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范文

    行丽琴

    【摘要】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要以生为本,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传统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课堂实效并没有我们预期的那样好。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就目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难以保证学生“动”的时间,二是学生“动”的范围不够大,三是学生“动”的深度不够,四是学生“动”的主动性不强。

    【关键词】时间;范围;深度;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要以生为本,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在这股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们每个教师都不甘落后,与时俱进。我们不断反思传统教学,积极吸取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于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多彩了、生动了。不仅有预设的,而且有生成的;教师讲得少了,学生动得多了。课堂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课堂实效并没有我们预期的那样好。于是有人质疑新课堂教学,认为新课堂教学徒有表面的热闹,只有花架子,没有实质的变化。认为老师在做公开课时,使用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堂形式,而平日的常态课涛声依旧,仍以讲解为主 。其实,我认为任何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因噎废食,这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不是新课程改革提倡得不对,而是我们做得还不够好。现在学生在课堂上是“动”了起来,但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动”。要想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保证学生“动”的时间

    反思我们的教学现状,我们在课堂上确实给予学生“动”起来的时间,但时间还不够充足。我们往往只是象征性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有时甚至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还未深入思考便点名回答。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其一,教师受教学任务的限制,学生思考时间过长,老师就可能担心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其二,教师不能耐心地等待学生,由于答案就握在自己手中,看着学生启而未发,思而未果,就迫不及待,有些没耐心了,不如自己和盘托出,一吐为快;其三,教师缺少对学生未知情况的掌控,教师对学生思考的结果无法预料,担心出现一些离奇的看法,冲击了正常的教学,保险起见,在未出现意外情况前,予以终止。我们从这些原因可以看出,学生“动”的时间不够充足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教师造成的。我们细想一下,是学生思考重要,还是完成教学任务重要?况且这里所说的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教师单方面地认为完成了授课任务。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我们却剥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时间,换取的只是自己心理上的平衡。因此,我们教师要转变认识,做好取舍选择,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耐心等待,细心观察,相机诱导。对于个别学生的奇思怪想,教师适时引导,将其拉回到主题。

    二、扩大学生“动”的范围

    新课堂教学强调全员参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爱动、爱发言的总是固定的几个学生,他们能够配合我们的教学活动,我们的发问总能在他们那里得到回应。如果没有这几个学生,我们的教学似乎就出现冷场了。长此以往,课堂成了这几个学生的课堂,他们成了我们教师的宠儿,其他学生也习惯了这种状况,甘愿做听众。其实这样的课堂不是我们所说的新课堂,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参与的范围。如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有更多的机会沟通交流,发表意见。关注不好动的那部分学生,将话语权交给他们。记得一次听课时,一位老师在提出问题后,虽然有一个学生立即回答,但他并未仅仅关注这位学生,而是期待更多学生的回答。这位老师认为这样的等待是必需的,只有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才是真正的“动”起来。当时这位老师因为等待的时间较长而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充分肯定。只要教师肯花费时间,肯动脑筋想办法,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等待燃烧的火炬。

    三、加深学生“动”的深度

    现在课堂上学生“动”了起来,不再是教师填充知识的容器,学生动口表达了,动手操作了,动脑思考了,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我觉得还不够深入。学生的“动”大部分情况下还停留在表面上、浅层次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当我们提出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后,一部分学生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你一言我一语,但等我们指名回答时,学生并不能很全面很流利地表达他们的认识。这说明学生并没有进入深层思考,挖掘问题的实质。在我教的语文課上,学生有时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往往只是做到了嘴“动”,并没有真正做到心“动”,去深入思考文章的思想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善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学与思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的“动”发于中而形于外,学生不仅手“动”、口“动”,而且心“动”,学习的效率一定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加强学生“动”的主动性

    现在课堂上学生的“动”多是在教师安排指导下进行的,如讨论的展开、问题的解答。学生多是被动的。学生是由教师牵着鼻子走的,乖巧听话的学生能做到“你让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但有一小部分学生是“你推一推,我就动一动;你不推,我就不动了”。这部分学生就比较被动,如果能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从“要我动”变为“我要动”,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难,主动完成训练,这样学生就真正参与到双边教学中,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已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从行动上做到了主动学习。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劲,教学质量何愁不能提高?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科学合理、形式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 “动”起来,演绎自己的精彩生活。

    (编辑:龙贤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