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刍议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
范文 | 刘晓岑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可以丰富学生语文学习内容,又可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问题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渗透的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正确认识,过分依赖工具书,且阅读积淀不够,不进行课外阅读,不会欣赏古诗词,语言文字水平不断下滑;教师在授课时也往往着重于工具性训练,主要进行字词的疏通、解释,文言现象、语法句式特点的分析等方面,忽视情感方面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递和弘扬。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可见,语文课本身就应兼顾文化的层面的内容。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教学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之所需。 三、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文化经过长期历史积淀,有着自己特有的魅力,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使其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例如,笔者在讲授梳理探究之《奇妙的对联》一课时,以“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导入,引出其含义“缺一少十(缺衣少食)”,让学生开课便对对联产生兴趣。讲授中,讲到春联时,适当引出“桃符”由来的传统文化知识,引用《后汉书·礼仪志》注引《山海经》内容,介绍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神荼、郁垒二神被称作“门神爷”的故事,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渗透了传统文化;在讲到哑联时,引入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的两则小故事,让学生猜哑联内容,“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尸(诗)”“村姑田里挑禾上(和尚),樵夫山前伐朽才(秀才)”。学生在这个语文活动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对联相关知识,也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深挖教材拓展传统文化知识 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每一篇课文都可以引出很多背景知识,而这些内容又多涉及传统文化,古人的思维方式和想法都贯穿在字里行间,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究。例如,笔者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介绍秦、晋围郑背景的同时,引出“秦晋之好”“春秋五霸”等相关传统文化知识;解题时,以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对烛之武介绍作为引申,指出烛之武在郑国只担任相当于“弼马温”的“圉正”,并且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使学生对文中烛之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委屈和牢骚加深理解,也为他在国难当头深明大义的英雄形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渗透了爱国主义情感价值观教育。 (三)扩展文学作品开拓学生视野 受教材篇幅和数量限制,很多经典文学作品都只节选了一些小部分,很多内容学生都不是很了解,这都对课文的理解不利,教师讲解时需多进行相关背景及知识介绍。例如,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应拓展阅读全书前五回了解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等基本信息。此外,还可在对文章进行教学内容讲解的基础上,将《红楼梦》著名研究学者周汝昌、梁归智、刘心武等专家学者对此部分内容的研究解读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的认识,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网络资源,阅读相关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文中所传达的传统文化知识,丰富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四)传统文化内容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能局限于课堂,应向课外延伸,使学生形成“大语文”的学习观。向学生推荐文学经典,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长时间的阅读中积淀传统文化知识,等积淀到一定程度,学生就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也对作文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推荐学生多读民俗文化经典。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通过其结局焦仲卿、刘兰芝化为鸳鸯,就会联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局——梁、祝死后双双化蝶;《梧桐雨》的结局——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天上团圆等。这样的故事结局在民间故事、古典诗歌和古典小说中很常见,故事虽然总体上是悲剧,但在结尾处又多了一点亮色,这与在儒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文化思想影响下,中国人审美多喜歡团圆的民族心理有关。在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需要让学生认同这份文化,切实为中华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并为其发扬光大而付诸实践。 四、结语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是孕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琼浆玉露,也是塑造青少年心灵的阳光雨露。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任重道远,需要语文教师躬身实践,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内外均受传统文化熏陶,提升自身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 讯·D刊(学术刊),2015(1). [2]王晓艳.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7(12). (编辑:陈岑)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