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回声拷贝“A就A吧”和“A就A呗”格式的对比分析
范文

    【摘要】本文对比分析回声拷贝结构“A就A”的变式“A就A吧”和“A就A呗”的异同,从句法和语义功能进行考察,发现“A就A吧”多用于表达消极让步义,“A就A呗”多用于表达轻松玩笑义。更进一步发现二者格式语义功能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吧”和“呗”的不同所致。

    【关键词】回声拷贝结构;“A就A吧”;“A就A呗”;语义功能

    【中图分类号】H116 【文献标识码】A

    回声拷贝结构最早是由王灿龙(2002)提出来的,所谓“回声拷贝”就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句子形式,主要是由“回声”和“拷贝”两部分形式组成。“回声”指在句子中后续话语对先叙话语的某一部分的重用;“拷贝”就是后续话语中对前文的复制部分。本文讨论的“A就A”中,前A就是回声部分,后A就是对前A的拷贝,称为拷贝部分。

    在田洁(2009)对“A就A”构式的进一步分析中,将回声拷贝码化为“S,A就A”,其中S称为前述句。胡习之(1989)对“A就A”和“A就A在M”进行比较,也第一次提到了“A就A吧”和“A就A呗”这两个同一格式下加了不同语气词“吧”和“呗”表意存在差异,但并未更深一步讨论这二者的区别。

    本文拟通过对“A就A吧”和“A就A呗”格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的分析,采取定量分析与描写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A就A吧”和“A就A呗”格式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异同点。本文语料全部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BCC语料库)。

    一、“A就A吧”格式

    (一)格式的构成及句法分析

    “A就A吧”格式是由两个相同的词语“A”及一个副词“就”加语气词“吧”组成的。田洁(2009)指出“A”可以是形容词、动词、名词、数量词。陈赵赟(2009)详细阐述了“A”的词性,提出在回声拷贝结构“A就A”中,“A”可以是语素、词、短语。词具体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也可以为“动词重叠式”等;短语可以是数量短语、主谓短语、介词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状中短语、定中短语、“的”字短语、连谓短语。

    通过对BCC语料库中的“A就A吧”格式进行定量分析,在我们输入“a就a吧”后共显示出262条语料,除去频繁出现的相似语料如“胖就胖吧”,剩余有效语料为100条。而在这100条语料中,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动词共6个(死、慢、馋、短、乐、饿)占总语料的6%;短语共13个,占13%;形容词81个,占81%,其中单音节形容词共36个,如傲、浅、红、耸、弱、骚、长、远等;双音节形容词45个,如坚强、漂亮、复杂、幼稚、憔悴、抑郁、卑微、孤独等。

    (二)语义功能

    “A就A吧”相比于“A就A”多了一个语气词“吧”,我们可以将“A就A吧”看作是“A就A”的变式。关于语气词“吧”,陆俭明(1984)指出“吧”是一个介于疑問和祈使中间状态的语气词,并指出当含“吧”的句子受某种语境的制约以非疑问句的形式出现时,句子的语气是“信多用疑”。高增霞(2010)指出“V就V吧”格式含有放任、容忍的意味。我们在语料的比较中发现“A就A吧”格式主要含有几种消极含义。

    1.妥协接受义

    例(1)算了,一样就一样!好了,你们可以离开了。

    例(2)张超皱皱眉头,道:“不要紧,难听就难听吧 。”

    上面的例句中,S中含有说话人的不满意,相比于拒绝,选择了接受,但不是心甘情愿地接受,是不得已地接受,所以“A就A吧”含有说话人对某种不得已、不愿意的情况的让步。

    2.无所谓义

    例(3)况且她又不是我老婆了,我对她也不负什么责任,跟她能快活就快活吧 !

    例(4)我结论道:“没出息就没出息吧,反正我不想找罪受。”

    例(3)(4)中,说话人在说话之前心中已经有了对施事结果的初期预设,并且预料到施事本身会对受事或与事产生一个不好的结果。但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所以对事件本身保持无所谓的态度。在这种无所谓的含义中,包含说话人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意味。

    3.不满义

    例(5)她居然穿着一件透明的睡衣,透明就透明吧 ,可问题是,她那睡衣底下居然还是真空的,这不是诱人犯罪吗?

    例(6)“好了,好了,漂亮就漂亮吧,真是,怎么有这样称呼男生的呢?”慕容星辰被她彻底打败,只得投降。

    “A就A吧”在这里的使用,使句子前后含有明显的递进意味,“A就A吧”在中间形成一个切分,使得形成“B+A就A吧+C”这样一种组合,其中说话人对B的情况用“A就A吧”形式表示了接受,但是在接受之后,又用意味更强的C表示了对整个事件的不满。如例(5),对透明的睡衣,用透明就透明吧表示了接受,但紧接着用“真空”表示了说话人的不满情绪。

    我们通过对语料的整合分析,发现相比于“A就A”格式,加了语气词“吧”以后,整个句子相比原来的“A就A”多了“无奈、妥协、容忍”的意味,更加突出了说话人的不情愿,增加了句子的消极意味。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语气词“吧”的使用,有加重句子语意的作用,也更深地突出了句子的焦点信息。齐沪扬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在论述“吧”的特点时,指出“吧”可以表示容忍、让步的语气。所以我们认为这里的“A就A吧”所表示出的强烈的让步、容忍、无奈妥协义,主要是因为使用了语气词“吧”。

