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语文课程中的历史使命
范文

    【摘要】语文,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在北京市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特别是增加语文分数权重,再次让语文成为社会各界焦点之一。这时候,语文的地位,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教学和考查……纷纷成为教育者和关注教育的人讨论的热点。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程设置;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拿来美国语文教材读读,反观国内的语文教材,无论是从整体而言,还是具体到习题、小作文的写作,差距较大。五千年的文化在学科里面更多地体现在语文科目上,但看了美国语文教材后,我们发现,祖国大陆的语文教材还远不如人家建国只有二百年文化传承做得那么精细、周到。就比如是大街上的小吃,如果做得足够精致、干净,不仅是一种美,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可以长久地生存下去;反之,我们越吃越没胃口,直至被人们遗忘。

    试着把美国和国内的语文课程比较一下,笔者认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纵向编排差距较大

    《美国语文》的编排体系大体由:“文明的交会”“国家的诞生” “国家的发展”“分裂、和解与扩张”“不满、觉醒与反抗”“繁荣与保护”六个部分组成,文史紧密结合,在每个部分开篇先讲每一个“时代故事”,再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同时期的文学交代清楚,方便学生课后自己找书阅读;接着是课文,每篇文章前均有“阅读指导”,以及详细的作者介绍和背景历史事件;“背景知识”,目的在于学习国文的同时了解历史。

    从以上可以发现,与国内人教版的《语文》相比较,《美国语文》的特点是:

    (一)量大、信息多。内容丰富,涉及文学、历史、地理等知识,给学生多层面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学习感兴趣的部分。

    (二)注重本土资源的开发。仅仅有着几百年建立历史的国家,在重视本国发展的综合性、思想性上的同时,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抽象思辨能力。

    (三)结构安排和内容设置很精细。细到学生能掌握文学知识,认识美国的社会,认识自身的价值和你身处的这个地方的历史。

    反观咱们的语文教材,量小、信息少;几千年的文明,不够系统且单薄的课本是讲不清楚的,里面涉及的作者生平介绍、文学背景等等少得可怜。本土资源开发不系统、不全面,没能更好地开发学生自己独特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就将不被久存。例如学诗词,只顾让学生背诵名句,却不了解这个诗人的生平,更没有引导学生去研究一个自己喜欢的诗人。记得最喜欢杜甫,上学时只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却不知道杜甫在此时身陷囹圄,在投奔灵武(肃宗在灵武即位)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思念在成都的妻儿,于是写此诗。这些知识是我在大学时听《百家讲坛》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所讲内容中学到的。

    二、课后习题设置笼统而粗糙

    在课后习题编排上,美国语文在每一篇文章后都有“阅读理解”与“思考”,其设计都是紧扣教材,力求让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真正理解作品,比如梭罗的《瓦尔登湖》(节选)后的练习题是:1.梭罗在想象中做了什么事情?2.梭罗为什么住在森林里?他最后为什么离开森林?3.他从他的“试验”中学到了什么?4.梭罗对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提出了什么忠告?其习题设计较为细致和科学,教师带着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即可,操作性、科学性强。如此,便不因教师的差距而左右学生的判断。

    从中可看出美国语文主要关注学生自己对文章的思考,如提问时会问“你认为……,请解释原因”“请为你的观点找出证据”等等具体问题,一来拒绝了标准答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二来锻炼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批判性思维。

    中国大陆的语文课,对于学生掌握文章的程度全靠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际操作。这是因为语文教材课后习题要求设置的笼统且粗糙简单。如常见的问题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本文的记叙、议论和抒情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文章的主旨与结构层次”等等,问题的设计过多关注编者意图,较少考虑学生,大多是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的问题。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课后习题的问题分别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想一想桂林山水的特点,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我把课文第二段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

    细读《桂林山水》,发现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里面涉及的内容很丰富,前半部分写漓江的水,里面写到“水平如镜”的西湖;后半部分写到“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引出桂林的山。我们应该怎样上好这个课呢?笔者认为,我们不仅只关注这篇课文的本身,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祖国的名山大川,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制作暑期旅游地点,或者引导学生举行一次你所了解的旅游景点小作文比赛,或者带领学生一起查阅资料了解西湖或香山的来源等等。我们的目的是锻炼学生自己探寻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在这篇文章中最后两句诗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学过这篇文章的大多学生一定不知道这句诗的来源,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没有讲到过。笔者在带小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也有疑问,这句诗出自哪里?查询后,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出自王维的《周庄河》;还有说是作者自己根据当时的情境有感而发。

    三、文史哲融合综合性需加强

    一个人真正的人文素养是文史哲修养,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力也建立在文史哲的基础之上。在《美国语文》中,课程编排和课文的设置,最后的习题设置最大特点就是把文史哲的交融共通,这既打造了美国的文化软实力,也体现出美国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对全人格教育的关注。

    国内中学语文教材涉及的历史知识也极其丰富广泛,古今中外都有,但这些历史知识在语文教材中不是系统的而是零碎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首先,就语文和历史的关系来说,文史本一家。文中有史,史中有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是文史结合的典范。其次,从语文教材内容而言,文史交融更有意义。如《出师表》《曹刿论战》《陈涉世家》等课文涉及到有关历史知识,如《最后一课》《紫藤萝瀑布》等等。最后,从课堂氛围来说,文史结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语文课上充分运用并结合有关的历史知识,恰当穿插,通过巧妙地设疑,精心地引导和精彩地讲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本,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之自觉地去探索钻研,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语文教学中,以语文为主导,文史结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吸收和熟悉中华的优秀历史文化人物、名著等,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并在一些历史事实的陈述中,尊重不同人物的立场,让学生有多元的视角和独立的判断。

    四、作文教学大而死板

    作文教学既是学生头疼的地方,也是语文教师不愿多说多讲的一个部分。因为学生写日记没东西可写,老师觉得作文没什么可教。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们的语文课本设置把重心放在了课文本身,只关注个体的文章,导致学生阅读的材料少,启发少,脑袋空空如也。二是我们作文教学灵活度不够,强调大作文,即内容宏大,立意高远,境界深远,学生们一到考试也就板起面孔作“小大人”状,讲些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大道理”,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废话,这就使作文和内心背离,与成长无关,变成了游离于生命之外的东西。

    写作就是真实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美国语文》很注意小论文写作,且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多方面的写作能力,同时注意把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但凡生活中需要的日记、书信、随笔、通知、倡议书、历史研究报告、军事研究报告、葬礼上的讲话、书籍广告、人物传记、编辑评论、旅游宣传册、照片簿的说明文字等等,都有涉及。在小说作品的课后写作练习中还有戏剧电影的改编。教育就是生活,把小作文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结合在一起,锻炼学生的写作乐趣,品味生活点点滴滴,给学生以创造性的发挥,着眼于培养、提升学生在面对实际生活时所需的各种应变与应用能力,用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语文,就是生活,就是生命,就是社会,也是整个世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体现人文教育的综合性、思想性上,在培养学生逻辑抽象能力上,在教材编排差距上,在针对课程内容课后问题设置上,我们应该低头虚心学习,使语文突破课堂限制与学校约束,走向广阔的世界,走向生命的自觉。

    参考文献

    [1] 马浩岚.美国语文[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戴前伦,中美中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05(2).

    [4] 刘丽群,从文化传统中看中美教育的差异[J].福建帅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

    作者简介:孟荣,男,1987年生,汉族,山省朔州市人,四川省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编辑:龙贤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7: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