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堂教学探讨
范文

    项硕

    摘 要:工业生产与环境之间一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为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做好高校教学有利于给行业提供更多优质人才。本文将结合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堂的教学特点,讨论启发提问、案例引导、多媒体技术、多元评价等教学策略,为加强教学效率,提高知识产出作出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 资源保护 课堂教学

    引言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本科阶段学习的主干课程,理论内容结合了高等数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力学、水力学等多種知识,而技术特点又融合了水泵技术与工程经济。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与综合性。要实现课堂高效教学,就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手段,激发课堂活性,调动学生参与度。

    一、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教学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同时由此也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紧张问题。据联合国出示的《2018年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显示,全球人口总数增长带动经济发展与消费方式发生改变,水资源需求量逐年递涨1%,在未来20年中仍将不断加快。现阶段水资源污染与环境破坏对人类生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环境行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环保行业对人才知识结构提出了更多要求,高校承担着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大责任,应秉承立德树人意识,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培养出应用型的复合人才,重视创造性思维与复合能力的引导。在开展《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教学时,教师应明确课程概念,深化重难点学科概念与术语,促进学生能够交互应用本学科知识,并将其与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1]。

    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堂教学策略

    1.启发提问教学

    “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于现代化人才培养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以及课程开发建设者,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明确《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给水排水科学专业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含:开发、设计、研究、工程实践等能力,了解我国水资源环境现状,深入水源工程设计的方式方法。具备初级水资源平衡供需的意识,了解节水、省水的基本技能。在使用启发性提问教学时,教师要紧紧围绕上述教学目标与学科要求,通过设问——提问——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加强思考分析能力。例如,在讲解循环钻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如果循环钻进时,前方地质容易塌方,泥浆流速加快,这时应如何解决”,在讨论后,进而引出反循环进法的概念。

    2.案例引导教学

    教师使用案例教学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对目标的研究、调查、阅读、思考、讨论,来加深课堂概念的应用能力,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案例引导教学旨在提高个人思维发散能力,并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案例作为此类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教师需要综合水环境保护现状,找到水资源、水环境面临的种种问题,目标案例应体现多元性、复杂性、时代性、关联性,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能够了解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实意义。教师选取经典案例时,需要联系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融合全球水环境变化形式,讨论新问题与新挑战。在开展案例讨论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通过组内讨论的形式,激发课堂气氛,促进各学生的观点交换。例如,教师可以将“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供需”定为教学案例,从水资源的“质”“量”两方面开展讨论,分析地区水资源调度结构以及其安全性、可靠性、再生性等等。分析案例中陕西地区内主要流经的河域、水质情况、水量变化,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规划出流域计算单元,明确地区流域形式,分析SCS模型水文循环过程。学生在针对案例讨论时,可以建立独有的思维逻辑结构,提高综合实践素质[2]。

    3.多媒体技术教学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计算机、大数据等现代化理念已经逐渐开始影响社会中各行各业的生产形式。以往在进行《水资源》相关课程教学时,教师均采用的是教材+板书的方式,课程结构较为单一,学生主体位置没有被凸显出来。很多水资源教学问题通过文字概念无法阐明,学生在理解与学习时都受到制约。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遗憾,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检索收集水资源利用开发相关的影音资料,在课堂上通过投影或大屏幕播放,以更加直观的视觉效果深化学生概念认知,帮助其梳理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的理论内容,提高个体学习效率。

    4.多元评价教学

    当前我国高校在进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堂教学时,对于学习成果的考核方式多以期末闭卷笔试为主。试卷中的题目多是用来考察记忆性、理解性的知识,创新性与应用实践性知识的考察较少,学习成果评价过于局限,这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起到积极意义。对此就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评价时,教师应对每个单元的教学效果构建形成性评价表,从而实现对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的动态化记录,分析个人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基于表内数据给予学生一定的分数,作为其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让学习成果不再局限于理论成绩,同时也能够帮助提高教学评价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协调社会生产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加大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环境类人才的培养可促进行业不断发展,实现对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再生利用、自然保护等,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环境保护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创新教学手段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曾妍妍,周金龙.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与思考——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25):223-224.

    [2]陈雪梅.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以地理学科“水资源与农业”一课教学为例[J].辽宁教育,2019(11):87-9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53:37