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范文

    张春华 杨艳平

    摘 要: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在探索、改革与突破的道路上不断前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也一一暴露出来。其中部分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但是在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上,仍然缺乏有效的策略。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意义出发,针对其培养方法进行重点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策略

    近些年来,我国越发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模式也由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素质教育。而在教育理念及模式转变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显现。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也困扰着诸多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仍然缺乏有效的措施,从而导致这项教学工作迟迟不能落实。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小学生知识的内化

    在学习中,从学到学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学会知识与学会学习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小学数学教学应通过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如此,小学生不仅能够在小学数学中学习课本理论知识,还能够获取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未来发展而言,知识的记忆是具有遗忘性的,但能力的获得是能够成为永久性记忆的。[1]

    2.有利于小学生学习热积极性的激发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尤其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注意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若没有兴趣的支撑,小学生在相对复杂的数学学习中难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当小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将会使小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自身已有知识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将会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小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2]

    3.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素养,因此,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从小学做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明显的提高。一方面独立思考能力本身就是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部分之一,另一方面,它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合作、创新、沟通能力的提高。[3]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1.营造良好的思考氛围

    独立思考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根基。而良好的环境氛围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一个人创造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需为其营造良好的思考氛围,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此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对于数学课堂氛围的营造,主要依靠于教师的课堂设计及教学方法的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双方進行平等的交流,使学生能够轻松的面对数学学习。同时,可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2.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

    对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有正确的思考方法为引导,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展开思考,并在思考中对知识点进行整理,不断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形成的过程中,数学学科的学习以其较强的逻辑性、思维行性、系统性占据着重要地位。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在数学教学中交给小学生观察、思考及分析的方法,并且通过提问、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提高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平铺直叙的将两种图形的概念及特征教授给学生,如此将会丧失学生独立观察事物即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提问环节,由问题带入教学。首先,教师可令学生对正方形与长方形进行观察,使其与现实生活相连接,让学生提出生活中能够见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事物。其次,带领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进行总结,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对图形的边长及角的度数进行测量。通过实践操作思考两种图形的特征。最后,引导学生自主将两种图形进行对比,总结其相似性及差异性。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及引导,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进行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强化自身在学习中的参与感,并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3.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上不成熟,因此在面对数学学习时,会对这门逻辑性及思维性较强的学科产生畏难心理。当感知到数学学科学习的困难后,很多小学生会对其产生抵抗心理,如此更加不利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所以,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其切合实际生活,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及趣味化,从而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

    例如:“倍数”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教师会采用题海战术,使学生在反复的练习及做题间巩固对倍数的掌握。但这种刻板的练习是十分枯燥的,因此为提高该节课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自己作为切入点,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大了?”小学生自然会根据自身的认知,通过教师的外貌对其年龄进行猜测。但这一猜测结果拥有较大的空间,从25到38岁,皆有人猜测,很难精准的猜测到教师的年龄。这时教师可肯定学生的猜测范围,并通过不断缩小猜测范围,引导学生说出答案。首先,教师给予学生第一个提示:其年龄是5的倍数,如此会有学生回答25岁、30岁、35岁。之后,教师不直接公布答案,而是进一步缩小范围,给出第二个提示:教师的年龄还是7的倍数,如此所有学生都可得出教师的年龄是35岁。这一过程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对于倍数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不断提示下进行自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结语

    小学作为学生的启蒙阶段,在进行独立思考培养时,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教师应该总结多年的执教经验,根据学生特色,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采取最合理的培养方法,才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小学教师应与时代接轨,接触最新的教学理念及模式,使自身的执教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铖.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25.

    [2]郭淑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75+78.

    [3]周桂君.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25):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