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声声慢》教学设计
范文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个人遭遇与后期创作风格的密切关系。

    2.通过吟咏诗文进行体味、鉴赏,从而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修养。

    3.体会李清照国破家亡、饱经忧患和离乱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学情分析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可惜正值青春美好年华的少男少女们,其情感世界几乎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很难与古人的思想感情融合,对李清照的千古愁情更不能有深刻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写作教学法:课前我让学生充分预习,写出诗词中的画面。

    2.诵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

    3.比较法:通过与前期作品《减字木兰花》、《一剪梅》、《醉花阴》等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诵读、分析、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抓住意象,再现画面,感受词的意境美,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体现的愁之内涵。

    课时 1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板书声声慢

    初中时我们学过李清照的《醉花阴》,最后一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时候的她因相思而比黄花瘦,现在的她也就是晚年时期的她又是怎样的境况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李清照的晚期作品《声声慢》。

    活动2 绘画美:以写再现画面美

    问题: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也就是说诗词中的景要有鲜明的画面感,那么《声声慢》这首词有哪些鲜明的画面?请你选择有感触的一处,发挥想象,揣摩词人心境,描述这幅画面。(设计这一活动就是想让学生能真正进入词中去,感受意境,体悟情感美。同时也想让学生意识到组与组之间要竞争,比赛哪一组写得最美。)

    学生展示成果时,教师要认真聆听,然后进行诵读指导,对于描述画面不到位的,教师可补充:

    第一幅图:淡酒急风(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诵读指导:这几句要读出疲惫感叹息感。重读“最”、“淡”、“敌”。“怎敌他”停顿可稍微延长,留点空白。“风急”可以运用颤音的技巧来增强感染力。)

    描述示范:刚觉得有点暖和却又冷了起来的时节,是最难保养身体的。你看,急风烈烈,将万物吹彻。满地枯黄,浓寒透骨凉。凄凄瑟瑟人憔悴,哪看风雨几回摧?三杯两盏压心寒,酒淡,只怨愁情重泰山。

    第二幅图:旧雁又过(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诵读指导:“雁过也”,应语带惆怅,读得轻缓,并适当停顿。“正伤心”,要读得低沉落寞。“却是旧时相识”,要饱含不堪回首的心酸和痛苦。)

    描述示范:正伤心时,又见北雁南飞,那从故乡的方向飞来的大雁却是我旧时的相识。问一声那大雁,你是否看到了国家沦落山河破,百姓逃散半壁江山缺;问一声那大雁,你从云中穿过,是否还有锦书相托;问一声那大雁,异地遇故人,是否还相认。想当年,妆楼颙望盼归人,而如今天上人间各半,物是人非心酸。难!难!难!

    第三幅图:黄花凋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诵读指导:要读出惜花怜花、自哀自伤的悲戚感。)

    描述示范:菊花终究抵不住西风的狂扫,本是美丽娇弱的它,如今只剩下枝头无力、破碎的残菊以及秋风中飘荡着的花瓣,满目萧索!

    想当年,东篱把酒,菊花簇簇压枝头,暗香阵阵盈满袖,情思悠悠,人比黄花瘦。而如今,黄花落,黄花残,黄花满地西风卷,有谁堪怜。更哪堪风雨黄昏晚,肠已断!

    第四幅图:独守窗儿(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诵读指导: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内心空荡,无聊无助无望无奈的孤独寂寞和痛苦煎熬。要读得哽咽欲哭,“独自”和“黑”应有稍长停顿,并重读。)

    描述示范:想当年,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想当年,共剪西窗烛,话尽相思苦。而如今,独守空窗熬断肠,熬熬煎煎,度日如年。落花凝愁空叹息,泪弹不尽临窗滴。

    第五幅图:梧桐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诵读指导:“更”要重读,“点点滴滴”一字一顿,“滴滴”拖音,要读出愁绪如细雨一样绵延不绝。)

    描述示范:在这萧瑟的秋天,夜幕渐渐落下来了,梧桐寂寞凄苦地站在院子里,稀疏的枝条在凄冷的秋风中无助地摇晃,无情的雨滴不断地敲打着枯萎的树叶。度日如年、备受煎熬的我独自一人呆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听着雨打桐叶的声音“啪嗒——啪嗒——”,这雨不止滴在树叶上,更滴在我那千疮百孔的心上啊!