    二、“A就A呗”格式

    (一)格式的构成及句法分析

    “A就A呗”格式相比于“A就A吧”格式,是变换了语气词。相比于典型的语气词“吧”,“呗”当作语气词使用的频率远远低于“吧”。这在我们收集语料时,也体现出来了。在BBC语料库中,当输入“a就a呗”时,显示全部语料为42条,远远低于“A就A吧”格式。在除去相似重复语料后,剩余有效语料也仅有27条。其中含形容词“A”的高占24条,占总比例的89%,其中单音节形容词10条,约占42%;双音节形容词14条,约占58%。剩余三条语料中的“A”分别由主谓、联合、状中短语组成,合占语料的剩余11%。但这并不是说在“A就A呗”格式中回声拷贝部分“A”只可以是形容词和短语。

    在“A就A呗”格式中,“A”同样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及不同短语。这和“A就A吧”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形容词“A”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短语和其他词。形容词中的单双音节形容词的使用也不存在明显差别。

    (二)语义功能

    “A就A呗”是由“A就A”加了语气助词“呗”组成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呗”的解释是多用于陈述句尾,表达语气基本等同了“吧”。另外用在“V+就+V”的句子末尾含有表示“不要紧、没关系”的意味。我们通过对27条语料的逐一分析发现,“A就A呗”含有与“A就A吧”明显不同的语义。

    1.反感责备义

    “A就A呗”含有说话人强烈的反感意味,即说话人表面回答,但内心不快,带有生气的感觉。

    例(7)你小两口幸福就幸福呗,显摆啥呀,幸福不幸福人家还看不出来吗?

    例(8)你有钱就有钱呗 ,我们不向你借钱就行了,你也不能总是瞧不起人吧?

    “幸福就幸福呗”“有钱就有钱呗”,后面紧跟着说“人家还看不出来吗”“总不能瞧不起人”,我们码化用“D+A就A呗+E”表示,在“A就A呗”格式中,前述句D并不是很重要,语料多直接以“A就A呗”开头独立成句。后面的E部分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述的关键所在,也就是句子的焦点信息,所以“A就A呗”的接受意味起到了E焦点的铺垫作用。所以例(7)、(8)中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是“没必要显摆、不应该瞧不起人”。

    2.轻松玩笑义

    例(9)一天0跟8,6跟9在街上相遇,0不屑地看了8一眼说:胖就胖呗 ,还系什么裤腰带!

    例(10)幼稚就幼稚呗 ,人生嘛,什么才叫有意义的事?

    “胖就胖呗”这是说话者随口讲出来的,更多体现的是说话人开玩笑、随心所欲表述的感觉。“幼稚就幼稚呗”和“幼稚就幼稚吧”的语义相近,有一种接受、妥协、无所谓的意味,但相比之下,“幼稚就幼稚呗”更能看出說话人的轻松、不在意。

    三、“A就A吧”和“A就A呗”的区别

    “A就A呗”和“A就A吧”总体是相似的,首先在格式方面是:“A+就(副词)+A+语气词”,可以看作是“A就A”的变式。其次语义方面,在“A就A”的基础上,使语义发生了转化,使句子更多地增加了让步、容忍、妥协、无所谓的消极语义。

    但二者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区别:

    1.“A就A吧”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A就A呗”。这和语气词“吧”和“呗”本身使用频率的高低有明显关联。“吧”作为常态语气词,本身的使用频率就高于一般语气词“呗”。

    2.同一个句子中使用“A就A吧”时,更多的表达的是说话人被迫接受的让步义,多体现说话人的认真,一般不用来表述“玩笑义”;而“A就A呗”含有让步义,但更多的是表达说话人的不在乎、轻松玩笑义。

    3.“A就A呗”多用于正式场合及书面表达。而“A就A呗”多用于日常口语。

    4.“A就A吧”的感情色彩一般较深沉;“A就A呗”更多的是诙谐、幽默的感情基调。

    四、结语

    “A就A吧”和“A就A呗”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A就A”及后加“吧”和“呗”这样的语气词的格式不承载句子的主要信息,只是对句子本身的基调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而“A就A吧”和“A就A呗”存在的差异,也主要是语气词“吧”和“呗”本身的不同造成的。“呗”本身来自于“吧”的分解,所以这也是它和“吧”有异有同的源点。所以说“A就A吧”和“A就A呗”格式的不同,归根到底就是“吧”和“呗”的不同造成的,跟格式本身并无关联。

    参考文献

    [1]周士宏,岑运强. 试论语气词“吧”的情态意义[J]. 北方论丛,2008(6).

    [2]田洁. 形容词回声拷贝“A就A”的构式分析[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11).

    [3]王灿龙. 现代汉语回声拷贝结构分析[J]. 汉语学习,2002(6).

    作者简介:王雪莲,女,1994年生,新疆和田地区人,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编辑:张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