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调整的初步分析 |
范文 | 郑荣周+王秋娟+黄晓荣+唐韬 (重庆市荣昌区环境监测站,重庆 荣昌 402460) 摘要:通过对重庆市某区现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污染源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将原有的空气自动监测站调整变更后,更能全面、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地反应该区的环境空气质量。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空气自动监测站;点位调整 1 引言: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是构成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基本要素[1]。一个合理的监测站址,是客观反映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保障。重庆市某区被赋予城市发展新区功能定位,其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越来越受社会所关注。论证现有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是否还能继续适应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是否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已刻不容缓。为更好地保证区域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客观性、准确性,及时了解和掌握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笔者通过对该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调整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期更好的为该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服务。 2 比选调整原则 点位比选调整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具有代表性,自动监测点位要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水平和变化规律,客观评价城市、区域环境空气状况,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满足为公众提供环境空气状况健康指引的需求;二是要具有可比性,同类型监测点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三是要具有完整性,监测点位应考虑城市自然地理、气象等综合环境因素,以及工业布局、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特点,能够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大气污染源的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2];四是要具有前瞻性,应结合城市建设规划考虑监测点的布设,使确定的监测点能兼顾未来城市空间格局变化趋势;五是要具有延续性,点位一经确定,原则上短期内不再进行调整,以保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3 点位调整的必要性 最近几年,该区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位于全市前列,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现有站点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测点周围汽车尾气污染严重,距离该点正南方向水平直线距离约70米为成渝公路,车流量较大,测点周围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风险;二是测点环境因规划改变,该点位于老城区,现正面临拆迁改造,周围环境状况与原认证时的环境状况、污染源结构和源强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点位代表性和规范性显得不足;三是监测数据不具备完整性,该点当初设计修建时未考虑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这两个指标,现有监测仪器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相关需求。因此,该站点已不满足点位规范性要求,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该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4 点位调整的监测结果讨论 4.1点位调整监测方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是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之一,也是进行现状评价最有效的手段[3]。为更好地开展适应性比选工作,长期、客观、准确地反映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在结合实地踏勘和对城区规划建设用地、交通现状、退避污染等相关规范所要求的调整选址条件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之后,备选出站点2,与原有站点1进行15天的比对监测。监测项目: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臭氧(O3)。同时,2016年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点3为新增市控点位,其自动监测数据将作为本次比选的一个重要依据。 4.2监测结果分析。笔者对三个站点2016年11月15日至11月29日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站点1与站点2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的偏差分别为-14.1%、-13.3%、-12.9%,且站点2各项污染物浓度均优于站点1,与站点3较为接近,且污染物的日平均濃度差异性不显著。经分析,站点1与站点2海拔高度基本一致,且两个站址相隔较近,即社会自然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因成渝公路车辆尾气污染以及老旧城区拆迁改造带来的扬尘污染等因素,造成站点1监测的各污染物浓度值较高。统计结果见表1: 结语:站点2位于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生态环境优良,人为的社会活动对监测数据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对其他点位更能真实、准确、稳定的反映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建于此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更是兼顾了城区长远规划发展,能够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适应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监测的要求。综上,建议以站点2替代原站点1作为未来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调整后的点位监测结果能够代表该区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水平,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且周边环境状况和建站条件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帅、丁俊男等.关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的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4:21-25. [2]郑美琴、卢振礼等.日照市区空气污染物的市控分布特征[J].山东气象,2004,4:21-22. [3]杨淑英、王栋成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空气质量监测布点技术方法[J]. 环境工程,2011,32(4):112-1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