    这几种情形,词人怎能不愁呢?

    愁在那浑浊的淡酒里;

    愁在那急骤的秋风中;

    愁在那孤飞的大雁上;

    愁在那满地的黄花里;

    愁在那细雨中的梧桐上。

    这种写愁的手段叫借景抒情(学生一起说出)。

    除了借景抒情之外,还有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请找出来。

    直接抒情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品味这一句)

    问题设计1:请你设想作者在寻觅什么?(设计这一问题是想让学生回顾李清照前期作品,体会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快乐幸福,进而感受李清照晚景的孤寂凄苦。)

    教师总结:

    也许她在寻觅那个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女子;

    也许她在寻觅那个一袭盛雪白衣,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娇憨女子;

    也许她在寻觅那个撑一支长篙争渡,乍然红晕的脸庞,羞红了一湖涟漪的妩媚女子;

    也许她在寻觅那个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痴情女子;

    也许她在寻觅那个疼她爱她宠她知她懂她的亲密爱人;

    也许她在寻觅那段他和她一起填词和诗的雅致生活。

    然而,她寻觅到了吗?没有!只有冷冷清清,满屋子的冷冷清清,满院子的冷冷清清!

    问题设计2:在这种情境下,词人的内心感受如何?(设计这一问题,是想让学生品出叠词的妙处并品味词人的愁情。)

    (1)请区别“凄——惨——戚”,(2)请区别一个字与一个叠词,比如:“凄”与“凄凄”有什么不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诵读指导:读时要一字一顿,读出凄苦、惆怅寂寞,读出跌宕起伏,读出音调上的节奏,做到声断气不断。)

    直接抒情的句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问题设计:这几种情形,确实不是一个愁字能概括尽的,那么词人还有哪些愁情?(设计这一问题是想让学生品出李清照的多样愁情,品出后期作品中愁之深,愁之重,愁之凄厉!)

    教师总结:李清照的愁包括亡国之恨,丧夫之痛,颠沛之苦,孀居之悲。

    板书设计(见课堂实录):

    活动3 音乐美:以读品悟情感美

    教师过渡语:《声声慢》全词无一“泪”字,却满纸呜咽,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相思之苦,亡国破家之恨,着实值得我们用心揣摩,细细品味,深情吟诵。

    吟诵是什么意思,我用《礼记·乐记》中的这句来解释: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简单地说,就是在诵读的基础上配以合适的动作、表情甚至眼神。

    播放背景音乐《二泉映月》,教师营造吟诵氛围:穿过历史的尘烟,我们看见那个战乱中的美神,那个愁绝千古的美神,她寻寻觅觅正向我们款款走来,让我们的心与她的心越过时光的阻隔而相遇。

    1.一男生吟诵

    2.一女生吟诵

    3.一男生一女生对吟:

    男:寻寻觅觅, 女:冷冷清清,合:凄凄惨惨戚戚。

    男: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女: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男: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女:滿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男: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男: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女: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班合: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之所以这样读,是想借助不同的声音传递李清照的层层愁情,最后形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活动4 建筑美:展现个性再造美

    教师过渡语:词又叫诗余,长短句,呈现的是错落有致之美。现在我要求大家把它改写成一首小诗,尽量展现出整齐划一之美。(这一问题在预习时就布置下去,临上课之前,在后面黑板上展示学生的成果。设计这一问题,是想让学生把握李清照的形象,带领学生在美丽的古典诗歌家园里徜徉,让其心灵得以滋养,得以净化。)

    教师示范:

    结束语:

    一曲声声慢,愁绝千古;

    两宋李易安,才冠巾帼。

    最后师生一起背诵《声声慢》。

    (董苏玲 江苏省运河中学 2213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3: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