该怎么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以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以便为进一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二、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并辅之文献资料和访谈法。问卷调查从2008年3月开始,以我市5县1区在校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取的办法,每县(区)分别抽取1间乡镇中学和1间县城中学作为参与的调查学校,再按年级分别抽取1个教学班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的问卷684份(初中360份、高中324份),回收率是97.7%。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下是得出的初步统计结果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当前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思想的认识

    统计结果显示:有89.5%的调查对象根本不知道(甚至没听说过)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至于素质教育,绝大多数(90.7%)的调查对象表示知道,但对其含义、实质以及实施的目标、内容有86.3%的学生表示不了解或不清楚。此两项调查初、高中学生之间的看法基本一致,无明显的差异。可见,直至今天,当前最重要的“健康第一”思想和素质教育观还远没有为广大的学生所了解、接受,又何来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和支持呢?学生端正的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是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思想、实施素质教育的起点,也是关键。这颇让人深思,让人警醒: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针对学生对教学指导思想认识的不足,有85.1%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健康第一思想和素质教育观的研究和讨论,以及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向学生讲授相关思想知识”非常必要,但对“开设专门的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课”的支持率只有36.3%。

    (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的看法和认识

    调查表明:尽管近年来在体育教学领域涌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那种普遍存在的以教师讲述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这种状况与素质教育所急需的“教学合一”创新方法、提高信息能力的教学方法和心理思维、操作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等的要求差距更大,严重地制约和妨碍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总体上,调查对象对体育教学方法是不满意的,评价比较低。其中对体育教师运用现代电教手段能力表示怀疑的比例达60.1%,这与大部分学校条件设施匮乏有关的同时我们教师此方面的素质也令人担忧。对教师仍主要采用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示肯定的比例达到59.5%,但同时对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倡议支持也只有70.4%,从某一方面反映出学生认知的不足。此外,调查对象对自主学习形式应为最主要的学习形式的支持率也只有69.4%,这与目前学生自身体育能力不足引起的自我忧虑不无关系。

    (三)对教学内容的看法和认识

    统计数据显示:有61.4%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体育教学内容与生活和社会现实脱节,很不乐意上“达标”或“竞技”型体育课的占74%,因为内容的关系厌恶体育课的占53.9%。可见,摒弃传统的以“达标”或“竞技”或“考试”为主线的内容,代之以健康为目标的内容,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强烈要求。所以,有关的提议得到大多数的支持,如“应该多与周边社区联系、交流”的支持率为78.3%,支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的有81.6%,要求增加时代性、现实性内容的有82.1%,而支持在体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更高达87.7%。概而言之,体育教学内容一定要重视教育与教养结合,体育与卫生健康结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与现实生活、时代的联系和发展,适应学生的学力、学段、心理水平,注重基础性、综合性、体育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掘娱乐性、趣味性、健康性,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对课堂教学管理的看法和认识

    统计数字显示:有64.5%的调查对象认为“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管理观念”,认为“目前的管理是非人性化的而是以纪律、班规为本的”有61.3%。认可“管理上严厉的体育教师”的初、高中学生的比例分别为56.4%和40.5%,差异较大。不管是初、高中学生,大多数(85.4%)均对“用体罚、责骂、训斥等极端方法管理约束学生只会引起学生更强烈的反感,甚至对抗”持一致的肯定态度,但同时持“体罚、责骂、训斥违纪学生是无可厚非的”的观点出人预料地达到48.2%。在提议的几种管理方法中,调查对象最认可“教师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批评说服违纪学生”,其次是“严与爱结合的教育管理”,认可的百分比分别是85.6%和79.9%。此外,高达86.2%的调查对象认为“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是教师管理好课堂秩序最重要的条件”。结果表明:传统的以恐吓型为主的管理模式是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可以预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结合教学的过程目标及终极目标,注重情感管理,注重心理管理,提高体育课动态管理的能力与技巧,优化课堂秩序氛围,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与健康人格的形成,是素质课堂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意义重大。

