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技术下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 |
范文 | 熊鲜萍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脉,如何提高教育效率,增强教育的育人作用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纵观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虽然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了课堂,但是仍然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改进的地方。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生物学教师,对在信息技术下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展开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 生物教学 信息技术是继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发电机等科技中最具有代表性和使用性的科技,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自二十世纪末期和互联网结合以来,信息技术以其资源丰富、信息传输渠道多样性、资源整合便利性等特点被各行各业广泛的利用起来。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接班人的重大责任,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初中生物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规律、现象的科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清晰的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分析生物体各部分的技能和结构显得十分重要。 一、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物是一门理科类科目,它不像语文那样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也不像艺术学科那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它需要学生细心的了解生物进化的每一个过程、生物对外界反应的特征、生物体如何感知外界环境变化等等,因此生物学科需要学生手脑并用的进行学习[1]。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通常都是通过板书照本宣科的形式来向学生传输科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将信息技术映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视频、动画,比如:动物世界,让学生感受视频中形态各异的生物,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有利于知识的表征 作为一门理科科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需要学生在大脑中将不同的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从而催生出新的观点。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某一生化反应或者关于人体循环过程的动态图,让学生通过动态图很直观的理解知识。或者关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染色体这个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关于染色体的微观结构的示意图,让学生更好地表征知识。 3.有利于教学互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互动的形式来进行思维碰撞学习[2]。或者可以就以某一教学难点,在课后开展教学直播的方式来实现教学互动。 二、信息技术下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 1.在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导入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的重要方式。通过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讲授:七年级生物《认识生物》时,本节课主要讲的是:生物的特征,主要有:营养、呼吸、捕食等等。本节课虽然简单但是也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生物课,教师应该有效的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因此笔者通过信息技术将《动物世界》综艺栏目的相关视频片段展示给学生,视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微观的一个是宏观的。在宏观层面上,学生通过视频可以清楚地看到猎豹在追捕猎物时的情景、当含羞草被其他生物触碰到时会立刻将叶子聚拢起来,以及猪笼草的捕食过程等等。学生对视频中展示的生物的各种奇妙的行为,特别是含羞草和猪笼草的行为十分感兴趣,教师可以顺势利导向学生介绍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在微观层面上,笔者展示的是种子萌发、小鸟破壳而出的慢镜头视频,从视频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一个可爱的小生命诞生,还向学生展示了鱼儿和鸟在呼吸过程中的内部器官运动变化的微观图。学生从视频中可以看到水流从鱼儿的口中流入,从鳃中流出,更进一步还可发现水流的方向和鱼儿血流的方向是相反的,在观察鸟儿呼吸时,学生可以发现鸟儿不但有肺呼吸还有气囊辅助呼吸,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了解鱼儿和鸟儿的呼吸方式,因此学生的兴趣心非常的高,教师也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进行呼吸。 2.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方式向学生表征不同的知识,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例如笔者在讲授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时,很多学生对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展示理解不透,只是通过纯记忆的方式去识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首先向学生呈现了人体的血管和心脏的结构。从这两幅图中学生很直观的可以看出心脏的心室的肌肉比心房的肌肉要大得多,教师这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这是因为心室承担着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功能,而心房只需要把血液泵入心室即可。更进一步学生还发现左心室的肌肉比右心室的肌肉要發达,这是因为左心室需要将血液泵入全身进而实现体循环。笔者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血液循环的过程,视频中蓝色部分代表肺循环,红色部分代表体循环,从视频中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始和终点,以及整个过程,高度可视化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科学知识。 3.在课后巩固中的作用 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针对某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向学生展示微视频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视频有针对性的突破重难点。例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一直都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以针对本节的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肾小囊的过滤、肾小管的重吸收,来设计微课视频,微课视频中首先利用三分钟的时间展示肾单位的结构,随后利用十分钟的时间向学生展示肾小囊的过滤和肾小管额的重吸收的过程,最后五分钟可以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课后可以自主观看视频进行重难点的突破,还可以通过调节进度条来不断地反复学习。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情境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让知识呈现可视化的特点。教师应该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探究如何将信息技术巧妙地与实际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 参考文献 [1]张进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生物教学[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5):212. [2]陈志荣.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生物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13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