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注差异?敢于突破
范文

    罗奕顺?邓春兰?朱玉萍

    【摘要】初、高中文言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试上有明显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进入高一出现了学习的断层现象。笔者认为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关注差异、敢于突破,通过诵读与断句、激趣与促学、写作与表演三个方面来有效寻找出衔接点。

    【关键词】中学文言文;教学衔接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文言保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高中教材选编的文言文文质兼美,并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学习它,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但初、高中文言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试上有明显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进入高一出现了学习的断层现象。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学会衔接,让学生尽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文言文学习方法,从而提高高中文言文水平。

    二、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对策

    那么,我们如何在初、高中文言教学中有效寻找出衔接点?笔者认为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关注差异、敢于突破,通过诵读与断句、激趣与促学、写作与表演三个方面去触摸我们民族文化永远的根,提高学生学习文言的水平。

    (一)突破教法,通过诵读与断句来加强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

    1.要注重诵读,提高朗读水平。

    为什么呢?首先,语文教育就是要让中国的孩子更像中国人,具有中国人美好的心灵、端正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而诵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正如著名作家余秋雨所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其次,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古文特别适合诵读。像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最具汉语音韵美和意境美的文字,不诵读是很难体会到蕴藏于其中的美感。正如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在《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一文曾说,‘过去我国学习诗文的人大半都从精选精读一些模范作品入手,用的是“集中全力打歼灭战的办法,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懂透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着自己的思路和气势。这就要高声朗诵,只浏览默读不行。这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再次,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学,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诵读经验,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也说明了诵读的功效。最后,新教材的编导也注意到诵读的重要性,每一课的练习通过一些小问题来指导学生诵读。

    2.要加强断句,深入理解文意。

    古人写文章不加标点,因而流传至今的文言文大多是没有标点的,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人们才用新式标点给古书加上标点符号,目的是方便给读者阅读。在这里,我们想要追问:加上标点的古书果真使读者“方便”了吗?它给读者带来的是表面上的方便还是实质上的方便?这种“方便”对读者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否有积极作用?笔者曾做过一次实验, 让学生分两组阅读《勾践灭吴》的卧薪尝胆故事,阅读后口头翻译成现代汉语。其中一组阅读已加上标点的语段,另一组未加标点语段。结果前组同学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流畅地翻译,错误之处较多;而后一组同学大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流畅地翻译。这就让我进一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文系毕业生古文能力平平,而一旦读古汉语专业的硕士生后能力大有进展呢?”我想唯一的解释是这与古汉语专业的学习方法有关,教师给学生一本无任何标点的古书,让其断句,句子断对了,再换一本。这样三年,反复断句,理解能力大大提高,水平自然大有起色。

    (二)突破教材,通过积累与设疑来加强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

    1.要教会积累,夯实语文基础。

    因诵读与断句,无意积累多,而有意积累少,而要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必须倚重有意积累。由于文言文时间的久远性,使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又由于学生与它接触机会少,所以学生主观地认为它很难。其实为人师的我们知道,文言文学习起来相当容易,因为它规律性强,那些所谓的语法无非是当时人们的语言习惯而已,只要把那些字词放置在相应的语言环境里,一切理解的困难都迎刃而解。所以学习每一篇文言文后,利用小黑板把本文中出现的典型文言词法(如一词多义、词的活用、古今异义、字的通假等)和文言句法整理出来,就显得必不可少。与此同时,教师要用归纳法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指导学生搜集、整理,从而内化为阅读能力。只是在操作时,要把好一些度,如在学生还不知道是什么词法和句法前,不要提前讲,你只要把相似用法的语句抄下,让学生理解时依然借助的是语言环境;但如果书上涉及了某一词法或句法,也一定要抓住它,联系实句用好它、点透它,以后文中出现类似用法,则直接写出用法,让学生对照课文找例句。这样做,一开始很需要老师花工夫,因为一篇文言文你可能要横竖交错地梳理几遍,远比按部就班的“讲”下去费心思,但坚持下来,则会越来越轻松,等到高三综合复习文言文时,学生基本上会对所遇重要的字词句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了。这种效果在文言短文阅读与翻译时体现得也较明显。总之,以诵读与断句促进积累与感悟,以积累与感悟,提高诵读和断句的质量,循环反复,建立文言文语感。

    2.要学会设疑,提高思维层次。

    正如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所说:“文言文教学还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教文言文,当然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但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意。”如上《阿房宫赋》可以用“奢”字来设计问题: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表现 “奢”?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其用笔是不是奢侈了点?由此来构架课堂教学内容。又如《鸿门宴》可以预设一个带动全篇的问题:刘邦赴宴,明明知道可能有去无回,为什么还要去?由于教学中用设疑方式不是死抠词句,嚼得过细,这就留下了较多的“空白”,便于学生自己去感知和领悟,提高思维层次。

    (三)突破教材,通过写作与表演来加强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

    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决不能做一般化处理,作为古汉语教而应该突破教材,通过写作与表演来加强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

    1.要挖掘课本,扎实写作基础。

    在《鸿门宴》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了危机四伏的鸿门宴,刘邦却死里逃生的故事之后,你有什么启发想告诉大家呢?”这一话题进行挖掘课本素材,扎实写作基础。如从项羽角度,可挖掘出项羽做事不能优柔寡断,不能骄傲自大、刚愎自用;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等。

    2.要运用表演,提高创新水平。

    在《鸿门宴》课本剧中,学生节选“夜见项伯这一场景”,对其进行三种方式改编:传统型、泼辣型、现代型。他们将刘邦表演得活灵活现,充满搞笑幽默意味。如“望项兄告诉项王,对大王他敬仰之心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决无二心。唉,我冤啊,我比窦娥还冤啊。(蹲在地上大哭)”运用表演,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必给你一个惊喜;把创造交给学生,学生必给你一个精彩。让语文课堂沐浴在创新的阳光下,我们就能不断创造并不断收获美的课堂!

    总之,文言文教学承担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使命。我们要重视初高中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多了解钻研学生、教材以及教法等,采取诵读与断句、激趣与促学、写作与表演等有效措施,抓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在学生心田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

    参考文献

    [1]顾雪君.浅谈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EB/OL].松江教育信息网.

    [2]杨少艳.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1(7).

    [3]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

    (编辑:龙贤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