    (五)对学习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统计数据显示:有79.9%的调查对象认为“单纯用分数的多少来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不合理的”,表示赞成改革目前的评价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标准的有79.6%,而对“把体育技术的掌握与否列入学习评价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表示支持的只有34.5%,并且初、高中之间的差异大。

    必须承认,直至今天体育学习评价仍深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从评价模式、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上均存在体制性的缺陷,制约素质教学的实施,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是教学改革与发展一个关键性突破口。综合调查的数据看到:大多数的调查对象对长期且片面地用考试(考核)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示反对和不理解,转而支持与自身的身心健康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素质列入学习评价体系,如:体育能力、身体素质、体质健康、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等,而且呼声很高,分别为84%、75.2%、80.9%、84.1%、85.3%,这恰恰与“健康第一”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也与体育教学的整个评价标准要围绕着健康这个核心目标的提法相符合,反映出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大势所趋。

    (六)对体育心理建设的看法与认识

    从调查数据看:有76.3%的调查对象认为体育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建设,而上体育课有紧张感、焦虑感以及胆怯、恐惧心理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4.7%、33.0%和39.7%,这比例与近年来国内对学生心理问题所作调查结果相比还是高的,凸现学生心理问题的严峻性,充分显示了体育教学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心灵教育”的因应作用。但同时分别有76.4%、80.4%、74.2%、72.3%和69.9%的调查对象认为体育对情感情绪、意志品质、团队精神与竞争力、社会责任感与公德心以及健康人格等有培养、促进和提高的作用。这既矛盾又现实的数据说明:体育具有塑造人优良的心理品质,开掘心理潜能,完善个性,养育健康人格等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学生心理问题的日趋严峻也是事实,尽管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与体育这个最积极而又最容易调控的因素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关系。因此,张扬体育的心理建设,不但是体育与健康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青少年学生自身健康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七)关于生活体育与体育保健

    统计数据显示:有55.9%的调查对象承认自己的健身知识、运动卫生知识比较贫乏,而心理卫生及心理保健知识比较贫乏的更在多数,占83.4%,初中生所占比例更大一些。同时,有76.0%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至少掌握一种以上的锻炼、健身方法,但懂得并会通过体育手段来宣泄、转移、化解各种压力的只有57.6%,尤其是“几乎不会运用体育健心处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自我调适与维护”的调查对象高达85.4%。此外,有71.1%的调查对象承认“我并没有养成坚持不懈的锻炼行为与习惯”。从上述数据的对比中证实:教师对体育终极目标与课程目标的理解以及在教学的具体操作上是有偏差的,与学生的反映吻合,表现在:重“竞技”“达标”轻健康素质,重技术能力轻保健知识与方法,重生理健康轻心理健康。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能力、体育习惯与意识的养成无疑是很不利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实施体育素质教学的成效明显,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仍未能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实际的教学操作仍深受应试行为的困忧,推进素质教学的基础仍不牢固。

    2.体育教学过程虽有所改善,但整体性矛盾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进一步整合素质教学目标、内容、模式、方法、管理、评价是当务之急。

    3.在教学体制创新方面,只是初步形成了新体制的基本框架,距离真正的以健康为目标的素质教学制度还有相当的差距。

    (二)建议

    1.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思想,真正理解和掌握“健康第一”思想和素质教育观念,精准把握其内涵,并基此宣传、推广、讨论,让广大学生也理解、接受、支持。

    2.开展研究式教学,以学生为本,依托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学、健康学与系统论、控制论等多种先进理论,坚持系统化实验的方法,对体育教学进行整体性实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先进理论体系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问题。

    3.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以“健康第一”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思考、设计、操作、调控,以整体实施为主线,具体化、明确化相关策略。

    4.务必抓好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教研、组织管理能力与品格情操素质,提高与时俱进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童宪明.体育创新教学浅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 周登嵩,刘新民,满东升,李宁.中国学校体育50年发展概要与今后走向[J].体育教学.2000(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