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策略 |
范文 | 【摘要】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巨大转变,并且教学的目的不再仅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初中生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转化的非常时期,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不稳定,需要教师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和引导。语文是文学性质很强的学科,其中很多内容的情感性很强,要想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品质,语文教师可以用语文中的情感因素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情感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内化学生的情感品质。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情感教育;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5-0102-01 【本文著录格式】通烈平.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策略[J].课外语文,2020,19(15):102,104. 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非常重要,通过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与思想道德品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精神状态。当前的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时期,他们对外界的认知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要想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中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渗透,促进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当前,一些语文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以学生分数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态度,教学的效果不太理想。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实施情感教学是摆在眼前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结合初中生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一、情感教育的因素及作用 (一)新课改下情感教育的因素 在新课改下,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语文教师需要厘清情感教学需要的发展因素。在教学中,体现语文情感教学需要具备三个因素:教师、教材及学生。其中教师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动者,对学生的影响巨大;而教材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中介,需要语文教师结合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行分析,将之传授给学生;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对情感的吸收和把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反映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情感教学中,这三个因素是缺一不可的,需要语文教师综合分析这三者的关系,进行优化教学的尝试。 (二)新课改下情感教育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是符合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对学生的主要积极影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陶冶学生情感情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将文本的思想与学生的成长联系起来,才能发挥语文学科的价值,引导学生与语文中的情感联系在一起。通过实施情感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有关的人文情感,接受良好的情感熏陶。在情感教学的体验中,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美感,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2.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开放性教学,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感教学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真魅力。在阅读或分析等步骤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感、作者写作的技巧、作者心理的变化、文本主人公的性格等。如此,学生更愿意学习语文,语文的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提升。 3.优化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情感教育,语文教师会依据学生的性格,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轻松和自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了,他们会积极分析文本的段落、主题和思想,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最终优化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策略 (一)将教材内容与情感教育结合 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条件是,教师要讓学生在文本中找到自己的触动点,而不是由教师为学生灌输情感思想。为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要在语文和学生发展之间寻找契合点,让契合点成为学生情感的点燃点,提升学生的情感教育效果。 例如在《散步》课文教学时,在课文中作者用三代人的散步过程中发生的小事来渗透出浓厚的亲情味道。在这篇文章中,故事性较强,让学生阅读的话一定会触动学生的心灵。所以,在教学本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认真阅读了一遍文本,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形式分析文本的主旨。并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分析文本,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十足,每个人极力回忆生活中的场景,结合文本的故事场景,基本达到融合的境界。如此,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透彻,为后来的课堂讲解与效果提升打下了基础。 (二)营造情感的氛围提升积极性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创设良好情感氛围,可在教学课堂上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带领下产生探究的欲望,提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语文情感的变化。在教学中,笔者通常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在悬念的影响下,进行问题的讨论,得到答案的那一刻也是学生情感形成的那一刻。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文本分析了几种不同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而溜须拍马的形象。为了让学生理解故事的精神内涵,在课堂中,笔者为学生设置了如下悬念:皇帝要选一件新衣裳,其间出现了哪些人物呢?在设置悬念之后,学生开始进行讨论。在学生进行了大概的整理之后,笔者继续设置悬念:这些大臣各有什么特点?与他们相反的人物角色是谁?学生听后继续认真阅读文本,并试图分析每个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通过层层设置悬念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十足,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分析教材主动性,还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从学生的心理情感上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利用多媒体来创造文学情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是通过文字传递情感,而文字中的情感掌握对于初中生还有一定的难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外力来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支持背景下,语文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课堂,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形象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高效语文课堂提供便利。 例如在《邓稼先》教学中,笔者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邓稼先对祖国做出的贡献。因为有了图片的支持,学生对邓稼先的印象更加深刻,当学生看到邓稼先为祖国做出的贡献时,被主人公的伟大震撼到了。从多媒体中,学生感受到了人物身上散发出来的责任感、爱国情怀,从而品味出文本的主旨情怀,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认真学习的情感。 (四)丰富表情引导学生融入情景 教师讲授课文时,要采用丰富的情感和肢体语言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在授课中对文本的情感。通过教师的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试图模仿教师的情感基调,加深对文本的体验和情感。为此,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文本的示范阅读,在情感高昂的地方高昂地阅读,在情感低沉的地方读出情感的低沉等。在或快乐、或悲伤、或愤怒的情感带动下,学生能感受到文本的情感基调,表达出对文本的情感和理解。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示范,学生能较快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 (五)精确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课堂上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样才能够把文章主要情感体现出来。为了体现课堂的重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出一定的思考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层次进行问题的分析,从而主动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特征,了解文章需要展示的真实情感,逐渐提高学生感悟文章的能力。例如在《背影》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本中提到了几次落泪?每次的落泪都是因为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通过提问,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識被激发,并在阅读中认真搜集相关的答案,为提升学生的情感打下了基础。 综合而言,初中语文课堂开展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点。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分析文本的主旨,并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为学生情感的提升提供助力,将文本的思想移情到学生的内心,最终形成学生的情感素养。 参考文献 [1]屈开太.新课改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 [2]张龙.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8(10). [3]席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 作者简介:通烈平,1972年生,河北省尚义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理论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