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浅探 |
范文 | 谭群 [摘 要]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进行语言文字实践,这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表达,迁移运用;要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习得方法;要提炼单元整组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指导的精度、效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读写结合;积累语言;单元整组;生活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6-0046-02 读写结合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引导学生把习得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写作中去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課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的策略展开读写结合实践。 一、感悟表达,积累语言,迁移运用 教材文本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优美规范的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的表达方式,理解作者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然后,运用习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相似情境中去尝试表达。如果是能力一般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对课文语言进行仿写;如果是能力强的学生,可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自主表达。请看《麦哨》一文中“丰收的田野”的教学片段。 (一)自主交流,品味语言 1.同桌交流:文中所写的生活场景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重点学习“丰收的田野”部分) 出示课文片段:“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进行指导。 (1)三句话的结构是一样的,都是先写了什么花谢了,再写结出什么果实。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 (2)写花的时候抓住了不同的颜色来写,油菜花是______,蚕豆花是______,萝卜花是________。 (3)写结出果实的时候,用词都不一样。 油菜花结出了_______,蚕豆花谢了________,萝卜花结出了________。 (4)指导背诵,积累精彩文段。 ①课件出示背诵句式,学生试背。 _________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谢了,长出了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谢了,结出了_____________ 。 ②去掉句式,全班背诵。 (二)迁移运用,仿写练笔 1.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夏季里庄稼、蔬菜的花朵。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些花谢了,会结出怎样的果实?学习文段中排比句的写法,在课堂练习卡描写夏季丰收在望的田野景象。” _________________的花谢了,结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谢了,长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在第一个环节中,学生对运用排比句式描写田野风光的写法进行充分的理解、感悟,并对课文的语言进行了积累;第二环节搭建练笔平台,让学生运用排比的方法描写田园风光,促进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这为接下来的单元习作做好了铺垫。 二、课内外结合,例文引路,促进方法习得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学中,教师以教材及拓展文本为例文,引导学生进行研读,发现并掌握它们的表达特点,这样能帮助学生习得文本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寒号鸟》一课时,为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数量词,教师进行这样的教学。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画上故事发生背景的简笔画,引导学生关注故事开头描述环境的“一堵石崖、 一道缝、一条河、一棵大树”等词,并指导读准“一”的音变。通过简笔画,学生感知了含有生字的词语“一堵”“石崖”“一道缝”的意思。其次,教师将这些词句运用到另一语境中,写成一首韵文诗: 大山脚下一堵崖,\高高崖下一条河,\清清河边一棵树,\树上落着一只鸟,\口中衔着一条虫。 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到课内积累的词句是可以迁移运用的。其三,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这样学生就能够较好地运用这些词,清楚、有条理地讲述故事的开头。这样创造性地改写例文,通过仿说,既巩固了生字词的学习,又内化了例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选择例文时,教师可以考虑同一主题,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在教学《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一文中,教师选择了多篇例文来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表达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用一段科学说明文与原文做对比。 出示说明文:“秋季里,许多果树朝南的果实结得较多,尤其以苹果、红枣、柿子、柑橘等最为明显。果实在成熟时也是朝南的先变色。” 原文:“要是到了秋天,\果实也来帮忙。\颜色深的一面是南方,\颜色浅的一面是北方。” 在比较阅读中,学生初步感受到诗歌短小、简洁、朗朗上口的特点。诗化的表达有利于我们对一些科学知识的记忆。说明文的介入让儿童感受到诗歌表达的特点。 随后,教师再引入三篇例文,让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不同形式,并模仿写作。 例文一: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例文二:墙壁、田埂和石块,\河岸、池边和泥坑,\若是穿上绿苔衣,\衣服最绿的一面朝向北。 例文三: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一种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 第一篇例文写四個方向的辨别。在仿写时,如果写借助向日葵辨别方向,就可以用到这种格式进行仿写。第二篇例文运用拟人的方法来写青苔在不同场景中怎样辨别方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把诗歌写得更生动、有趣。第三篇例文展示了对仗的形式。这对学生来说,仿写有困难,可以先感受、积累。三篇例文的引入,考虑学情,仿写的难度从易到难,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感受、积累、运用诗歌的语言,在课内外实践中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提炼单元整组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指导的精度效度 人教版教材是以主题来编排课文的。细读文本时,我们要有单元整组比较的策略,注意每篇文本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同时,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运用表达。文本研读得越细致,表达方法提炼得越精准,习作指导的指向性就越强,效率也越高。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选编课文,其中的《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三篇在表达上都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大自然神奇有趣的景象。三篇课文的表达特点如下表所列。 在学习完课文,背诵、积累了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发现本单元课文的异同点,进行单元习作——“把自己当作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写作的思路打开了。展开想象,把自己当成某一种事物,可以选择移步换景的顺序来安排多种景物,也可以选择动态变化顺序来写;描写景物特点,可以直接把景物当成人来写对话、语言、想法,也可以想象与景物相关一个个场景;写动态变化,可以关注景物的形、声、色方面的特点。在评价习作时,教师也围绕这些方面展开,这样的习作有的放矢,让学生学有成效。 四、创设生活情境,搭建读与写的桥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中习得方法之后,学生只有明白为什么而写,才能不断克服困难,积极投入写作实践。生活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让生活变得更有趣。因此,我们在展开语言训练时候,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在读与写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引领学生高高兴兴地进行写作。 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生活画面。比如,在教学《比一比》一文中,教师把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词“黄牛、花猫、鸭、杏、桃、苹果”等,设计成一个农家小院,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生字、词。在学完生字词以后,教师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词语说一句话,介绍自己看到的农家小院。这样,结合图画,学生在愉快的介绍中轻松地掌握了字词的音、意。 音乐、影片、图片、故事等各种艺术形式和生活中的事物都是创设生活情境好媒介。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灵活运用,以触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去年的树》这篇童话课文中,教师用图片、音乐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鸟儿与树的告别,鸟儿与树根、大门、小女孩的三次对话,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故事角色对话背后蕴含的情感,入情入境地读。在教学故事的结尾处时,教师创设情境——鸟儿与树朝夕相处时的背景音乐重新响起,仿佛鸟儿的歌声又在树的身边响起。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鸟儿和树如果能够说话,它们会说什么呢?”让学生仿照前文的对话,写写鸟儿和树最后的告别。在身临其境的音乐与画面中,学生放飞想象,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获得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表达特点、课堂教学目标,采取读写结合的策略,使学生习得文本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责编 韦 雄)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